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

2019-12-04 16:21,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00;2.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常见,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10%~40%[1-2],其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3]。近年来MPP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较前多见,且重症、难治病例发生率逐渐增加,早期识别重症、难治MPP,并给予恰当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并发症或者避免后遗症的出现。因此深入探讨早期、快速检测MP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就有关MPP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的综述如下。

1 MP的分离培养

目前分离培养法可真实反映MP感染的存在,被认为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4]。传统的细胞培养法实验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培养检出率较低,不便于临床常规项目开展。因此,只用于科研及回顾性诊断[5]。大多数临床实验室较少尝试该法培养肺炎支原体。近年来,根据MP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产生了一种快速检测MP的“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基”[3],通过在培养基上合理分配营养成分比例,并添加特殊的抑菌物质,抑制杂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MP快速生长。MP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媒介的颜色,以此来确定有无MP生长,结果可在培养24 h后判断,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等优势,有研究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儿童MP感染[6-7]。然而,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3]。

2 血清学检测

目前我国临床诊断MP感染所用的主要方法仍是血清学检测,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检测,包括特异性试验和非特异性试验,前者常用的有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单次血清MP-IgM抗体持续高滴度≥1∶160可作为M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诊断依据;恢复期血清MP-IgM或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同样可确诊为MP感染[8-9]。但由于IgM抗体一般在MP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故MP-IgM须在感染1周后才能被检测到,如在MP感染早期(<1周)MP-IgM滴度很可能低或阴性。免疫缺陷患者或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其抗体产生能力低,可能导致假阴性的结果。双份血清MP抗体检测虽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但无早期诊断意义,可供回顾性诊断。且由于双份血清标本采集间隔需2周,受限于家长不能很好配合恢复期血清采集,临床应用双份血清确诊MP感染仍有一定困难。冷凝集素抗体检测(CA)属于非特异性诊断,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目前已被上述抗体检测所替代。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微量DNA(约1~3个支原体)。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用PCR技术来检测各种临床标本中的MP,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10],且最大优势是检测时间短,不受感染时间限制。弥补了MP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MP-IgM滴度低或阴性的缺陷,且PCR检测不受患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可早期诊断MP感染[11]。Blackmore TK等[12]研究在成人及儿童住院患者中比较了咽拭子标本PCR与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R的敏感性为92 %、特异性为98 %,且PCR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病例比血清学要多。刘春林等[13]对140例感染的标本采用PCR技术检测MP,有30例检测结果为阳性,进一步对其进行MP-IgM抗体检测后发现有21例MP-IgM抗体为阴性,由此可见,PCR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研究表明,通过PCR检测发现肺泡灌洗液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与单份血清MP抗体检测相比,其阳性反应出现的更早,在危重患儿中有较高的检出率。然而,PCR或许不能可靠地鉴别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无症状携带者,且该技术因其价格昂贵、对实验要求高,目前仍不能完全取代血清学检测。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技术等,其中SAT技术最为敏感,能够对病原体进行准确定量。

4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检测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个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分子,有PDGF-AA,AB,BB,CC和DD 5种亚型。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们是多种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的强促有丝分裂剂、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并涉及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创伤的修复治疗。人类正常肺组织的间质细胞、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血管周围组织及肺泡巨噬细胞有PDGF表达[14]。该因子贯穿在肺炎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PDGF对多种炎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有趋化作用,可加重炎症反应,促进细胞过度增殖及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形成[14]。由于MP直接侵犯肺和支气管组织以及MP激发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而致肺损伤,故推测MPP患者的血清PDGF表达增加。刘健等[15]动物研究发现,大鼠的肺组织经过MP反复感染后血清PDGF浓度升高较为明显,并且因此导致了肺组织纤维化,且红霉素治疗组较无红霉素治疗组PDGF-BB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体内PDGF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Lee HJ等[16]研究发现在MPP患者血浆PDGF-BB的表达增加,同时还发现伴特应性体质的MPP患者较无特应性体质者PDGF-BB水平更高。刘萌等[17]通过检测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血清PDGF浓度水平,发现血清PDGF值为6000 pg/mL时,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93.47 %,可作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的基线值,结果表明PDGF可很好的区分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非支原体肺炎。

5 其他相关因子检测

MPP除MP对肺组织的直接损伤外,对MPP致病起重要作用的还有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18]。而细胞因子是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介质,因此在感染MP后的不同时期,会出现高细胞因子血症。袁浩等[19]的研究发现,在健康儿童机体内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处于正常水平,而当MP侵入患儿机体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出现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此时IL-35出现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增殖和中性粒细胞功能而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过度免疫反应伤害。该研究显示MPP患儿血清IL-35水平与NK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功能均呈负相关性。卜小芳等[20]的研究发现,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趋化因子8(CXCL8)及其mRNA表达水平增高,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重症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进一步升高,说明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李梅等[21]的研究中血清IL-5、IL-18和TNF-α参与了MP的发生与发展,其结果发现血清IL-5、IL-18和TNF-α在MP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该结果对MPP的治疗有指导意义。上述细胞因子虽在MPP患者血清中均有高表达,但对明确MP感染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可作为监控病情转归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但目前尚缺乏准确早期识别重症MPP的临界值,有待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6 小结

MPP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测和PCR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实验室检测。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MP感染的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检测手段以实现优势互补,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近年来在寻求早期即能提示MP感染的新指标以及能早期识别重症MPP的实验室指标方面,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均未深入探讨,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