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感染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2019-12-13 08:20王向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脑损伤感染率早产儿

张 玲,万 俊,王向烨,王 倩

(江苏省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逐年增高,环境、孕母及胎盘的因素均可引起早产,其中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早产儿由宫内感染所致[1]。宫内感染所致的早产儿预后不良,与脑损伤和肺损伤关系密切,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2],这些炎性因子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同时监测疾病进展,评估营养神经药物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宫内感染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监测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儿163例,纳入条件:胎龄34周以下,出生体质量小于2 kg。排除标准:(1)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如脊膨出、脑积水等;(2)孕母证实为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感染;(3)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者的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分组与比较 根据患儿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入选患儿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比较两组患儿宫内感染率以及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这些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

1.2.2宫内感染诊断标准 (1)产妇分娩前3天出现发热,体温≥38.5 ℃;(2)产妇分娩时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胎心率>160次/分,而且伴羊水臭味或羊水Ⅲ度污染;(3)产后24 h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伴有子宫压痛。符合以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宫内感染[3]。

1.2.3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患儿出生后12 h内留取静脉血或动脉血1 mL,静置10 min后,离心(2 000 r/min,离心半径8 cm)10 min,留取上层血清,置于-7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仪检测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试剂盒购于美国Merck Millipore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相关说明进行操作。

1.2.4头部影像学检查 入组患儿于生后3天内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后每隔1周进行复查。对头颅B超显示不清或B超正常但临床怀疑有颅内病变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头颅MRI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以下之一者诊断为早产儿脑损伤:(1)颅内出血,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蛛网膜下腔、小脑、基底核及桥脑等部位出血;(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3)脑梗死、桥脑变性坏死等其他表现[4]。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的比较 研究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早产儿163例,男102例、女61例,平均胎龄(32.3±2.35)周,平均体质量(1 621.62±185.39)g。根据头部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损伤组56例,非脑损伤组107例,脑损伤发生率34.4%。两组性别构成、出生体质量及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脑损伤组中,有47例早产儿并发颅内出血,7例出现脑白质软化,2例脑梗死。

2.2宫内感染情况比较 脑损伤组患儿中,有26例患儿存在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46.4%,非脑损伤组有25例存在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P=0.003)。

2.3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脑损伤组患儿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IL-10水平低于非脑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4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早产儿脑损伤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OR=1.403,P<0.001)、IL-6(OR=1.054,P=0.006)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IL-10是脑损伤的保护因素(OR=0.579,P<0.001)。见表3。

表3 脑损伤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升高,同时,脑损伤、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脑损伤是引起早产儿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与患儿往后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163例早产儿中,有56例出现脑损伤,脑损伤发生率34.3%。脑损伤组孕周及出生体质量均小于非脑损伤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先天脑发育异常、妊娠期用药、宫内感染、围产期窒息、机械通气等因素均与脑损伤相关。国外多项研究发现,宫内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的最主要原因,宫内感染诱发早产的同时,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5-7]。与这些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脑损伤组患儿中宫内感染率(46.4%)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23.4%)。

妊娠期,机体产生一定量的细胞因子,如IL-1、IL-2、IL-4、IL-6、IL-8和TNF-α和IFN-γ等,这些细胞因子与机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共同参与了妊娠的维持[8]。感染后产生的内毒素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9],新生儿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反映母体围产期感染状态,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形成了巨大的细胞因子网络,诱发的炎症反性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最终引起广泛的组织细胞损伤,目前认为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是宫内感染引起脑损伤的主要通路[10]。国内多项研究发现,细胞因子水平与脑损伤密切相关[11-13]。

本研究中,脑损伤组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IL-10水平低于非脑损伤组,考虑IL-10为抗感染因子,具有一定的炎症保护作用。对脑损伤行多因素分析发现,IL-1β(OR=1.403,P<0.001)、IL-6(OR=1.054,P=0.006)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IL-10是脑损伤的保护因素(OR=0.579,P<0.001)。

综上所述,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出生后对早产儿进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对脑损伤有一定预测作用,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脑损伤感染率早产儿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