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2019-12-10 03:32陈亚兰徐晓薇魏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湿质北京地区高脂血症

陈亚兰 徐晓薇 魏頔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体检中心,北京 100013)

中医体质是一种基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新型学科,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结合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可实现疾病的预防、诊断与评估,尤其体现在未病、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而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血脂水平持续升高的常见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迁延可直接、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脂肪肝等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存在〔1〕。对于高脂血症的病理学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脂血症与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高脂血症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低、肥胖、肝肾疾病等代谢性紊乱疾病所致,其过程在早中期一般可逆,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后可基本恢复正常的血脂水平,患者预后理想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2,3〕。而中医角度认为,治未病可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与预防中发挥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基于中医体质的辩证分析,其可为预防、治疗高脂血症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而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患病率,进一步提升地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程度〔4〕。本研究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体检的1 996例北京地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030例,女性966例,年龄6~66岁,平均年龄(45.9±5.2)岁,其中≤20岁者共2例,21~30岁者298例,31~40岁者503例,41~50岁者552例,51~60岁者639例,>60岁者2例。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为同一区域生活10年以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高脂血症评估标准严格按照《中国成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调查或血脂检测;原发性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所有调查对象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血脂检测,首先采集患者一般信息,血脂检测结果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提供,要求患者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观察指标主要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中医体质判定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的鉴别。

1.3观察指标 严格按照《中国成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行诊断,其中TC≥6.19 mmol/L、TG≥2.26 mmol/L、LDL-C≥4.14 mmol/L、HDL-C≤1.04 mmol/L,满足以上任意一条即确诊为高脂血症。

2 结 果

2.1中医体质类型描述统计 1 996例调查对象中中医体质辨识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1 996例中老年人中检出高脂血症1 237例,检出率为61.97%,在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中发现,仍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见表1。

2.2不同性别中医体质描述统计 1 996例中老年人中男性医体质以痰湿质常见,女性则以湿热质常见,而在检出的1 237例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仍以痰湿常见,女性以湿热常见。见表2,表3。

表1 中老年人群及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表2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情况〔n(%)〕

表3 高脂血症患者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情况〔n(%)〕

2.3不同年龄中医体质描述统计 1 996例调查对象中以31~60岁年龄段为主,而在高脂血症年龄分布中则以41~60岁年龄段为主,并且仍以湿热质、痰湿质最为多见。见表4,5。

表4 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n)

表5 不同年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n)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因生活饮食导致的高脂血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而高脂血症作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积极有效地控制并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7〕。中医角度认为高脂血症为痰浊、痰瘀、气滞、血瘀,中医古典明珠《灵枢 寿夭刚柔》中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人的先天禀赋在体质上有巨大的差异,因而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实现高脂血症的中医有效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研究意义〔8~11〕。

本研究表明痰湿质、湿热质是北京地区高脂血症人群中易出现的中医体质,而在男性群体中以痰湿质常见,女性则以湿热质常见,并且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仍以痰湿常见,女性患者以湿热常见,41~60岁年龄的北京地区湿热质、痰湿质人口其高脂血症易感性较高。中医体质中痰湿质与湿热质多为先天性脾虚及后天过食甘厚味所致,患者津液运化失司聚而成痰,因此痰湿质与湿热质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症状表现〔12,13〕。而在既往中医学者调查研究中发现〔14〕,痰湿质人群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中医体质人群,这与本组调查结果基本类似。

就地理环境分析认为,北京地区属于内陆城市,居民饮食偏咸、甜,气候相对温和,地理环境相对易滋生痰湿,而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形躯丰溢,脉来微小,乃阳气不足体质”〔15,16〕,分析认为人的体质除先天因素外,还受生活习惯影响较大,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痰湿的滋生,寒冷饮食等也会加大机体阳气的消耗,北京地区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这可能也是31~60岁人群易感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17〕。而在性别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结果分析中认为,性别导致的差异可能与男女生理病理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有关,女性性格相对较为保守,面对周围事物时情绪波动明显,一般性格较为敏感且倾向性较大,水谷精微运化障碍,阳虚津液代谢失调,因而湿热质常见〔18,19〕,而男性由于频繁的饮酒抽烟和工作使脾胃受损,再结合北京相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也可能是导致男性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常见的重要原因〔20〕。

本研究表明,临床可将痰湿质、湿热质作为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风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血脂监控,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及发展。

猜你喜欢
湿质北京地区高脂血症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明清北京地区传统色彩嬗变与成就探析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歌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