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8年高考理综的评析与反思

2019-12-04 01:46赵文浩曹伟杨荣富杨乐
考试周刊 2019年76期
关键词:问题表征学科能力核心素养

赵文浩 曹伟 杨荣富 杨乐

摘 要:在物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对2018年高考新课标理综二卷物理第24题两种解法的研究发现,本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方式,以生活情景为问题背景,以多过程、多知识点问题为基础题型,以力与运动、功能关系知识主线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通过对学生答题误区的分析反思,指出运用认知心理学将多过程、多知识点问题进行表征训练,完成复习备考的教学重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力与运动;功能关系;问题表征

三、 试题评析

(一) 注重主干知识,凸出学科能力

在高中物理中,有“力与运动”和“功能关系”两条重要的知识主线。本题对多数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以汽车A在行驶时与静止汽车B发生碰撞,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汽车A、B减速到静止为问题情景,以“力与运动”“功能关系”这两条知识主线为载体,对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物理概念、模型和规律应用到较复杂的情景中,或应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具体表现在通过“多过程、多知识点”题型对学生“理解、情景想象与推理、分析综合应用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进行考查,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考试大纲的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完全契合,体现了试题对育人目标的检验作用和高考对人才的选拔作用。

(二) 关注核心素养,情景生活化

物理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认识、理解生活情景中的“科学本质”时生成的,因此情境化的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试题通过汽车碰撞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将核心素养的理论要求同物理问题情景相互融合,在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中完成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的渗透与检验。同时学生具备的将内化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以解决問题的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在本题的具体体现;学生基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对物理情景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是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体现。问题情境的生活化,让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的同时,能够关注到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

四、 教学反思

对学生答题过程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解决“多过程、多知识点”问题时常容易出现以下误区:(1)在多过程情境中,学生往往缺乏整体意识,不能将物理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各过程间关联不够,往往只抓住某一点来解题。(2)不能完成对问题情境的信息提取与知识对应过程,即不能通过对整个物理过程的分析,将其与相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联系,导致逻辑断裂,无法完成情景的物理、数学表征。(3)在多知识点情景中,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关联整合,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混乱不清,导致物理量之间不能建立有效联系,无法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转化为解题依据。

针对近几年24题的考查特点和学生作答时常容易出现的误区,建议在高三复习备考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多过程问题解决和多知识提取与综合应用的学科能力培养,它是考查高中物理力与运动和功能关系两条知识主线的基本形式,也是历年高考中对物理考试大纲要求的几种基本学科能力考查的典型题型。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它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培养学生多过程问题解决和多知识提取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时候,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将“多过程、多知识点”的问题解决转化为“文字表征——朴素表征——物理表征——数学表征”四个表征过程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学科能力。四个表征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中文字、图片的描述,理解大意,通过生活经验、情景想象与推理完成对信息的提取与对应过程,然后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为基础,根据情景的“朴素表征”应用物理语言对物理过程进行描述,最后并用物理公式进行表征。如表1我们利用表征过程对本题加以分析梳理。

“多过程、多知识点”问题四个表征过程的训练能让学生在多过程情境中,将整个物理过程视为一体,情景中的各过程环环相扣,准确把握各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完成对问题情境的信息提取与知识对应过程,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实现情景问题的物理、数学表征;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清晰的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解题的依据。

同时四个表征过程的完成依赖于考试大纲要求的几种基本学科能力的提高,通过表征过程的训练实则是对学科能力的逐渐养成,实现在复习备考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渗透和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姚建欣,张玉峰,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4.

[2]许文.从能力角度解读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物理卷第15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23):58-60.

[3]黄华升.高中生物理问题表征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4]钭方健.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情境教学[J].物理教学,2019,41(2):7-10+22.

[5]于玉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试题改编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7):51-54.

[6]王惠清.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物理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8):244+246.

作者简介:

赵文浩,曹伟,杨荣富,杨乐,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表征学科能力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中企业引进教师的适应性:内涵、问题表征与对策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从“他律”到“合理化自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