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误区

2019-11-25 03:08王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王磊

【关键词】概念教学;教学误区;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5-0067-01

1.引出概念时情境冗长。

教师在教学中,情境引入应该遵循快、准、灵的原则,要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引入部分的素材选择不能求全,要做到贴切、迅捷、直观。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的引入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教材設置的5个生活实例切入,另一种是用《数学实验手册》上的拼图实验,通过动手操作来切入。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但如果既用生活实例,又用数学实验,就显得多余。概念引入的方式要依据学情来选择,不能拖泥带水。

2.超量练习强化概念。

在初中数学常态课中,还是会经常看到类似“学习概念—练习巩固—拓展强化—中考链接—当堂测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整节课都浸没在题海中,没有咀嚼回味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可能在短期内会有效果,但长此以往,学生不但知识掌握得不彻底,还会产生厌学情绪。概念的生成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重视过程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备课时,要避免出现利用海量练习强化概念的现象,否则就是在灌输解题技巧,而不是在培育素养。例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后,可以通过“数值转换机”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实验,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印象深刻。

3.套用模板应用概念。

初中数学的概念相对较少,所以很多老师会产生一种错觉: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解题。在备课组活动中,有教师曾提出简化概念教学,抽象出模板,直接让学生套用的建议。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类文明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的哲学思想,都蕴含在数学概念中。如果直接给出概念,让学生套模板解题,学生就失去了体验深度学习的机会。姑且不谈学生的精神收获,只看学习过程,就知道是多么的无趣了。长此以往,厌学情绪滋生,学生的发展存在洼地,与教书育人的要求相悖。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a2+b2=c2,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但教学中,教师肯定不能这样做,而要利用历史故事、数学实验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领略这个伟大发现,才是有效教学的应然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