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族中学生双语能力现状探究

2019-12-04 04:06旦增措姆
考试周刊 2019年82期
关键词:西藏中学生影响因素

摘 要: 双语教育在西藏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语语言在中学生“关键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最强。西藏藏族中学生的双语能力,影响其之后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社会发展机会。本文通过对日喀则上海实验中学三个年级100名藏族同学的双语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所获得数据,对提高西藏藏族中学生双语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西藏;中学生;双语能力;影响因素

一、 绪论

双语教学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西藏作为我国藏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从20世纪80到90年代,开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西藏的双语教学模式慢慢形成了以汉语加藏语或藏语加汉语的两种混合双语教学。随着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因素的变化,西藏地区的双语教学的模式也在逐步改变。语言教育专家斯诺(Snow)指出:双语教育是“复杂现象的简单标志”。从其他研究知道,目前双语教育包括两种情况:使用且推广两种语言的教学和仅仅是说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第一种教学是课堂指导,其目的是为了推行双语主义,而第二种情况是教室里有双语学生,但是课程中并不仅仅是提倡双语主义,是包含了其他语言的教学。

二、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以少数民族的语言授课为主,另外再加授一门汉语文。另一种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言。西藏的双语教育经过了从探索到形成与发展再完善的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符合藏区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也开设汉语文课程。而市区、内地西藏班等,则是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分汉文班和藏文班,藏文班的学生要学习藏语文。

发展西藏双语教育,培养双语人才,在网络信息和全球经济中有人才保障。双语人才在新时代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信息,为西藏的发展提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引。双语教育不仅是藏族与汉族语言方面的交流,更是思维方式的沟通和价值观念的融合。双语型人才是西藏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接受双语教育,能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三、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工具

1. 《西藏中学生双语能力現状学生问卷调查》问卷情况

自编了《西藏中学生双语能力现状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分为个五个部分。第一部是“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问卷填写者是“家庭背景”;第三部分是学生“双语能力”的自我测评,第四部分是问卷填写者的一个“双语使用情况”,针对填写的学生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再通过看电视、收听广播、或歌曲等、浏览课外书、上网或使用新兴社交媒体,其所使用的语言情况如实答题;第五部分是学生对“汉语”和“藏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2. 效度

本论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探索性因素分析来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在因素分析之前,先对《西藏中学生双语能力现状学生问卷调查》的11个问题进行Bartlertt球形检验,Bartlett值为155.190,p=0.001。同时,取其样适当性度量值KMO=0.897(见表1),说明其采用的因素分析是恰当的。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6个因素总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0,主要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

3. 信度

采用Cronbach的α系数来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测量问卷总的α系数为0.895,表明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问卷的信度较高。

(二) 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100名中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样本分布如下(见表2)。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语言、课外读物)。

四、 结论与分析

(一) 教师用语对学生双语能力影响较深

在显著性水平P=0.02<0.05的情况下,F=4.091(见表3)。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语言,藏语、汉语、双语存在着显著差异。调研了解到,采用双语教学之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生都能听懂。学生对老师在汉语课堂和藏语课堂举办的学习讨论、报告会等交流活动也很感兴趣。而老师在课堂里的语言表达更是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用什么语言来回答问题。

(二) 家庭住址所在地对学生双语能力影响较大

在显著性水平P=0.034<0.05的情况下,F=3.001(见表4)。学生的家庭住址,城市、县城、乡镇、农村四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调研,农村家庭除了学生本人以外大多数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学生平常跟父母交流时用哪种语言,在汉语、母语、双语中,城市大多数孩子选择双语,其他学生都是母语。父母的学历、工作直接影响了学生父母对学生学习双语的态度。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在家庭里,父母常说什么语言。

(三) 课外读物有助于提升学生双语能力水平

在显著性水平P=0.025<0.05的情况下,F=3.841(见表5)。学生喜欢阅读哪种语言的课外读物有助于提升学生双语能力水平。看了故事书之后,从问卷题项调查来看,学生会用汉语把故事复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题项中你平常在家看电视主要看哪个频道?所回收的问卷中80%的学生都选择了汉语频道。课外读物和汉语电视频道,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双语能力水平的。

五、 针对学生双语能力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相关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藏汉双语教育

相关方面的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加强双语教育的认识,认真落实好双语教育相关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双语教育发展的氛围环境。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领导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领导观,对于双语教育管理理念和双语教育的政策要有大觉意识,同时也要积极落到实处。根据访谈,双语教育在社会、学校中宣传不到位。教师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彻底。因此,为了在社会和学校中更好推进双语教育,要加大相关部门的宣传任务,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让双语教育走进校园。

(二) 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双语教师激励机制

就目前西藏地区的现状来说,汉族教师精通藏语的微乎其微。我们认识应根据开展双语教育的学校的师生比与地方高校联合,策划教师的招录和引进方案。以类似订单式的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多渠道方式招揽专业对口的双语教师,解决目前的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第二,就地方高校来说,应加设以培养双语教育师资为目标的专业,且这类专业在课程规划上要体现出双语特色,同时要加大第二语言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另外。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课应采用双语教学,并强化该专业学生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在双语学校的实习不应少于一学期。

双语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在课堂的实施情况,学生的收获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语教师。因此我们要积极地为双语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可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双语教师教学动力。在教师考核过程中,做到各个科目公平地参与评价,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活力。因此,教育厅及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倾斜政策。在教师的职称考核和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中,发挥适当调节作用。

(三) 均衡城区和农牧区的双语环境

学生的双语能力存在城乡差异。城乡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家庭所在地在农牧区,家长与外界交流匮乏,其汉语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家庭沟通基本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在课外阅读书物和学习资料拥有数量等方面,不同地区的不同家庭的学生存在极显著差异。綜上,在学生双语的应用水平方面,城区学生和农牧区学生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两者不均衡。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弥补农牧区学生在课外读物和学习资料方面的差异。同时积极提升丰富教材内容。编办部门在教材编译时也需要开展调研,走进一线,听取一线教师的各种建议,发现其中的难点与不适点,从而不断更新教材,丰富内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图书的数量要分地区批量增加。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不断前进和进步。同时,教师要从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除了教材和图书,多媒体、互联网也是很好的素材,老师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带来更广阔的世界和知识。

(四) 完善双语读物、丰富教辅资料

双语读物在推进双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校中,要采取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藏语文教辅资料。一方面,藏汉双语教科书已经很完善和系统。另一方面,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和学生学习资料还比较缺乏。根据以上数据,藏汉双语教辅材料在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层面,要积极引导对双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重视。出版社层面,要为师生出版多种多样的双语教辅材料。图书馆层面,要采取各种渠道,收藏双语读物和材料。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双语资料的需求。

(五) 加大双语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改善和培养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进行西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双语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双语教学培训,尤其要在双语教学经验和双语教学技巧上多下功夫。双语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双语教学方法,提高藏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双语能力,促进西藏城乡学生平衡发展藏、汉语文水平。同时双语课程和双语教学改革,也需要对双语教学管理者进行培训和宣讲,使得学校在大局上有领导力。

六、 小结

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师资、双语教学教材、教育教学评价等等包含在双语教学中。西藏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其特色。藏族学生刚进入学校,以母语学习为主。之后逐步转变为以汉语授课为主,同时开设藏语课程。西藏双语师资较为短缺,会说藏语的汉族教师尤为稀少。双语教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建设较为薄弱。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合理,需要吸收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评价中,并坚持多元性和真实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甘永涛,胡甜,符琼霖,周群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拉萨、山南两市10所中小学的调查[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4):25-31.

[2]巴桑卓玛.西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1):18-20.

[3]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4]阿苏克的莫.新时期凉山彝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6):34-38.

作者简介:

旦增措姆,中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西藏中学生影响因素
都是西藏的“错”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西藏:存在与虚无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