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尹枢《珠还合浦赋》的艺术特色

2019-11-26 20:27孙嘉明
文学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合浦平声化用

孙嘉明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科试《珠还合浦赋》之赋题源自《后汉书·孟尝传》:“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1]其事主要是讲述东汉合浦郡前任太守贪求无度,致使珠贝迁移他处而百业也因此衰败;而孟尝到任后施行廉政,珠贝重返合浦郡,其地百业复兴的故事。由此观之,则此年省试赋题旨在讽刺贪官污吏、倡导清廉政风。结合史料可知,贞元七年(791)进士科赋题与德宗贞元时期奢靡之风盛行、官吏多为不法之事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试赋是唐代自开元后进士科的重要考试内容。写作赋文时,考生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是理解考题之含义。唐代试赋赋题多出自儒经、道家经典以及史传文学,在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唐代,想要遍读经史子集具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贫寒子弟,因此能够理解考题的含义是较为困难的。其次是赋作有诸多程式要求。如上文所提赋作各部分的限制,既要符合韵律,又要语句通顺。特别是韵律,试赋多限韵,每个官韵又大多属于不同的韵部,而赋作中每个韵脚都需要押对,难度极大。再次,唐代试赋之时多限制时间,要在限定的时间内理解题意、构思全篇、选取韵脚、选用雅丽之词句、运用典故、表达完整的意思,对于每位考生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因而唐代科举中存在不少考生凭借绝妙的赋作而一举中第的例子。

在尹枢的赋作中,作者首先在赋头对于题目进行了阐释:“骊龙之珠,无胫而至。骇浪浮彩,长川再媚。”接着对于珍珠闪耀夺目的外在品质作了描述:“回夜光之错落,反明月之瑰异”,直接点明了赋题含义,属于“实起”,符合王芑孙所云:“其实起者,或用题字对举”[2]的定义。紧接数句对于赋题“珠还合浦”的故事作了简明概括,孟尝到任之前,贪官污吏寡廉鲜耻,索取无度,以致“沉泉而隐”;孟尝到任之后,施行惠政、清正廉洁,珠贝也因之重返合浦。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珍珠的特质:外貌上,“抱圆质”、“扬众彩”,瑰丽无比;“粲粲离离,与波逶迤”,明亮堪比波光。价值上,“真列郡之尤祥,实重泉之至宝。”接着,作者认为珠贝并不应当被视为珍宝,“不贪”才是政治的正确准则。最后对于君王与廉吏进行颂扬:“则知美政不远,嘉猷入神。”纵览全篇,尹枢此赋含义丰富,在短短数百字之中,既完整地叙述了“珠还合浦”故事的来龙去脉,又借颂扬前代的廉吏而讽喻统治者要远离贪奢之恶习,施行廉政善政,做到索取有度,故而在唐代试赋中属于佳作。

尹枢此赋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是句式丰富。唐代试赋句式的种类极为丰富,据《赋谱》所载,计有壮、紧、漫、隔、长、发六大类,而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句子字数的不同来归类的。壮句为三字句,紧句为四字句,漫句特点是对仗不工整,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隔句有轻、重、疏、密、平、杂之分,其中轻隔句为上句四字,下句六字;重隔句为上句六字,下句四字;疏隔为上句三字,下句不限多少字数;密隔为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六字以上;平隔为上下句字数相等,一般为四字或五字;杂隔为上句四字,下句五、七、八字;或下句四字,上句亦五、七、八字。长句多为上下各六、七字,也有上下各五、八、九字。发句即原始、提引、起寓三种发语方式,原始为发项,如“若夫”、“观夫”;起寓则发头、尾,如“士有”、“我皇”;提引在中间,如“是故”、“然则”。在尹枢此赋中,壮句有“光浦溆,窜蛟螭,映沙砾,晃涟漪。”紧句有“骊龙之珠,无胫而至。”漫句有“愚是以颂其宝而悗其人,美斯政而感斯珍。”疏隔有“诚感神,德繄物。”平隔有“兹川兮始明,老蚌兮勿剖。”杂隔有“在暗而投,诚则悲路人未鉴。”长句有“回夜光之错落,反明月之瑰异。”发语有“想夫”、“是以”、“是则知”等。由此观之,尹枢此赋之中,句式多样,变化多端,使得赋作灵巧而不呆板,同时又能自如地抒情达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尹枢此赋另一艺术特色是善于化用和用典。唐代赋作多用典以及化用前代典籍之言,而在尹枢《珠还合浦赋》一文中,典故与化用之处也为数不少。用典如“宁泣鲛人之泪”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泣则出珠。”[3]又如“泉戒贪”典出《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4]再如“蚌老兮勿剖”出自《吕氏春秋·季秋纪》:“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5]化用之处如“珠无胫而至”化用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6]又如“在暗而投”化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7]一句。再如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作者能熟练而合适地运用典故、化用前言,在显示其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同时也使文章的表情达意更上一个层次,增强了赋文的艺术特色。

此外,赋作的韵律方面,尹枢《珠还合浦赋》做到了韵律协谐、属对无差,彰显了其迥出的艺术特色。唐代科举试赋之时,考官多限韵,即在赋题之外限定几个字为官韵,且所限之韵与赋题是紧密联系的,多为对于赋题的阐释。因此考生在作赋时需要根据官韵来使用正确的韵脚进行押韵,难度很大。贞元七年(791)省试《珠还合浦赋》以“不贪为宝,神物自还”为韵,其中“不”为上声“有”韵、“贪”为下平声“覃”韵、“为”属上平声“支”韵、“宝”属上声“皓”韵、“神”为上平声“真”韵、“物”为入声“物”韵、“自”属去声“至”韵、“还”属上平声“删”韵。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在赋中使用官韵的顺序为:“自、为、宝、还、不、贪、物、神”,属于不次用韵。赋中韵脚依次 为 :“至”、“媚”、“异”、“泪”、“自”、“閟”,“异”押“志”韵,“志”“至”两韵通用,其余均押“真”韵,其中“自”为官韵;“驰”、“漪”、“为”、“规”同押“支”韵,其中“为”为官韵 ;“造”、“好”、“宝”同 押“皓”韵,其中“宝”为官韵;“斑”、“还”、“间”,前两韵脚属“删”韵,“间”押“山”韵,“山”、“删”两韵通用,其中“还”为官韵;“剖”、“偶”、“久”、“不”,“久”、“不”押“有”韵,余二字押“厚”韵,“厚”、“有”两韵通用,其中“不”为官韵;“贪”、“南”同押“覃”韵,其中“贪”为官韵;“物”、“咈”同押“物”韵,其中“物”为官韵;“珍”、“津”、“神”、“沦”、“磷”、“珍”、“滨”,“沦”押“谆”韵,“谆”、“真”两韵通用,余字同押“真”韵,其中“神”为官韵。

由此可见,尹枢此赋各韵脚所押官韵全数正确,且能够使用通用韵部的韵脚来解决所限官韵无合适韵脚的问题,具有韵律协谐的美感。而且,此赋使用官韵的顺序为“自、为、宝、还、不、贪、物、神”,这八字构成了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的结构,结构整饬对称,读之抑扬顿挫,具有乐律美感。

综上所述,新科进士尹枢的应试赋作《珠还合浦赋》作为同年之中的佳作,叙述完整、含义全面,又句式丰富、多化用、用典,而且韵律协谐,堪称文辞清丽、格律谨严,体现了唐代试赋所具有的雅丽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合浦平声化用
敌百虫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山海经
病联曝光台
转入普通话平声的常用古入声字表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