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2019-12-02 11:24朱莉珍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肩峰肱骨分型

朱莉珍

(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 广东 韶关 512000 )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IS,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属于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群体为主[1],主要是由于动力学或解剖结构原因,机体在肩上举或外展活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常以慢性肩关节疼痛、肩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2-3],因此,尽早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以往,临床常将MRI作为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但由于MRI检查设备较昂贵,较难在基层医院推广[4]。我院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均实施X线和MRI检查,以探究冈上肌出口位X线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及48例患者知情后开展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48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均MRI检查、临床查体证实)为观察对象,48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年龄为26-51(35.75±6.73)岁,男女分别为38(79.17%)、10(20.83%)例;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为(2.24±0.36)年;左肩25例,右肩23例。4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肩峰下间隙压痛、肩关节疼痛或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纳入标准:(1)经MRI检查、临床查体证实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者;(2)年龄>20岁者;(3)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1)帕金森综合征者;(2)合并重要脏器(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3)精神障碍、认知异常者;(4)妊娠或哺乳期者。

2 方法:对48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均实施X线和MRI检查,具体检查方法为:(1)X线检查。选择锐珂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对患者实施X线摄影,指导患者采取后前位站立,使其患侧肩部紧贴胸片架,以肱骨头为投照中心,上肢下垂,掌心向前,患者身体冠状面和胸片架呈50°-70°角,肱骨尽量后移。摄片参数:电压为65-70kv,电流为20-25mAs,曝光时间为0.02秒,焦片距120cm。经患侧肩锁关节处射入,确保肩胛骨内外侧缘重叠,并和肩峰、喙突形成“Y”字投影,与肋骨边缘完全分离。(2)MRI检查: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仪,肩关节线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对患者实施横轴位、斜矢状位T1W_TSE序列(TR、TE分别为400-650ms、18ms)、T2W_TSE序列(TR、TE分别为2000-3600ms、90ms)扫描,并对患者实施斜冠状位T1W_TSE序列(TR、TE分别为310-520ms、18ms)、T2W_FFE序列(TR、TE分别为450-720ms、13.82ms)、T2W_SPAIR序列(TR、TE分别为4000-4500ms、50ms)扫描;层厚、层距分别为4-6mm、0-1mm。

3 评估指标及诊断标准:(1)评估指标。对比X线和MRI的检查结果。(2)诊断标准。结合Bigliani标准[5]对患者肩峰形态进行分型,Ⅰ型(扁平型)、Ⅱ型(弯曲型)、Ⅲ型(钩型)。肩峰下间隙(A-H值)测量值[6]:在冈上肌出口位中自肱骨头顶至肩峰端前外下角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A-H值应≥10-15mm,A-H值<10mm可认为存在狭窄,A-H值<5mm为重度狭窄。

5 结果

5.1 X线和MRI诊断48例患者肩峰形态分型结果对比:统计发现,X线和MRI诊断患者肩峰形态分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48例患者肩峰形态分型结果对比(n,%)

5.2 X线和MRI诊断48例患者A-H值结果对比:统计发现,X线和MRI诊断患者A-H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X线和MRI诊断48例患者A-H值结果对比(cm)

讨 论

以往,临床常将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确诊肩峰撞击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但由于该设备常较昂贵,基层医院较难普及。而相比于MRI,X线设备较便宜,普及率较高。

较多研究显示[7],在X线平片检查中,由于肩关节组成诸骨及组织相互重叠,加上图像显示范围有限,所以,临床常将冈上肌出口位作为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摄影体位,该摄影体位能有效显示肩胛骨,并与肩峰、喙突组成“Y”字形投影,同时可和肋骨缘完全分离,从而有助于充分显示肩峰形态,便于测量肩峰与肱骨头的位置关系,进而便于医师判断是否患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发现,大部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X线影像学征象常表现为:(1)肩峰分型常呈钩状或出现过低形态;(2)肩峰下和肱骨大结节常可见骨赘形成或出现致密倾向性;(3)A-H间距减小;(4)肩锁关节、肱骨大结节存在脱钙、侵蚀、骨吸收现象;(5)肱骨头变形,肱骨大结节呈圆钝状,且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头关节面界线模糊或消失。此次研究数据显示,X线和MRI诊断患者肩峰形态分型结果无显著差异,且X线和MRI诊断患者A-H值无显著差异,这提示相比于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X线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便于医师分析患者病情,并可对肩峰形态进行分型诊断,从而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范晓黎、刘鲁[8]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详细分析了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效果,其以经临床证实的60例SIS患者为观察对象,并以MRI检查结果为对照,通过研究其发现,60例患者中,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显示肩峰下间隙为(1.21±0.36)cm ,MRI检查显示肩峰下间隙值为(1.10±0.18)cm,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且通过研究其发现,肩峰下间隙值和肩袖损伤MRI分级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其认为,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可有效显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对医师诊断疾病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亦适用于无MRI的基层医院。将范晓黎、刘鲁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均认为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应用冈上肌出口位X线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应用冈上肌出口位X线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肩峰分型及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猜你喜欢
肩峰肱骨分型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三维测量分析肩峰前缘骨赘对肩峰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