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的考察

2019-12-10 10:18童福磊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素材

童福磊

摘 要:甘南是古朴神秘的藏传佛教的发祥地、格萨尔王的诞生地、也是四大名砚“洮砚”的原产地。以绚丽多姿的草原风貌、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全世界,也是众多艺术家长期创作和写生的“艺术圣地”。迭部县人文景观四十多处,有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革命遗址、神秘的藏文化寺院建筑、广袤的森林草原风光、独居特色的踏板房标志性建筑、天然景观的扎尕那石林、腊子口、光盖山、达拉沟、迭部四峡、叠丹城遗址、然闹马家窑文化遗址等,通过考察对迭部写生资源素材的分类研究,归纳出写生类型、适应的画种及写生路线。对迭部县标志性建筑踏板房的日趋消失及保护提出探索性建议和可行性方案,甘南“艺术创作圣地”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关键词:素材 沓板房 艺术圣地 写生资源 保护与传承

一、 甘南藏区是众多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的圣地

甘南藏区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甘南以奇特的山势峻貌、广袤的草原、古朴的藏式建筑等绘画元素的积淀而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写生创作,来甘南大草原寻求灵感的萌发。原生态的保留使艺术家多次写生甘南的地貌和淳朴的藏族人物,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原始素材。多年来,有几十位国内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来甘南汲取绘画营养。先后有叶浅予、邓白、黄胄、周昌谷、钱绍武、杨之光、方增先、靳尚谊、朱乃正、周思聪、刘文西、吴山明、杨之光、王同仁、刘勃舒等老一辈艺术家在甘南潜心进行艺术写生与创作,为以后的艺术创作道路奠定的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全国掀起了甘南写生创作的热潮。

二、 迭部县人文景观调查及写生类型

迭部县古称“叠州”,藏语译为“大拇指”。位于甘南州东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东邻舟曲及武都、宕昌两县,西南接四川若尔盖县,北毗卓尼县,属于藏民族聚居区,迭部分为上迭和下迭,全县52个行政村。自然人文景观四十多处,这为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藏式绘画元素,下面就分段分析调查报告及写生类型。

1.红色革命遗址写生圣地

(1)俄界会议遗址,距离迭部县城68公里处的达拉乡高吉村,红色写生创作圣地。1935年在高吉村召开“俄界会议”,是举世闻名红军长征途径之处,确定毛泽东等人的领导核心,是中国革命史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写生意义。房屋是典型的藏式山寨土围墙木楼建筑,一楼为会议室,二楼为毛泽东居室。可做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素材来源,写生类型适合于红色革命主题性创作,可实地写生与取景,兼画当地人物写生与创作。

(2)腊子口战役遗址,距离县城腊子口乡7公里处,是中国革命史举世闻名的革命胜地。1935年9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为打开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与军阀鲁大昌展开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壮烈情景,最终通过正面强攻和攀登悬崖峭壁包抄迂回的战术取得胜利。现有腊子口战役遗址、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天险等几部分组成,是国画及油画风景写生、红色革命主题性人物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当地村民形象典型,可兼画人物写生,县城住宿条件优越。

(3)茨日那毛主席居住遗址,位于迭部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毛泽东下达了“以三天夺取腊子口”命令,为腊子口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适合于红色革命主题性人物创作,当地的藏族形象典型,自然风景秀美,可作油画、国画、水彩等画种的写生创作。

2.藏传佛教文化寺院为标志的写生圣地

迭部县聚集了苯教、格鲁派、萨迦派历史悠久的藏文化寺院建筑23座,形成一道神秘和谐的独特宗教文化景观,跋喜电尕寺、旺藏寺、赛塘寺、拉路佐仓寺、迪岗寺、包合寺、拉桑寺、措爱寺、当多扎西寺、卡巴路寺、茶古寺、桑周寺、苟吉寺、扎日寺、迪让寺、多乐寺、达修寺、然子寺、白古寺、亚湖寺、纳吉寺、洛大藏尼寺,可做寻觅藏文化资料及大型的创作素材。

3.自然秀丽的森林及草原风光为标志的写生圣地

迭部县森林广袤,草场辽阔,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形成了高原牧场、森林公园、崇山峻岭、河流琥珀、石林、溶洞等各种自然景观。处于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植被丰富。正如美籍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迭部是一座植物的金矿,它將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所有观光者向往的胜地”。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草原风光为主,主要集中在多儿乡草原,以及与四川红星乡接的若尔盖草原。第二是绿色葱郁的森林风光,主要集中在益哇林场、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阿夏林场、腊子口森林公园、达拉林场及周边峡谷村落分布林场。俗有东方的“伊甸园”,人间的“香巴拉”之称。第三是神奇天然景观的扎尕那石林、虎頭雄峰、扎尕那仙女湖、光盖山、老龙沟、牛路沟、桑坝骨麻湖、迭部四峡、达拉沟、九龙峡(高峰耸立,长峡险谷,素有“九龙金锁”之称)、腊子口峡谷(崇山峻岭,素有“天险门户”一线天之称)。自然秀丽的森林及草原风光为标志的写生圣地主要适合于国画山水创作及少量的油画水彩风景写生。

4.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踏板房为标志的写生圣地

迭部踏板房民族特色是画家创作的理想写生圣地,迭部县踏板房标志主要集中在第一是迭部扎尕那村落布局为主,第二是迭部的尼傲乡、桑巴乡、多儿乡也分布了较多的踏板房村落布局,艺术家在甘南寻求的是藏式绘画元素,寻找甘南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踏板房”和朴素的藏族人民作为绘画可贵的素材。“踏板房”是甘南藏区具有标志性的藏式建筑(图1),保留了古老的藏式建筑模式,木板墙和木板屋顶,周围有木板栅栏环绕。房屋错落有致,是画家经常描绘的甘南民族特色。

三、 迭部县民居建筑和民俗节日特色

1.民居建筑

(1)账房,主要以牛毛账房为主,黑色,也有白色账房,呈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用途在草原及牧场周围,作用以“放牧”及“浪山”为主,便于搬迁与挪动,随着放牧时间和季节的变迁而转移。,在写生创作中用途极大。

(2)土房,主要出现在农区或牧区冬季牧场的“冬窝子”。建筑简单,院墙以石块、草皮或木棚围护,多以黏土夯筑或土坯砌成。

(3)踏板房,多以两层或三层为主,古老的藏式建筑模式木板墙和木板屋顶,周围有木板栅栏环绕,房屋错落有致。光线充足,下层高,上层低,底层主要是储藏间和牲畜房及厨房,特点是冬暖夏凉,是艺术家经常描绘的甘南民俗建筑。随着新农村改造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踏板房日趋消失,今天大多数建筑主要是钢筋水泥、砖墙机瓦,屋顶以被红色和蓝色的彩钢板所代替。

2.民俗节日特色

藏族节日众多,规模宏大,藏民族会在节日期间盛装出行,转经祈福、酿酒打酥油、煨桑祭祀,听高僧活佛祈祷,诵念六字真言,全村吃斋饭,转经纶,打坐修行。尤其是新年期间的晒佛节、亮宝节、法舞节、酥油花供节吸引中外记者、摄影家、艺术家、美术爱好者几十万人,为他们提供了很好原始素材资料。笔者每年都去各大节日收集绘画素材,人物形象各异,是绘画及摄影爱好者收集素材的摇篮。迭部县寺院的节日特色主要有正月十三为“晒佛节”(图2);正月十四为法舞表演或者亮宝节;正月十五“酥油花供”节;娘乃节,农历四月十五;插箭节,农历五月初四;农历正月初五,藏语“俄吾吾佳”;香浪节,每年五月十五;九月法会,九月二十九日;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迭部尕巴节,农历十月以后;迭部春耕及秋收节,每年四月中旬及十月去扎尕那收集春耕、秋收的素材,主要春耕时有独特的二牛抬杠劳作(图3),春耕时场面宏大,这种原始的耕地模式再过几年会消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当地或者全国的重视及保护。

四、 迭部县人物创作的民俗风情及民族服饰研究

1.迭部县民俗风情题材

(1)婚丧礼仪题材

藏族婚丧嫁娶礼仪也是常常描绘的绘画题材之一,藏族婚姻主要是一夫一妻制,以前出现在一些偏远地方也有一妻多夫和姐妹共夫制,也有招婿入赘风俗。藏族子女结婚较早,在姑娘十六七岁,举行成人礼仪完,就可以婚配了。亲朋好友携礼祝贺,婚嫁一般选择在正月上旬,场面热闹非凡,新娘会盛装出行,双方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具有民族特色,也是绘画人物创作的题材元素。丧葬主要有天葬、火葬、水葬、塔葬、土葬,也有画家去描绘这肃穆而盛大的场景。

(2)煨桑祭祀题材

煨桑祭祀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礼仪。煨桑祭祀有两种:第一是对神灵的祭祀如战神、山神、河神、守灵神等的煨桑祭祀。第二是对神祖的馨香祷祝,民间的桑烟大都意味着让自己及全家人办事走运祈福,今生幸福大吉大利。煨桑祭祀地点在神山、神坛、神塔、神台,自家的门头、阳台前或者桑台前,每逢吉日都有煨桑祭祀活动,场面十分宏大壮观。

(3)生活习俗题材

甘南藏族文化灿烂,草原辽阔,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主要以肉食和乳制品作为日常食品,藏族牧民逐水草而居,不断迁徙游牧。藏族承袭传统聚落形式,以账房、踏板房、土房为主要的固定居所。每家都有牧场,家庭中选派一到两个子女看护牧场,主要以放养牛羊为主,羊众多,有些家庭中羊的数量可以达到几万头,所以牛毛账房、牧场也是主要的绘画题材,他们在牧场长期居住生活,身体强壮彪悍,也是人物画创作的素材资料。土房是固定放牧场所,而牛毛账房便于搬迁挪动。牧场生活、放牧场景、挤牛奶场景也是画家搜集素材的主要场所。每年六月份有剪羊毛场景(图4),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同一家族几十人,在羊圈旁草原上为羊剪去厚厚的羊毛,时间持续3—5天,剪完以后妇女们为羊打上记号,用红色、蓝色、绿色等油漆在羊的角或者身体显现的地方记号,防止与别家的羊混淆区别,场面十分震撼。

2.迭部县民族服饰研究

迭部县服饰称为氐羌式(图5),多尔、旺藏一带妇女,身着半高领右衽大襟长袍,名称“日拉”,头戴彩条直筒高帽,穿紫红裤,红色绸缎系腰,十分艳丽华贵。桑坝、洛大等地妇女衬衣叫“哈吐”,中着短袄,叫“几埃”,外穿坎肩,称“卡加”,系毛织红、蓝腰带,配挂珊瑚、小花手帕、荷包、小铜钱裤子宽大,呈灯笼状,称“果洛”,头顶黑巾,戴有银耳环。色彩肃静质朴。男子装饰朴素,多有本地氆氇和简单毛边装饰为主。服饰研究对绘画人物创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迭部县写生资源保护与传承

甘南藏区已成为世界性重要的旅游圣地,是全国标志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甘南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7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甘南藏区以神秘古朴的藏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森林草原风光为特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摄影家和美术爱好者前来寻找可贵的创作素材。甘南藏区是风水宝地,造福了当地民众和全国的艺术家,甘南“历来就是游方志士和文人墨客追求的“香巴拉””,“踏板房”的日趋减少,在政府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呢,政府没有响应的保护措施。甘南农牧民不断的修建自家的踏板房,更多的是翻修,在原建筑房屋的翻新,风貌的改造。踏板房被彩钢房所取代,以蓝顶或红顶为特色的彩钢房铺面甘南草原。如果你来甘南会一饱眼福,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农牧民也非常乐意翻新自己的踏板房。就郎木寺、扎尕那两地近十年来改造踏板房在90%左右,以彩钢房为特征建筑慢慢改变着甘南的风貌(图6),艺术家所追求的古朴和神秘的藏式建筑在慢慢消失。棚户区改造建设与艺术家创作源泉南辕北辙,政府应采取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挽救即将消失的民族风情踏板房风貌特征。

如果甘南各写生基地发展成为繁华的大都市,高楼大厦铺满村落。试问还有艺术家寻求灵感吗?绘画意蕴会大幅度降低,甘南标志性景观特色、古老的藏式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传承迫在眉睫。甘南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构建安多地区的和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每个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这片神圣的净土,去保护和传承甘南艺术创作圣地。

参考文献:

[1]何效祖.走进甘南—寻梦香巴拉[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30-35.

[2]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545-548.

[3]趙瀚豪.甘南藏区民族文化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14-23.

[4]张海生.探究甘南美术写生创作基地[J].科技视界,2013(6):1-2.

[5]张志雁.安多藏区甘、青、川古代美术遗迹考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254-257.

[6]扎扎.佛教文化圣地—拉卜楞寺[M].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134-148.

[7]苏发祥.人类学视野中的安多藏区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183.

[8]刘夏蓓.安多藏区族际关系与区域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3:128.

[9]贾雯婷.秘境甘南[M].学苑出版社,2015:87-95.

[10]甘南藏族自治州编写组.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M].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31-42.

[11]杨庆黎.民俗文化审美探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101-139.

[12]http://www.tewo.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考察与数字图片库建设”研究成果报告(项目编号:YB116);2017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长科研基金项目“调查研究安多藏区甘、青、川‘艺术创作圣地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成果报告(项目编号:GSNUXM17—05)。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素材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素材与广播电视之节目关系探讨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