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23 02:25罗楚漩应乐倩余豪杨栋张邢炜
浙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单支心肌病冠脉

罗楚漩 应乐倩 余豪 杨栋 张邢炜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或舒张功能失常,或两者兼有,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缺血来解释的临床综合征[1-2],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最重要原因[3]。ICM患者伴收缩性心力衰竭者的5年病死率为50%~84%,预后较差[4-5]。近年来,因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普及,关于 ICM 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文献报道不断增多[6],但以个案报道为主,缺少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SYNTAXⅡ评分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及对周围血管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7-10]。本研究收集了76例I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YNTAXⅡ评分对ICM患者首次CAG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IC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经超声心动图(UCG)诊断为ICM并行CAG检查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病变;UCG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最为显著,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5.0cm(女性)和>5.5cm(男性),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和(或)左心室缩短速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25%;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排除标准:其他特异性心肌病,包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肿瘤、结核、严重肝肾疾病等影响预期寿命的重大疾病等患者。本研究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主要仪器 荷兰飞利浦高端便携式彩色超声系统(型号:CX50)、荷兰Philips全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型号:Allura Xper FD 10)。

1.3 SYNTAXⅡ评分方法 SYNTAXⅡ评分包括8个变量——2个冠状动脉解剖因素和6个临床因素[11-12]。SYNTAXⅡ评分计算方法:统一使用在线的SYNTAXⅡ评分计算器(www.syntaxscore.com),避免人工测量误差。

1.4 检查与分组 使用同一类型血管造影仪,对任何病变采用2个或以上相互垂直的投照体位,取有狭窄部位,计算机定量测定狭窄程度,并参照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有关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的分型标准进行病变分型,初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AG为同一团队完成。经CAG检查,76例患者分为多支病变组45例,单支病变组31例。

1.5 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吸烟史、PVD史等临床指标;评估两组的冠脉病变类型,具体指标:冠脉优势类型(左或右)、血管狭窄程度(50%~99%)、三分叉病变、双分叉病变、开口病变、严重扭曲、严重钙化、血栓、病变长度>20mm、弥漫/小血管病变及SYNTAXⅡ分值(上述指标来源于SYNTAXⅡ评分体系)。

1.6 随访方法与随访终点 所有入选患者均门诊或电话随访 3~48(43.03±0.28)个月。随访终点:心源性死亡、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再住院(包括冠状动脉病变需要介入或手术干预住院、心力衰竭再入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再入院等)。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CM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比例以及合并PVD比例均较高(均P<0.05);两组之间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等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临床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临床危险因素二元l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由表2可见,男性、年龄及患PVD是ICM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特点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中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三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均明显增高(均P<0.05)。两组之间严重扭曲、严重钙化、病变长度>20mm以及弥漫/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单支病变组29例完成随访,多支病变组41例完成随访。随访中多支病变组有6例(14.63%)患者死亡,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有2例因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6 例在随访期间因心律失常再住院(4例置入心脏起搏器),3例在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合计MACCE发生率为41.46%;单支病变组有4例(13.79%)患者死亡,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3例在随访期间因心律失常再住院,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合计MACCE发生率为27.58%。

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图,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图

由图1可见,从患者确诊为ICM并行CAG检查后开始随访,2年时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生存率分别为92.4%、93.6%,3年时分别为79.0%、76.2%。

2.4 影响多支冠状动脉病变ICM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4.1 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SYNTAXⅡ评分模型,对45例ICM合并多支冠脉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选择冠脉优势类型(右)、血管狭窄程度(50%~99%)、三分叉病变、双分叉病变、开口病变、严重扭曲、病变长度>20mm、严重钙化、弥漫/小血管病变、SYNTAXⅡ评分等10项可能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血管不完全狭窄(50%~99%)和双分叉病变对预后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8项对预后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2.4.2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对上述2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 测 因 子 (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双分叉病变发生率高,且对预后影响不良。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比较(例)

3 讨论

相比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而言,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13]。通过对ICM患者早期临床数据分析,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进展风险因素,进行适当干预,可以控制病情。本研究中对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高龄、男性及患PVD是ICM患者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由此可见,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ICM患者更易发生多支冠脉病变。

2005 年,Sianos等[9]提出 SYNTAX 评分,SYNTAX评分对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包括血管狭窄、三叉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钙化病变、扭曲病变等10项病变特征。2013年Farooq等[10]在Lancet上提出SYNTAXⅡ评分,SYNTAXⅡ评分较SYNTAX评分更符合临床个体化决策,该评分方法在ACEF(Age,CrCl,LVEF)模型的基础上将解剖、临床因素与SYNTAX评分结合,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恰当地选择复杂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方法。2014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指出,SYNTAXⅡ评分可作为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治疗后中远期发生MACCE(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卒中及未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再入院)的风险评估工具[12]。201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新增推荐SYNTAXⅡ评分用于PCI或CABG患者的危险评分[14]。

表4 影响多支冠状动脉病变I C M患者预后的单因素C 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本研究对76例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随访发现,多支病变组2年生存率93.6%,3年生存率76.2%。有6例(14.63%)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11例(26.83%)随访期间再入院(包括冠脉病变需要介入或手术干预住院、心力衰竭再入院、严重心律失常再入院)。

本研究发现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属于右优势类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右优势型患者其左主干及其分支血管较细,更易发生主要血管的狭窄;且双分叉病变是影响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增加SYNTAXⅡ评分在预测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MACCE发生的临床应用。

同时,临床上对于SYNTAXⅡ评分值较高(>32分)的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行CABG治疗,尤其是存在双分叉病变的ICM患者,改善多处血管狭窄导致的急性全身症状。需要临床医生给予密切关注,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血运重建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ICM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不是个案,是ICM患者的心肌功能异常继发冠状动脉病变,还是因冠状动脉病变继发心脏供氧不足导致的心脏扩大,其中的机制仍不清楚。

然而,本研究中还有至少两点局限性应当被提出:第一,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由单一中心的小数量患者组成,因此存在高度特异性和同质性。如果能够增大样本量,并且是多中心的研究,则研究结果将会更有代表性。第二,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是否对ICM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是根据临床医师的判断进行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非随机分组。如果能够对全部ICM患者行CAG检查,则结论更具有代表性。因此,若将本研究结果应用到临床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单支心肌病冠脉
No.6 钟薛高雪糕单价突破150元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长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