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是最好的安排

2019-12-02 07:42李洁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大师手稿好书

李洁

初见《大师的手稿》

笔者有幸拜读孙建平老师和其夫人的大作《大师的手稿—探索大师的心路历程》(以下简称《大师的手稿》),是因为开展版权贸易。先谈谈对《大师的手稿》的粗浅印象。

一本逻辑异常清晰的艺术书。《大师的手稿》的编写、编排分叙详尽、脉络分明,从创作手法、艺术类别和视觉语言等三部分着手,巨细靡遗地编写了艺术大师们的创作手稿、素描、速写等,点墨之间蕴藏着心灵流动的创作逻辑和艺术思考。

含金量高。全书385页,大16开,近百万字的文字信息量,展示了大师1400余幅珍贵的手稿作品,生动地呈现大师创作的花絮以及心路历程,是一扇窥探大师内心深处的“任意门”。

符合版权销售的10秒吸引力法则。国际书展上好书应接不暇,版权经理每个展位仅逗留几分钟,翻一本书的时间仅十几秒。如何抓住这短短的10秒先机,比的就是书“鹤立鸡群”的本事了。相比其他艺术专著,《大师的手稿》立意新,书名散发着一窥大师私密的诱惑力,目录及编排设计科学、专业,有吸引力,预判是一本版权黏性极好的书。

不出所料,展会上台湾一家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看到了这本书。我们介绍了此书的几个亮点,双方很快就达成了版权意向。后续与对方条款之博弈、繁体版图书的设计和出版等前前后后的沟通是愉快、专业、高效的,其间也向台湾的同行学到了很多。这是一次因大师而起的完美合作。

再见《大师的手稿》

《大师的手稿》繁体版在台湾地区正式发行了,反响极好。样书漂洋过海来到办公桌上。繁体书加了一个雅致的封面,内文改用了轻型纸,虽然手稿还原度略逊于原版书的铜版纸效果,但整本书更轻巧了些,发旧的底色也更加突出了草稿的质感。再次拜读,突然悟到书好在了哪里。

好好说话:文风朴质,著诚去伪。一本书若只“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而言之无物,则失去了说话的意义。越是功力深厚、有底气的作者,文风越朴实,讲话越真诚。

非艺术专业的读者最怕艺术书里术语连篇、点评高深莫测,无形中设置很高的艺术门槛。《大师的手稿》文风简练高级,点评专业却不晦涩,表达真诚且文尽意远。全书的有趣和深刻皆不深藏,让读者始于翻开,迷于生动,陷于余味无穷。读者,无关身份和专业,在《大师的手稿》里都能轻松找到属于他们那个层次的养分。高阶的读者读出的信息自然最多最全,他们可尽情而充分地从大师的手稿中汲取艺术能量,学习大师们如何记录思想、捕捉灵感、构思画面,辅以作者对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语言手法的透彻解析,所观所得皆是宝贵的艺术指引。而对于艺术的门外汉,作者本着普及艺术的真诚态度,降维解惑,对大师的手稿精心编排,确保画面生动有趣、阐释性强,辅以精辟易懂的语言体系,轻轻巧巧地为普罗大众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随意浏览一页,手稿清晰、震撼,点评利落、专业。在轻阅读中,我们可以畅享艺术,唤醒藏在潜意识里的审美能力。

有态度。柳冕说“文章之道不根教化,则是一技耳”,笔者深以为然。好书必有灵魂、有态度,是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带着使命付梓的。“一个艺术家要磨砺出既属于时代又属于自己的语言……现在许多青年善于挪用别人已经成功的语言模式,全然不顾这些样式是否能体现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否是内心深处真切体验的结果……如果都不去创造而追随别人,那么世界上还要艺术家做什么……我们希望在茫茫的作品海洋中,能够看到‘你的存在。”(摘自《大师的手稿》)

孙建平老师正是看到了目前普遍存在于艺术工作者身上的浮躁、急功近利,看到了当今中国画坛画家的感受力整体而言在急剧退化,看到了因生存困惑或信仰缺失而逐渐消失的属于艺术家自己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于是带着对艺术创作现状最真诚的批判,费尽心思地“请出”一位位世界级艺术大师,“侧拍”艺术大师们虔诚创作之心路历程,试图唤醒艺术从业者对创作的初心。

必有回响:书外之味,艺术之外。好书,不会受困于艺术之边界,更不会局限于技法、专业那点事。《大师的手稿》我读了两次,第一次为了卖书,第二次为了自己。心意不同,味道不同。读来发现,好书如画、如歌,动人之处莫过于真诚,迷人之处莫过余味。千人看,能得千种领悟。书中,艺术大师们穷其一生都在画风景、画人物。而此书的精彩,是让我读懂和看到了他们其实一直在画自己。是的,《大师的手稿》讲的不只是艺术,更是人生,是见到自己的能力。

合书静默,依然感动。眼前似乎看到了67岁的英国风景画家透纳冒着风雨到海上观察风暴和海涛冲击船侧的场景;看到了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塞尚为了画好一幅肖像画,画了115次才感到衬衣前面画得还不错,而最后画中所呈现的不是流于表面的精雕细刻,是粗放而又简约的风格……他们不会偷懒,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人生之路。约翰·梅森说:“生于独创,莫死于复沓。”此生他们没有辜负自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遇见《大师的手稿》,得以研读艺术之精神,感佩大师之风范,悟人生俯仰之境界。《大师的手稿》并非完美之作,总会有缺憾,但一本書里能得到一些感动、感悟、成长,足可说,遇见的是本好书。遇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度人生四季,非岁月不可;抵御浮世悲凉,非读书不可。于书香中,“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猜你喜欢
艺术大师手稿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李建峰 钧瓷壶
好书推荐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可以穿的名画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巴勃罗·毕加索:不安分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