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019-11-26 22:40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王延月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文阅读教学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王延月

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组成的。很多语文老师都感叹“语文学科越来越不会教了”,这种感叹基本上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当然,原因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有的语文老师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老师则“把各种东西一起教”;还有的老师习惯于“从头到尾都要教”。而要想取得全面的结果,往往是遥不可及的。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了解作者的感受,这是一种耗时少且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文本,把握课文的本质

在许多小学课文中,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子是整篇课文的中心点,而文本中的这些关键词或句子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眼,如果我们老师认真品味后,再仔细想一想,大家不难发现整篇课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能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意义深刻的词语,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谓的关键词和句子不能用单一的、孤立的方式来分析和解释,也不能简单地把字、词、句的各个方面进行“肢解”,更不能在学习和分析课文时呆板地设计一些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练习就完事,而是要尽可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文章与意境的完美性,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促进孩子们解释课文,掌握规律,领悟情感。

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阅读“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我组织了如下教学:

生1(有气无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老师:同学们,他足吗?看来他有点饿了,老师应该像山西村民一样为你准备酒肉。(学生笑了)

生2(洪亮有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老师:掌声鼓励。(学生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才是“足”的状态,这里不仅有美酒和蔬菜,还有友谊。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朗读和语气把握,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也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足”的内涵。

2.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引导学生掌握语篇框架

(1)抓住过渡句。过渡句在语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文章思维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时,我们抓住过渡句,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

例如,在《赵州桥》一文中的过渡性句子,“这座桥不仅坚固,而且美观”,它不仅概括了以上内容,而且开启了后面的内容,就像一座桥梁,将文本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连接起来,使结构在小读者面前显得清晰明了。

(2)抓住关键词。在与课文的对话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课文可以找到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关键字、词。有了这些字或词,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就会给课文理解留下完整的印象。

例如在阅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我们抓住了“飞夺”这个主题词。这个关键词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并在章节中提示了文章的思想。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飞夺”这个关键词,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①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围绕主题思考关键词。

②让学生找出写“飞”的段落和写“夺”的段落,以便对课文进行分段。

③分析“飞夺”的过程及原因。通过掌握一个关键词。

只需30 分钟就能教完整篇课文,剩下的时间,我们会做一些练习。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整体意识强,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二、针对词句特点,确定词句的教学方式

特级名师虞大明在《走过十年》一书中指出,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应弱化课文意识,掌握最具表现力的词语,通过阅读教学达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训练提示要有明确的方向,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以下词汇和句子的教学方法:

1.在语境中悟意

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实物和表演来创造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义和情愫。

比如《赵州桥》的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在学生的心目中,句子是多么优美,但孩子们很难清楚地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这时,如果借助投影展示出来,让形形色色的龙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那么课文中的句子就不再只是生硬的文字,而成为一种活灵活现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就成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句子理解了,也启发和感染了学生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把词、句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状态。

2.在比较中辨析

比较在增强感知差异和展示事物的不同特征方面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词和句的实践中,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

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设计了以下比较性问题:“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一句中,“抽出”能否用“长出”替代?

很明显,“抽出”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了“抽出”,我们可以感受到枝条快速有力的生长状态,这是非常生动的。通过比较,学生意识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3.在整体感知中深化

在一些文章中,具有概括作用的句子触发了对文本的理解。乍一看,这种方法和单词突破法一样,是从部分而不是整体开始的,但把握这句话不是简单地讲析,而是要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最后一句“饥寒交迫的小珊迪的好品质永远会触动人们的心”,我引导学生用这句话来感知整篇课文。经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学生了解到这句话有三个内容:一是小珊迪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孩子;二是小珊迪素质好;三是小珊迪因素质好而触动人心。

总之,语言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老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考虑教材的特点、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和阅读方法上进行不懈的改革、丰富和创新,使之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