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文化与基层群众文化的关系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剧民间文化文艺

在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逐步改变“就宣传而宣传、就娱乐而娱乐”的惯例,注重文艺形式的丰富和提高,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在文艺宣传中加入传统的民间文化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促其提高,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中为农民群众演出。我们多次邀请民间艺人参与,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形成清晰思路。接着,通过民间文艺踩街、展演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在组织许多重大文化活动时,把现代歌舞与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糅合起来,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引起了轰动。这些民间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引起了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过去基层群众宣传文化形式的缺失

多年以来,由于基层青壮年基本上都远离家乡打工创业,留守家乡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孕妇女幼,而这些留守人员还要担负起照顾自己和家人,种植田园的责任,甚至有的人还要通过做临工、上班挣钱来养家糊口,有益的文化生活是他们心目中的一种奢望。就我们这个地区调查情况来看,平时群众在劳作之余,主要的放松形式就是看看看电视、打打小牌,近年来开始流行跳广场舞。但是,广大农民对黑土地的情感,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却挥之不去。我们留心看到前些时候一部分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尽管组织者、参与者十分卖力,但在我们这里仍引不起群众的兴趣;还有一些虽说新奇的活动,观众却廖廖无几,这实示上是文化活动形式的一种缺失,而大凡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却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因为它与群众有着极深的渊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能满足农民独有的文化需求,这一点也在多次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印证。

二、民间传统文艺在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中的地位

由于农村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留在家村的多是老人妇幼,这使家村文艺队伍的建立面临极大困难。目前农村文艺队伍主要成员是中老年,跳广场舞的老人占很大比重,这样的文艺队伍暮气沉沉,缺乏活力,表演的节目形式老、美感差,观众寥寥,宣传效果更是无法保证。而群众中有很多人对民间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并且有着各自的特长,有人擅长民歌,有人会舞龙、舞狮、玩花船、打莲湘、踩高跷等,我们必须重视他们,抓好传承人的培养,逐步壮大这个队伍,把他们纳入基层文化宣传队伍,让现代表演形式与民间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增加活力,相得益彰,使基层文艺队伍展示出新的活力。

三、基层民间传统文化必须得到切实弘扬

民间传统文化是我国文艺百花苑中的瑰宝,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广大农村是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保护民间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正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本地民歌有秧号子、车水号子、夯号子、挑担号子、小媳妇自叹、小寡妇上坟,还有很多小调、民谣等,民歌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有的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的反映了对新生活的向往,有的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的追求,无任是唱腔、格调或是表演技巧、表演手法,都极具美感,百听不厌,是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价值。

第二,民间传统文化具有演出灵活,适应性强的特征。比如扭秧歌,打莲湘,敲花鼓等,可以随时随地编词表扬新人新事,宣传方针政策。荡花船,打腰鼓,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可以满足、适应人民群众对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类文化艺术形式,风格独特,品味高尚,我们要认真吸取精华,不断融进时代元素,从形式到内容进一步创新提高,用具有新意的民间文化为群众服务,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激发人民群众投入建设热情。

第三,对民间传统文化,必须认真挖掘、整理、创新。淮剧是我们里下河地区的传统文化,随着文艺形式的多样化和媒体的不断丰富,近年来,淮剧观众是趋减少,演出区域正在萎缩,而在水乡村镇仍有很多淮剧爱好者,对淮剧如痴如醉,为了挽救淮剧这一具的地方特色剧种的生命,我们应加大投入,保障繁荣淮剧艺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作新型淮剧精品剧目,培养淮剧后备艺术人才,组织开展淮剧进校园,培植业余淮剧团队等。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淮剧演出活动,扩大淮剧的影响,增加淮剧观众,我们相信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淮剧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一定能得到振兴,重放异彩。对地本地的民歌、民产舞蹈等,也要进一步组织收集整理,对原有曲调、表演形式加工提高,融入时代元素,创作新的作品,同时出专辑、搞演出,扩大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它以崭新的面貌为广大群众服务,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焕发出夺目光彩。

我们还认识到,要真正抓好民间传统文化,必须切实重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地方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扎根于民众,服务于地方,离不开地方党政组织的支持扶持,离不开各个部门单位和村居社区的支持。实践证明,地方党政组织对一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离开了地方党政组织的支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单单依靠几个宣传文化人,闯不出一番新天地,特别是民间传统文化,只有得到地方党政组织的支持,在人财物上对民间文化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才能成就我们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二是宣传文化工作者敢于担当。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没有实权,每想要办成一件事,求爷爷告奶奶。既要谋划活动的组织方案、人员安排、节目排练,还要想方设法的筹集资金,保证民间文化活动的基本开支。而由于基层文体站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少、经费缺的现象,作为站长更要成为业务上的多面手,还要是管理者、社会活动家,没有这些才能就不能得心应手的搞好民间传统文化。

三是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考核。一个作品出炉,不是演给自己看,最终要展示给人民群众,让他们来评判、来检阅,只有为他们所接受、所认可,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作品。同时还要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加演出,不断扩大影响,弘扬传统,宣传正能量,达到宣传文化工作的目标。

猜你喜欢
淮剧民间文化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淮剧还好吧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