滑稽戏的表演及“套子”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滑稽戏笑料套子

滑稽戏是把创造笑料作为自己的使命,于嬉笑怒骂之中透出人生的甜酸苦辣,在笑声中倾注耐人寻味的各种社会体验。观众把滑稽看成是使人开心的艺术,行家们则把滑稽称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什么是滑稽戏

滑稽戏的形成和发展同文明戏、独脚戏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明戏又称新剧、中国早期话剧,二十世纪初曾在上海一带流行,演出时无正式剧本,多采用幕表制,可即兴发挥。文明戏中角色有滑稽一行,与小生、悲旦、泼旦、老生合称为“四庭柱一正梁”。滑稽戏刚从文明戏中派生出来之时,其表演艺术和脚色分行仍属文明戏体例,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员领衔,剧中安排较多笑料。后来独脚戏与文明戏合流,形成了一个有说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戏剧表演形式。滑稽戏专演喜剧和闹剧,以引发观众笑点作为主要艺术特征。它除了以上海方言为主要舞台语言外,还兼用宁波、绍兴、苏州、无锡、常州、崇明、扬州、广东、四川、东北等地的十几种方言,以及混杂几种方言的“苏北上海话”、“宁波普通话”、“广东普通话”等。舞台动作无程式规范,大抵与话剧表演相同。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独脚戏呢,又称“滑稽”,初为一人单独演出,后发展为两人或多人演出,1920年前后形成于上海。独脚戏的诞生经过,一方面与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滑稽三大家——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都曾直接受到都市民间艺人的影响,街头卖梨膏糖艺人的“说新闻”、“小热昏”等民间说唱是这一曲艺形式的艺术源头;另一方面,独脚戏又是直接孕育于文明戏之中的。早期的独脚戏演员大多曾是文明戏演员,独脚戏所说的段子,有的也是从文明戏的滑稽趣剧摘取改编而来。正如欧阳予倩所说:“上海独脚戏的艺人像江笑笑,王无能,张冶儿,陆笑吾,易方朔等都是新剧演员,所以滑稽戏表演方面可以说和新剧的滑稽戏是一脉相承的。”

二、滑稽戏的表演

滑稽戏运用“说、学、做、唱”四种艺术手段制造笑料和噱头。首先讲“说”,“说”是指演员讲笑话的能力,驾驭喜剧性语言节奏、出噱头的技巧,必须掌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吃进吐出、铺三抖四等语言能力。“学”是指学讲南腔北调各种方言、各种声像,要求“像勿像,九分腔,十分样”。“做”是指表演,须不离本质的塑造各种人物,用适度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喜怒哀乐。“唱”则采用九腔十八调、各种戏曲的唱腔、时调、流行歌曲等等。

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和曲种,滑稽戏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音乐曲调。经过多年累积形成的基本调有“苏赋”、“宣卷”、“哭妙根笃爷”、“妈妈不要哭”、“小鼓调”、“新青年曲”、“打斋饭”、“五音联弹”、“莲花落”、“节节高”、“打连厢”、“烟花好”、“来富山歌”、“探亲相骂”、“仿鼓调”、“苏武牧羊”、“五更相思”、“十叹空”、“手扶栏杆”、“小孤孀”、“怪调”、“无锡景”、“四季调”、“快乐曲”等近三十种。滑稽戏表演艺术海纳百川,说学做唱都采用“拿来主义”,经过各位滑稽泰斗、前辈老师们多年的刻苦钻研,形成了滑稽表演的各种流派。从滑稽“三大家”的老牌滑稽王无能、潮流滑稽刘春山、社会滑稽江笑笑,到以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张樵农、笑嘻嘻、沈一乐、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为代表的“新三大家”,由于他们身处时代的特殊性,受到新的文艺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这时期又出现了王汝刚、钱程、顾芗、钱吟梅等滑稽戏演员和新作不断的繁荣景象,如:上海滑稽剧团滑稽戏《皇帝不急太监急》、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滑稽戏《连升三级》、苏州市滑稽剧团滑稽戏《顾家姆妈》、无锡市滑稽剧团滑稽戏《雁过留声》等。这让我们看到了滑稽舞台的长衫滑稽、冷面滑稽、呆派滑稽、新潮滑稽、小滑稽,还有诸多女滑稽。他们让三大家滑稽表演特色得到了更广泛地继承和发展,在滑稽戏的表演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滑稽戏的历史上他们是一群里程碑式的舞台精英。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滑稽演员,不但要学会各种戏曲的唱腔、民间曲调、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的唱腔;要做到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甚至英语、日语、韩语等其他外国语言;在表演上要松弛自然,且形体适度夸张,出噱头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三、滑稽戏的“套子”

滑稽戏讲究喜剧性,合理运用“套子”构筑滑稽情节,除了要有喜剧结构,还须挖掘人物性格上的喜剧因素,包括台词上喜剧语言的提炼,从而引发喜剧冲突。喜剧性的情节、喜剧性的人物个性、喜剧性的语言,是构成滑稽戏的三个基本要素。滑稽戏的“套子”,通俗点讲就是找笑手段。滑稽戏在早期的创作剧本结构中,对某些具体的情节、桥段都有特殊的手法安排。如“因小失大”、“出尔反尔”、“看错、拿错、吃错”、“看错人头吃错药”、“张冠李戴”、“自搬砖头打自己脚”、“正反移位”等等这些都被圈里人习惯称为“套子”。按“套子”构成情节,往往能形成喜剧情势,产生令人发笑的效果,俗称“肉里嘘”。戏在构思时就有喜剧元素设计其中,演员在表演时就会精心创作噱头,剧情铺排精准,喜剧包袱就自然响。滑稽戏的“套子”是剧作者和艺人们在长期舞台演出中创造的表现手法,这是前辈艺人积累起来的艺术财富,后人对它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责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大数据时代,滑稽戏创作的与时俱进就更有必要了。今天滑稽戏的作者们从人物、生活出发,在运用“套子”构筑情节、酿成笑料时,已做了很多新的探索。他们非但把传统方式加以发展,更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发展好喜剧人物的同时,深挖潜在喜剧人物。在剧情推进时,不断地深挖、设套、挂雷、结网来形成连环套和剧情大反转,赋予滑稽戏表演更强的表现力,但这一切当然必须得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滑稽戏是一门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多年来它的足迹不仅遍及江浙沪,而且很早就走遍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更是跨洋过海,向世界展示了这个专演喜剧和闹剧的特殊剧种的独特魅力。滑稽戏是一门笑的艺术,笑总是和滑稽联结在一起,一出滑稽戏一般要得到来自台下观众的上百次笑声的反馈,发自内心的笑、发自表演形式的笑、发自演员与观众互动的笑。笑是一种通俗的开怀的娱乐,从观赏艺术的角度来揣摩,人有一种趋笑性,人皆喜乐,乐胜于悲。滑稽戏的编、导、演,包括音乐、舞美,它们的艺术构思,创造和设计,无时无刻不围绕着对笑的思考。让观众通过笑,赞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生活,歌颂真、善、美,批判丑陋和落后的现象,这就是滑稽戏的娱乐性所要达到的目的。让我们一起从滑稽戏的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做起,一起领略笑的世界里的万千风光。

猜你喜欢
滑稽戏笑料套子
浅析滑稽戏表演艺术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常州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点
套子
套子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
野猪套
读书读出来的笑料
随手一拍笑料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