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盐针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骨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2019-12-10 03:33蒋维海孙微王一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针剂酸盐股骨颈

蒋维海 孙微 王一帆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8)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骨骼系统疾病,是严重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临床特点主要是全身性的骨微结构损伤、骨量流失及骨质量下降最终引起脆性骨折〔1,2〕。据统计资料调查显示,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3〕。骨质疏松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参与其发生、发展〔4〕。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含氮双磷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骨骼病变〔5〕。唑来膦酸是侧链含咪唑环的一种双磷酸盐,每日静滴一次,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6〕。本研究旨在探讨唑来膦酸盐针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骨代谢和氧化应激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18例,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7〕中关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观察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65~79〔平均(70.84±4.26)〕岁;病程2~12〔平均(6.58±1.49)〕年。对照组男19例,女40例;年龄67~76〔平均(71.15±3.89)〕岁;病程3~15〔平均(7.41±2.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年龄≥65岁且≤80岁;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入院前未使用过唑来膦酸盐针剂者;④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甲亢、甲减及传染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异常者;③恶性肿瘤者;④近6个月服用影响骨代谢及激素类药物者;⑤精神疾病者;⑥过敏体质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国药准字J20130085,杭州市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70 mg×1片/盒)1片/w;碳酸钙D3(国药准字H10950029,每片含钙600 mg/维生素D3 125国际单位,惠氏制药有限公司)1片/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唑来膦酸盐针剂(批准文号:H20120204,100 ml/5 mg,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5 mg,静脉滴注,匀速滴注30 min,1年/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

1.4疗效标准 ①显效:骨密度检查示骨质密度明显增加,并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②好转:骨密度检查示骨质密度有所增加,并且患者疼痛所有减轻;③无效:骨密度检查示骨质密度无改善,并且患者疼痛无改善。

1.5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采用BMD-400型双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骨密度;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血清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6 ml,以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变化,取上述血清标本,采用ELISA测定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变化,取上述血清标本,采用ELISA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1.53%,显效34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2.88%,显效19例,好转24例,无效16例,χ2=7.009,P<0.05)。

2.2两组股骨颈骨密度和VAS比较 两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两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和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和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CTX和TRAP-5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A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TX和TRA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股骨颈骨密度和VAS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2.5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3 讨 论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各种因素引起骨重建过程中骨形成与骨吸收平衡破坏引起,表现主要为骨骼硬度下降,骨密度下降,广泛性骨脆性增强及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8~10〕。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双膦酸盐成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常用药物〔1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双膦酸盐主要包括静脉输注和口服两种,其中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胃肠道吸收不佳,并且生物利用度较差,通常需空腹服用。唑来膦酸盐是一种强力骨吸收抑制剂,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以及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从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12,13〕。唑来膦酸盐通过静脉注射后大部分能够与骨结合,后药物缓慢释放入血,从而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14〕。本研究表明,唑来膦酸盐针剂疗效良好,可增加骨密度及减轻疼痛。IGF-1在骨组织中有丰富的含量,参与骨重建,能够直接作用于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促进骨胶质的合成〔15〕。TNF-α具有较强的促进骨吸收功能,在骨质吸收中具有促进作用。IL-2是在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或者参与骨代谢过程,从而促进骨吸收〔16〕。本研究表明,唑来膦酸盐针剂可减轻炎症反应。骨质疏松诊断中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17,18〕。B-ALP作为成骨细胞成熟的一种标志物,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动。CTX和TRAP-5b主要是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本研究表明,唑来膦酸盐针剂可促进骨形成。氧化应激参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19,20〕。MDA会诱发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物质。SOD作为人体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质,能够对抗氧自由基且可阻断其对机体细胞导致的损伤。二者共同维持氧化应激平衡。本研究表明,唑来膦酸盐针剂可维持氧化应激平衡。

猜你喜欢
针剂酸盐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No.5 每3支医美针剂就有2支是假货
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生物学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两种静脉使用的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研究
德国天价针剂破例获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