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短须螨的发生与防治

2019-11-29 09:02马罡李佳乐张薇马春森
落叶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刚毛果粒葡萄园

马罡,李佳乐,张薇,马春森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lewisi(Acari: Tenuipalpidae),俗称葡萄红蜘蛛,属真螨目、细须螨科、短须螨属,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南方地区某些葡萄产区也有发生,国外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地,还可危害柑桔、石榴、核桃、开心果等果树[1]。笔者团队近年来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等地葡萄园调查发现,葡萄短须螨已经成为北方葡萄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南方部分地区也较严重。短须螨体型微小,不易被发现,危害葡萄果穗和果粒的症状与一些病害较为相似,极易混淆,许多果农误以为是葡萄病害,未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简要概述了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为识别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1 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

葡萄短须螨有成螨、幼螨、若螨、卵等4种虫态。螨体微小,雌成螨紫褐色,眼点和腹背中央为红色。背面体壁有网状花纹,刚毛披针状。4对足皆粗短多皱纹,刚毛少。幼螨体鲜红色,足白色,前后足各有2根叶片状的刚毛。若螨体淡红色或灰白色,后部扁平。卵圆形,鲜红色且有光泽[2](图1)。

葡萄短须螨常在叶片背面活动,随着副梢的生长逐渐向上转移危害。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块,反卷且多皱褶,严重时干枯脱落。受害果穗果梗和穗轴变为褐色或黑色,易折断。果粒受害后发育异常,果皮表面出现锈斑或内凹的浅褐色至黑色斑块,易破裂(图2),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经济损失30%以上[3,4],且早期落叶,枝条无法正常生长,影响翌年产量。此外,葡萄短须螨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1]。

图1 葡萄短须螨

2 发生规律

葡萄短须螨在中国北方每年发生6代以上[2,5]。葡萄短须螨多在藤蔓上和土壤中越冬,早春葡萄萌芽和开花时可发现其危害。其发育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温度从22℃升高至34℃,短须螨的发育历期从31.5天缩短至16.8天[1]。平均温度29℃、相对湿度80%~85%的环境条件最适宜其生长发育,卵期3~8天,从卵孵化到成虫产卵仅需12~16天。耐高温能力极强[1],夏季是短须螨繁殖高峰期。进入秋季即出现浅褐色越冬雌螨,秋末全部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

图2 葡萄短须螨危害果实

图3 葡萄短须螨危害葡萄果穗和果粒后的症状

3 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葡萄短须螨体型微小可借助风、流水、人畜和农具等扩散到未受害的葡萄植株上。春季应及时抹芽。叶片长出后若发现有被害叶片,应立即摘除销毁。葡萄园确保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和灌水。生长期及时清除杂草以减轻害螨发生。采果后及时清除园内杂草、落叶(果)及残枝等于园外集中销毁。冬前灌水有助于减少越冬虫量。

生物防治。植绥螨是葡萄园内重要的捕食性螨类,有助于将葡萄短须螨的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在南澳大利亚葡萄园发现有多种捕食性植绥螨,有效地控制了当地葡萄园短须螨的危害[6]。大赤螨也一类是广食性的捕食螨,对葡萄园内害螨及其他害虫的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葡萄园内释放圆果大赤螨(Anystisbaccarum)防治植食性螨类效果较好[6]。

化学防治。目前仍是主要防治方法,但应尽量减少杀虫(螨)剂的施用,或使用有选择性的药剂以保护捕食性螨类及其他天敌昆虫。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避免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春季葡萄发芽时,用3°Be石硫合剂混加0.3%洗衣粉进行喷雾处理,可铲除越冬雌螨[2];短须螨大发生时,可喷施20%哒螨灵乳油2000倍或72%炔螨特乳油25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8]防治。

猜你喜欢
刚毛果粒葡萄园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爷爷的葡萄园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葡萄园迷宫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仿生壁虎脚趾粘附功能的建模及分析
3种刚毛藻对1,2—二氯苯去除效果研究
被碾碎的香樟树果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