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灵艺术

多年来,有许多人问我相同的问题,你是怎样成功塑造角色的,有何心得?这一问题问得好,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通过熟读并且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各类人物形象,认真分析其剧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剧本的时代、剧本的风格等,从中找出作者所赋予的目的性和场景任务,通俗地讲,剧本要给观众什么,产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在这一基础上找到作品的人物基调。

通过演员对角色台词的研究,从理解作品到表达作品的步骤,也就是演员完成表演以及角色台词艺术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品规定情境为前提,丰富且完整生动地表达作品的原意。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演员要投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去。经过认真细致的揣摩作品的语言,去理解角色的思维逻辑,感悟作者的心灵。二是使作者所给予的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进入到演员本人的心灵,只有如此,才能使演员身临其境成为作者的代言人,让演员产生创作角色的激情,使自己身临其境与角色融为一体。三是要使作品进入到观众的心灵,呈现完美的演绎效果,达到原作者的初衷。情之所至,情之所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字对演员来说至关重要。正如戏曲表演中的谚语: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谚语精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手法,“技”、“理”、“戏”之间的辨证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戏曲舞台上的“技”在传统上经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技”主要是指“四功五法”的演绎技巧,狭义的“技”则是指演绎手法的多样化,演绎时运用的技巧水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玩意儿”、“绝活儿”。如水袖、翎子、帽翅、战发、翻打等特有的身手。咱们在演出中经常会听到戏迷观众如是评价一个功底欠缺或技能水准较差的演员,即“身上没东西”或者是“玩意不灵”,戏迷观众总期盼能看到演员对角色表演得很逼真、很形象、很有美感、很朴实、很自然、很到位。

艺术表演向来讲究神形兼备,这需要演员不仅从外形上要像所扮演的人物,而且在言行等方面都必须和人物相同。为此,演员要把握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它们刻划得入木三分。能做到这一点,在艺术上就能成功,就能得到观众的好评和专家、同行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个别演员在表演中没有真实的内在活动,却采取另外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例如没有认真理解剧本内容和人物性格,不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而是以演戏胆子大、形象好、有嗓子,加上在舞台上过分卖力和夸张引逗观众,只要赢得观众廉价的鼓掌,就以为自己在艺术上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功。

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曾担任过很多性格迥异的小生角色,也扮演过年龄差距大的老生角色。对于这些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塑造,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但对于每个角色的表演,我都特别注意刻画人物,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和创作方法塑造各种各样、独具性格的典型形象。比如,在第四届江苏省戏剧·红梅奖暨青年锡剧演员大奖赛上,我参赛的《三试浪荡子》选段,荣获优秀表演奖,我在戏中饰演的角色是一个20岁左右的落泊流浪公子。而我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自身的年龄、体态与角色的年龄、体态反差很大,一时感觉适应不了,缺乏自信心。后来结合导演的提示和自己的认真分析,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田间村头时常看到沿路乞讨的叫花子那种饥汤辘辘的景象不断闪现在眼前,仿佛回到孩儿年代……我着力回想,并找来碟片资料从中寻找角色的形体动作入手,然后仔细琢磨动作和心理变化。经过一番努力,我缩短了自己与角色的距离,较好地饰演了这个人物,得到同行及观众的认同。通过这次演出,使我更加坚信演员演戏无论角色大小,都必须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绝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采取不恰当的手法去争取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和同行留下好印象,从而做一名合格的演员。

猜你喜欢
心灵艺术
纸的艺术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酷图爆语(6)
心灵小语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