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

2019-11-28 14:31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财会民办财务管理

张 朗

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4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会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财务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以及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财务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笔者所调研的湖北省8 所民办本科院校2017—2018 学年度第2 学期财会本科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课程及格率情况,反映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4 所民办本科院校财会类本科授课班级的《财务管理》课程平均及格率在70%以下。授课班级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听不懂课,教师唱“独角戏”,任课教师年年讲年年都没讲清楚;还有学生提到虽然考试及格了,但还是搞不清楚财务管理在其专业课学习和实训实践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而任课教师则表示只要授课班学生的考试及格率达到了70%,就说明该班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好;就算及格率达不到70%,责任也不在任课教师,而在于学生。在笔者看来,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考试结果不尽人意,学生高分低能、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结果不理想的责任互相推诿,说明了民办本科院校以“分数定乾坤”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论严重抹杀了学生情感和意志的独立性、忽视了对财会本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滋长了教师“无所作为”的不良教学风气和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风气,严重伤害了师生关系。要解决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根本方法在于立足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现状,结合民办本科院校财会本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和健全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确定和完善,对于树立民办本科院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课程教学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构建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1 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内涵

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是指民办本科院校为了提高课程教学产出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依据《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对财会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产出中所做的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产出来源的不同,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包括教师教授有效的标准和学生学习有效的标准,其中衡量教师教授是否有效的标准包括教师知识结构的拓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则包括学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实训实践能力的提高。当财会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分别能够达到教授有效的标准和学习有效的标准,则可认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2 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如上文所述,课程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有机统一。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理所当然应该从教师教授是否有效和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两个方面进行评定。其具体内容分别包括:

2.1 教师教授有效的标准

2.1.1 通过教授《财务管理》课程,能够加深教师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拓宽教师知识结构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复杂,涉及企业资金运动所有环节的财务决策活动,每个环节都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法进行不同内容的决策,并且每个环节的决策结果又会直接影响企业下一个环节资金流动的效果。这使得财会专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前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资料,摸清楚《财务管理》每个教学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应用价值,提炼出关于课程知识的新观点和新看法;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授课效果,随时修正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准确地将课程文字转化为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教师为教好《财务管理》所做的这些功夫,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对《财务管理》课程的认知深度,理清课程教学思路,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教好《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衡量教师教授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

2.1.2 通过教授《财务管理》课程,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教好一门课,除了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以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能力也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这里的教学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受高考、中学学习习惯和专业学习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普遍呈现出敏感、不自信,学习主动性差、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弱等特点。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师而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自我认同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是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第一步。 为此,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整合碎片化知识,建构综合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建立自我认同感[2];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观,不以“答案、分数论英雄”,注重过程中能力的培养而非结果中分数的考核,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3]。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正确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我的肯定,密切师生关系;并增加教师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认识,锻炼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丰富、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双赢。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得到优化和教学能力能否得到提升也应该成为评价教师教授《财务管理》课程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2.2 学生学习有效的标准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否有效,除了从教师教授的角度进行分析外,还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把握。学生学习有效的评定标准包括:

2.2.1 能够掌握财务决策的基本方法,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科地位和应用价值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习得一项新知识或技能,而学习这项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这三个问题答案的过程。其中,为什么学是对学习动机的探究,而学什么是对学习内容的肯定,怎样学则是对学习方法的把握。这三个问题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和特性,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学习动机是产生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初衷,学习内容是实现学习初衷的过程,而学习方法则是达成学习初衷、掌握学习内容的途径。因而,通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决策方法为企业选择最佳的财务方案,就是帮助学生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让学生在财务决策过程中逐步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在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应用价值,则是解决学生对为什么学《财务管理》这一问题的困惑,当学生弄明白了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目的后,就形成了对这门课程的基本认知,那么接下来对《财务管理》学习方法的探究就水到渠成了。

2.2.2 能够总结出与《财务管理》具有相似知识结构及特性的课程的学习方法

课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对课程方法的学习而非内容的学习。根据课程内容构成和知识特性的不同,财会类专业课程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掌握了同一类型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类似课程的学习自然就能迎刃而解。《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为同一种类型的专业课,这种的类型专业课主要研究价值形态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它传授学生如何利用不同的决策方法来进行企业财务决策。当学生通过学习《财务管理》,能够总结出学习该门课程的方法,并能将该方法应用到其他具有相似知识结构的课程中,实际上就实现了从课程内容学习到方法学习的过渡,找到了将学习动机转化为过程,实现学习初衷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构建学生综合的知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3 课程考试合格,并能将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对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过程是否有效的考核,那么,能否通过考试、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考试和实践中,则是对《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结果的一种考核。

课程考试或许不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佳方式,但一定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在考试方式得当、考试题目难易度适当的条件下,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结果越有效;反之,则越低效。通常情况下,一个自然教学班的《财务管理》课程考试及格率达到90%,说明该班学生《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结果是有效的[4]。

课程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短期效果,而要验证《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长期效果,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实训操作是对虚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要求学生在假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结合虚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用理论中所学的公式、方法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整个实训操作过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每位参与学生通过协作沟通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虚拟市场环境的把控越准确、团队成员的配合度越高,决策越有效,最终的实训结果就越好。正是实训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结果的难以预测性,使得它成为检验学生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专业课程学习是否有效的最佳方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教授有效,学生学习有效,才能评定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有效的。这种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评价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对于改善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规范民办本科院校教学秩序,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突出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财会民办财务管理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财务管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