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模式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研究”成果报告

2019-11-27 23:1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该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全国137 所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进行个案研究,解读了地方高校智库特色化创新发展的经验;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高校智库的调研,解读了区域性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英美地方高校智库,以及对以协调型市场经济的德国、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混合型市场经济的丹麦为代表的三种不同政策咨询系统中智库的三个成果产出指标的比较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高校智库建设的组织要素及其表现特征;通过规范性研究,分别解读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中智库文化特质及价值定位这两种制约智库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的瓶颈要素。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中国特色地方高校新型智库体系构建的基本建议和改革方案。

由济南大学刘福才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知识生产模式视域下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50114) ,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该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全国137 所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进行个案研究,解读了地方高校智库特色化创新发展的经验;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高校智库的调研,解读了区域性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英国地方高校智库、美国地方高校智库,以及对以协调型市场经济的德国、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混合型市场经济的丹麦为代表的三种不同政策咨询系统中智库的三个成果产出指标的比较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高校智库建设的组织要素及其表现特征,如智库建设理念、智库功能定位、智库研究模式、智库人事建设、智库数据支撑、智库成果转化、智库外部环境等;通过规范性研究,分别解读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中智库文化特质及价值定位这两种制约智库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的瓶颈要素。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中国特色地方高校新型智库体系构建的基本建议和改革方案。

2.内容框架

(1)理论基础。该研究以迈克尔·吉本斯等人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政策过程理论、新公共服务理念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三个视角解读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其中以知识生产模式理论为该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知识生产模式理论认为,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学术转型,知识生产模式Ⅰ正在转向知识生产模式Ⅱ。模式Ⅰ是基于学科的,并且将所谓“基础”和“应用”明确区分开来,模式Ⅱ的知识生产是跨学科的,其特点是“基础”和“应用”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断交互。模式Ⅱ从对于研究取向的探索转移到了对于情境性的成果探索中,即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之中。智库的本质是一个知识生产组织。地方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呈现出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基本特点,即跨学科、实用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2)诊断研究。基于地方高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场,该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和非洲研究院的个案研究,诊断地方高校智库在组织机构建设、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智库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平台、智库服务面向、成果影响力等方面的实然表现。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研究,分析了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的制约瓶颈,如粤港澳三地未形成一体化的高层决策机制与政策咨询市场,三地高校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在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数据共享、人员流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壁垒。

(3)比较研究。该研究对地方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国别考察,重点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文化类型的国家作为参照。英国高校智库研究选取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英国高校智库排名榜中的四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美国高校智库研究选取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2017年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中影响力较大的四家美国高校智库为案例,分别从组织要素、组织特征两个方面探讨英国和美国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通过分析以协调型市场经济的德国、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混合型市场经济的丹麦为代表的三种不同政策咨询系统中智库的三个成果产出指标,研判政策咨询系统的差异与智库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智库的产出传播活动因不同的政策咨询系统而变化。这些比较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4)规范研究。该研究从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文化特质及价值定位两个视角进行了规范研究。首先,地方高校智库应坚守智库建设的文化定位,坚持文化先行。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要求实现内涵式发展,重视地方高校智库文化培育研究,涵养新型高校智库文化生态,增强文化软实力,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为此,高校智库文化的特质亟需凝炼,文化特质在地方高校智库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亟待发挥。其次,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智库,地方高校智库的价值定位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从现实来看,地方高校智库在自身建设中尚存在一系列范畴的困境与争议,诸多现实困境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调适这些冲突,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亟需作出学理上的回应。

(二)研究方法

该课题在方法论自觉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国别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立足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地方高校智库建设进行了综合研究。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和评述国内外关于知识生产模式、知识管理、知识与行动、“新公共服务”、地方高校、高校职能、高校智库、利益相关者等诸多相关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全面研判并聚焦该研究的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确立该研究的逻辑起点,积极回应了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策意义和价值,探讨了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国特色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基础。

2.实证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信息收集等手段,一是对全国137 所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二是选取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向高校智库成功转型、形成特色发展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作为研究的典型个案,三是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高校智库协同发展作为典型个案。其中,非洲研究院在“非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之窗”之开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由传统科研机构向现代型国家对非智库的转型升级,是地方高校智库特色化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在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高校智库的调研,选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11 所高校智库作为案例,进行区域性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研究。通过针对地方高校智库的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收集现实资料,了解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经验,诊断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的潜在优势与制约瓶颈问题。

3.比较研究法

该课题共选择了两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一是重点选取高校智库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成熟的英国高校智库和美国高校智库进行分析比较,重点研究其高校智库的历史和表现类型、地方高校智库的组织要素和组织特征。二是通过分析以协调型市场经济的德国、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混合型市场经济的丹麦为代表的三种不同政策咨询系统中智库的三个成果产出指标,重点比较了不同政策咨询系统中智库产出差异研究。通过上述比较研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炼国内外高校智库建设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为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体系的制度安排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主要结论

1.明晰功能定位是地方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新的经济、新的业态、新的动能不断发展,智库的内涵与分类呈现开放化、多元化取向。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对国家、区域或行业发展有实质影响力的地方高校智库多为实体机构,因实体机构在人员稳定性方面比非实体机构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动员、快速攻克重大问题。而我国目前的地方高校智库大多是非实体研究机构,学校类型代表了学校的层级和所获取的资源,以及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同的学校层次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这决定了地方高校智库更多地承担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及其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责任。就职能定位而言,一般来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生产知识和思想、汇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影响公众舆论是智库的重要职能。地方高校智库兼容高校和智库的双重属性,其功能是高校职能和智库职能的“混合体”,需要在其双重身份、双重运行逻辑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方高校智库的影响力首先在于聚焦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在服务众多公共政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经验,上升为理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整体发展提供经验、知识和智慧。

2.提升人才质量是影响地方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是地方高校智库内涵发展的核心点,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人,人才资源是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首要资源,高质量的研究需要以卓越的研究团队为基础。目前国内地方高校智库建设面临普遍的问题是,地方高校智库,特别是承担研究生培养职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组织,其人才团队,尤其年轻博士刚入职时大多处于学术徘徊状态,研究方向不甚明晰、稳定,这在客观上要求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立足育人先行这一基本定位;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游走于东西方不同文化平台上的高水平智库学者及智库专家,这是制约高校智库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团队,从而大大限制了地方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如何提高中国地方高校智库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赢得世界大国的声誉,关键在于提升智库人才的国际化水平,运用国际话语,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政策,以增加中国地方高校智库国际化成果的影响力。

3.优化运行机制是保障地方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相比国外高校智库,我国地方高校智库筹资机制不健全,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其中政府拨款是主要来源,而个人和社会捐赠非常少,与美国高校智库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捐赠形成鲜明对比。资金来源多样化应是地方高校智库运行和研究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地方高校的科研考核指标评价机制,没有很好地和地方高校智库工作评价机制接轨,这就使得决策研究成果游离于地方高校成果考评体系之外,既影响了智库人员的政策研究积极性,也不利于智库人员的快速成长。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影响政策的渠道相对单一,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待完善,地方高校智库的政策影响力不足,缺乏顺畅的成果报送机制和渠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智库决策咨询职能的实效性。地方高校智库及其公共政策的实现,不仅要与政策制定主体进行良好的互动,同时肩负着公共政策对公众普及的责任,社会影响力也是评价智库水平的重要指标。交流和传播平台是地方高校智库吸收各方优秀成果、实现功能的支撑,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影响决策的因素错综复杂,对于地方高校智库而言,当务之急是搭建好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4.文化价值引领是地方高校智库个性化特色发展的内在驱力

深层次研究内容,即文化特质和价值定位研究。地方高校智库需要优化“定位清晰、结构合理、服务形式多样”的智库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实质性地提高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和社会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晰高校智库的文化使命和价值体系。然而,目前地方高校智库在实体化、制度化建设阶段,其独特的文化品性没有明显表征,究其原因,地方高校智库文化的特质在高校智库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智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智库,其价值定位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尚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现实来看,地方高校智库在自身建设中在功能面向、知识链条、价值原则、职能方式、研究范式、建设路径等领域存在一系列范畴的困境与争议,诸多现实困境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调适这些冲突,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亟需作出学理上的回应。

(二)对策与建议

1.坚持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校智库应明确自身定位,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知识与智慧,结合地方高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化服务,开拓差异化发展路径,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释疑解惑,主动介入并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建立创新导向的服务体系。地方高校智库在整合高校功能、发挥智库作用时,应聚焦智库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质,把高校的属性与智库的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智库人才,为智库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四是通过培养智库人才“反哺”高校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通过公共政策教育,提高公众的政策理解力;六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倡导人才先行,加强智库团队建设

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应依托“母体大学”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实施人才先行战略,结合智库定位、学科基础、专业特色,聚集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以人才培养为基点,集成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教学、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加强智库团队建设。首先,高校智库要突破学校内部的学科和院系壁垒,围绕研究课题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设置、承接研究课题,引导年轻博士转到智库重点发展的领域上来,积极承担学科知识创新融合工作,依据项目采用“双聘制”人员管理,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前瞻性地打造优秀决策咨询人才的“蓄水池”,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咨政研究团队和智库人才梯队。其次,高校智库要突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依据课题研究需要加强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组建跨部门研究团队,实行“兼职研究员”和“访问学者”制度,优化人才联动机制,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打通传统的院校边界,形成一个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核心团队和边缘团队相结合的智库人才培养平台。再次,人才成长的内外环境是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优先支持智库的国际化人才建设,例如将智库组织纳入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引才主体体系,放宽来华留学生毕业实习和工作政策等。同时,打破人才体制内外的流动的限制,构建可促进学界和政界之间良好交流的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为智库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优化运行机制,提升智库工作实效

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为辅”的多元化地方高校智库筹资机制,开拓并用好多样化的经费来源渠道,通过横向课题引导高校智库攻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纵向课题和基地特别资助提供自主选题空间,自由探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前瞻性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应优惠和免税政策,培育慈善和捐赠文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向地方高校智库捐赠,为高校智库提供活动资金支持。在内部机制建设和平台推广方面,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激活地方高校智库人员参与智库工作和交流的动力和活力。设立专项基金,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智库机构顺利开展交流活动。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把地方高校智库工作和成果交流的效果作为评价高校智库水平和研究人才能力的一个指标。建立地方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定期互访、人才交流、举办政策论坛、提供政策简报等渠道影响社会的决策核心层,发挥高校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建立地方高校智库与媒体、企业和学术界社会精英的互动,通过相互访问、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发表观点等方式影响社会的中心层,掌握政策话语权,发挥高校智库的精英影响力。利用融媒体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智库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期刊、网络、媒体、会议等途径,培育高质量的宣传文化,营造良好的智库网络媒体环境,提升智库的文化传播力、信息服务能力和舆论引导力。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吸引高层次专家“驻库”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推动智库人才和成果“走出去”,逐步提升地方高校智库的国际知名度。

4.担负文化使命,强化价值引领功能

地方高校智库需要优化“定位清晰、结构合理、服务形式多样”的智库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实质性地提高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和社会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晰高校智库的文化使命和价值体系。地方高校智库作为地方大学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化是立库之根、兴库之本、强库之魂。地方高校智库应坚守智库建设的文化定位,坚持文化先行。地方高校智库文化的特质应该明确突出其反思性价值立场、前瞻性育人先行、学研式知识创新、交互式合作协同等价值取向;地方高校智库文化培育亟需在文化高度、文化深度、文化包容度和文化创新度等方面有所超越;坚守文化自觉,发挥好高校智库文化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引领价值,需要处理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中适应与超越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地方高校智库应该在功能面向、知识链条、价值原则、职能方式、研究范式、建设路径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明晰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澄清其价值导向,理顺其发展逻辑,无疑是当前学界首先需要厘清的基础性问题,更是助推地方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