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影响

2019-12-03 00:39赵晓丹闻丽姣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线片股骨颈股骨头

赵晓丹 闻丽姣

(1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13 ; 2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加之建筑行业的发展完善,导致国民骨折患病率呈递增趋势。股骨颈骨折作为骨折常见类型,多见于老年民众,因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致使患者人数日渐增多,现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社会问题,骨折处不愈合及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作为股骨颈骨折两大难题,近几年随着国家医疗行业的发展完善,骨折愈合率虽有大幅度提高(达90%),但股骨头坏死问题仍未有改善,且常累及髋关节、危害骨细胞,造成关节功能障碍,随病程进展会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正常生活,加重医疗负担。X线片和MRI均为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早期X线片多无阳性发现,无法及时检出骨坏死灶,MRI可在X线和CT片发现异常前做出准确诊断,便于及早发现骨坏死灶,同时医生可通过分析信号改变间接反映病变组织代谢情况及骨坏死引发的修复反应,提醒水肿、炎症充血、硬化骨等问题,可为后续医疗提供有力参考[1]。但现今仍有部分医生对MRI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尚有异议,为给患者选择经济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笔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MRI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6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X线检查。本研究经院领导、骨科及影像科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参选者均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实施手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排除心脏手术史、妊娠期妇女、癫痫、幽闭恐惧症、造影剂过敏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39-70岁,平均(54.37±2.73)岁。

2 研究方法:告知参选者本次研究的意义,提高配合度,分别进行MRI和X线片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MRI检查。我院选用西门子高级1.5T磁共振设备为患者检测。①受检前准备:询问受检者有无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动脉瘤夹,认真核对,若有此类物品禁MRI检查;安抚受检者,告知MRI检查步骤及注意事项,传授呼吸调节技巧,告知呼叫器使用方法,检查时若有不慎及时告知医生,防范不良事件;进入检查室前指导受检者去除假牙、发卡、耳环、钥匙、腰带等金属物品,谨防伪影;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安定)。②检查步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足进头出,双腿轻度内旋,并用沙袋固定双腿,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宜多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做双侧髋关节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线圈定位槽和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对齐,定位线左右对称,进入磁体中心,根据受检者调整FOV,常规平扫(横轴位/冠状位T1W1、T2W1脂肪抑制)后做增强扫描(平扫: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T脂肪抑制,增强: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IWI脂肪抑制),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J20080064,2008-06-26,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J20080065 ;拜耳先灵医药)0.4ml/kg,45分钟内注射完毕,设备参数:矩阵256×256、层厚4mm、间距1mm,由2名工作人员共同操作,排除伪影,成像后由专业阅片者审片,所有检查结果均一式2份,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及严谨性。(2)X线片检查。①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天忌食含铁、碘药物及多纤维食物,当天禁食禁水,检查时尽可能脱去衣物,摘除影响X线穿透物品(金属饰品、敷料、膏药),嘱咐受检者更换棉质睡衣。②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保证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两拇指内侧相接触,光圈上缘超过髂嵴2cm,下缘至耻骨联合下缘3cm,球管距离FPD板120cm,中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投照,管电压80kv、管电流200mA、摄影时间160ms,体型偏胖者调整电流(630mA)和摄影时间(500ms),其检查及阅片与研究组相同均2人合作完成,检查结果一式2份。

3 观察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3、6、8个月)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病变进展(放射前期、坍陷期、骨关节炎期)发现时间。

4 统计学处理:本文涉及数据使用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 /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术后3、6、8个月MRI检查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分别为36.51%(23/63)、44.44%(28/63)、46.03%(29/63),均高于X线检查17.46%(11/63)、25.40%(16/63)、28.57%(18/63),数据差异显著(x2=5.801,P=0.016;x2=5.029,P=0.025;x2=4.106,P=0.043)。

5.2 病变进展期股骨头坏死发现时间比较:MRI和X线片检查股骨头坏死发现时间放射前期短于坍陷期短于骨关节炎期,组内数据差异显著(P<0.05);2种检查方法不同时期病变发现时间MRI均短于X线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病变进展期2种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发现时间比较月,n=63)

讨 论

股骨颈骨折作为髋部常见损伤,在全身骨折发病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为3.58%,医生多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合并症给予对症治疗(内固定或关节置换),以有效矫治骨折,促进术后患肢愈合,改善关节功能[2]。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民众骨强度下降、体质量、损伤及认知障碍,导致股骨颈骨折病患日渐增多,临床诊断发现多数患者伴有外伤史,以屈髋屈膝及患肢外旋畸形为典型症状,患者多以髋部疼痛、无法自由行走为诉求,因股骨颈骨折解剖位置较为特殊且关节功能独特,术后骨折不愈合率高于全身其他骨折,且常因股骨头血供特点导致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及骨关节炎,被医学界工作人员戏称为“尚未解决的骨折”。据悉,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达10%-30%,股骨头坏死作为病理演变过程,初始病变多集中于股骨头负重区域,随着病情进展加之应力作用可引发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炎症及功能障碍,严重时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挽救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能力[3]。

众所周知,股骨头坏死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技术,医生根据影像学表现检出疾病,评估病变轻重及病理进展,从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客观理论支持。X线片和MRI均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初期股骨头坏死X线片检查可见髋关节间隙增厚、股骨头外移;中期股骨头皮质呈断裂形,见股骨头塌陷早期征象;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变形且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但部分医生指出X线片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敏感性较低,无法及时发现病变,仅为股骨头坏死基本检查方法。MRI因具备高组织分辨率,可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Ⅰ、Ⅱ期)、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在检测骨髓病变和微小骨折中优于X线检查。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后因修复组织侵袭坏死区引发骨髓变化,常规X线检查和CT检查多通过评估骨质变化判断疾病,MRI根据骨髓变化诊断断骨坏死问题,0期患者病理学表现为造血骨髓丢失及骨髓脂肪细胞坏死,MRI检查多显正常,但动态扫描时可见示踪剂缺血性冷点增强减弱;Ⅰ期患者股骨头无变形问题,X线片检查见关节间隙正常,但T2加权呈高信号病理改变,显示骨质和骨髓坏死,以骨细胞坏死、骨髓水肿为典型症状;Ⅱ期T1加权显新月形边界清晰且不均匀信号,T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呈双线征,病理学可见新骨生成及肉芽增生;Ⅲ期可见股骨头变形、塌陷,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显中强度信号,可见关节积液进入骨折裂隙;Ⅳ期见关节软骨完全破坏,股骨头塌陷变形,部分患者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症状,较之X线平片检查MRI可多视角观察骨坏死灶,清晰再现股骨头全貌及邻近关节结构,可及早检出病灶[4-6]。实践证实,术后3、6、8个月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差异显著(P<0.05);2种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病变进展期病变发现时间放射前期短于坍陷期短于骨关节炎期,组内数据差异显著(P<0.05);2种检查方法不同时期病变发现时间MRI均短于X线片,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即MRI较之X线片诊断早期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更为敏感,同时可缩短病变发现耗时。徐金锋[7]等学者对比MRI和CT检查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发现MRI较之CT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清晰再现骨质坏死位置,便于医生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后续医疗。此外,也有学者于文中论述MRI检查的优势,指出该检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可于任意角度显示病变及软组织,能更高效更早期发现病变,可规避CT检测中出现的骨性伪影,清晰再现骨质及神经根,但价格相对较为昂贵,医生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宜检查方案,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

总之,MRI适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线片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人工智能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识别假体的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