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欺凌现状及其治理

2019-11-27 09:21王璐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治理现状

【摘 要】 随着科技发展,校园欺凌事件常常见诸报端或移动设备之中。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并且愈演愈烈,后果和程度也在不断恶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事件的诱因有很多,国家和各地区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积极的治理方案。积极应对校园欺凌,防范校园欺凌是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现状 原因 治理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有一部校园题材的电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就是《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内容涉及现今校园中经常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话题——校园欺凌。当前,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甚至有些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和严重,我们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又该如何治理校园欺凌,这都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校园欺负是指教师、同学或校外人员在校园内、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或在上学的路上故意滥用语言、体力、网络、设备等,校园欺负被认为是校园欺凌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声誉、权利和财产的侵害。

校园欺凌可以说遍布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而且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名为“校园”欺凌,但校园欺凌并不只是发生在校园内,在上学或者放学途中的欺凌行为也包含在内。同时,并不是说一定要使用躯体力量或者器械等才算是校园欺凌,语言上的侮辱或在网络上的恣意妄言也都是欺凌的表现方式。校园欺凌的主体也不一定只是学生之间,还有可能是师生之间,甚至校外人员也参与其中。

二、我国校园欺凌现状

根据2017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常常引发社会热议。2017年5月20日,《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中南大学举办的“社会风险与校园治理”高管论坛上发布。《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明显高于身体、网络等欺凌行为,占23.3%。同时,《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占46.23%,且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形态。

近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表明,校园欺凌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甚至在小学、幼儿园也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在某幼儿园的监控记录中显示,一位小男孩午睡醒后,径直走到一个仍然熟睡的小女孩旁边,对着就是一番拳打脚踢,小女孩被打醒,惊愕的站起来,这时小男生在又突然从小女孩背后猛地推了她一下,小女孩趔趄了好远才站稳,紧接着小男孩拉起女孩抡了半圈又松手推倒在地上。小女孩的父母直到后來看到孩子身上的伤才知道的一切。

另外,女性在校园欺凌中占的比例较大。例如,发生在重庆的一件校园欺凌事件,多名初中女同学共同殴打另一名女生,导致这名女生伤残。事件的起因则是因为这名女生在住校期间不注重个人卫生,从而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的“公愤”,而对其进行打耳光“教育”。 西安某学院17岁女生连续遭到同宿舍另外五名女生的群殴后产生了应激反应。

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对于受害者的生理、心理治疗不能忽视,同时对施暴者的教育同样不能忽视,要找到施暴者的施暴根源对其对症下药。

三、校园欺凌的成因

造成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校园欺凌施暴者当中,大部分是学生,他们所能接触的社会范围并不大。而对其影响最深的就是家庭环境了。

1、家庭暴力:孩子极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常常发生家庭暴力,也会导致孩子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2、家庭关系:生活水平提高了,独生子女一代受到了来自家中长辈的各种宠爱甚至溺爱,导致在行为处事上出现不良个性。而生活在较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家长为生活所迫不能常常陪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不严,孩子容易结交不良朋友,误入歧途。

(二)学校因素

1、教师的不良示范:学校本是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却因为教师行为不端,诸如体罚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没有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甚至引起学生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2、学校更重视应试教育:学校的侧重点更偏向应试教育,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是重中之重,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层面的关怀,学生的性格等发生变化而不知,缺乏正确的引导。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

3、学校监管不严:学校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往往是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情才会处理,而且多数停留在对学生的口头批评上,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各种思想观点传播,学生的辨别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良、错误的观念影响,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而对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传播和引导较为缺少,学生不能受到良好的导向和引导。传播媒体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掌握和使用比较多,但很多新媒体缺乏对正确舆论的导向功能。影视作品或者游戏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产生影响,引起学生的模仿,造成校园欺凌。

四、校园欺凌治理方法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深刻地影响。父母的良好的行为或者是优秀的家风会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起到示范作用。而父母的不良行为将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使得孩子在行为上产生暴力倾向。父母要以身作则,从语言和行为上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校内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另外还要做好校园安全的监管,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加强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實到实处。

教师不仅仅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教师,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 学生会以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为标榜,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的语言和行为。在学识上有丰富且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言行上也能够起到模范作用。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耐心对待。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爱与关怀。

(三)社会方面

建立完善全国范围的校园暴力事件通报机制。建立校园暴力事件的通报机制,切实掌握校园暴力发生的实际状况,可定期统计分析校园暴力事件的消长规律以及暴力行为类型、形成因素,有助于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加强文化传播管理制度。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的文化传播制度。文化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音像制品、影视作品实行分级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观看具有暴力、血腥的影视作品。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对于犯罪情节的报道要有所节制,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渲染。网络游戏的分级管理和时间限制也十分必要,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

(四)个人方面

每个人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力,学生面对很多事情容易急躁从而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要提高自我控制力,能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事不冲动。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虽然面对学习这一巨大压力,心理上会出现波荡起伏,但要学会自我调节并且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而不是将自己的压力转化成施加给他人的暴力。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学生不仅仅是不去做施暴者,还要避免被伤害,如果被伤害,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反抗,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是一个任重而远的过程,它不仅是涉及施暴者、受害者两方的扑通事件,更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关注应该是思考该如何改变而不是过度关注受害者造成其更大的心理创伤。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人应该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发声。

【参考文献】

[1] 常进锋.我国青少年校园暴力频发的多维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5-7.

[2] 保虎,李春丽.我国中学校园暴力透视:现状、成因及治理[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8) :38-43.

[3] 汪敏.校园暴力多元治理路径探索[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 :158-163.

[4] 傅涛.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7) :76-80.

[5] 李峰.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1) :132-135.

[6] 廖海霞.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季报,2016(3) :158-161.

作者简介:王璐,(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天津人,学历:教育硕士,单位: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治理现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