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2019-12-16 08:10李秀杰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李秀杰

[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采取多样的形式,以更具趣味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学生争取充分的读书时间,鼓励家长打造温馨的亲子共读氛围,并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书指导。

[關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好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好的课外读物,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性格形成都有良好的作用。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词汇,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良好的精神环境加物质环境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教师应从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入手,为学生打造书香班级。在学生进入一年级起,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布置教室的墙面,主题是“读书伴我成长,阅读带我飞翔”,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室南墙是“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读书角,学生在这里互相借阅图书,每次都会有详细记载,并根据记载定期评比优秀读书标兵和优秀图书贡献奖。北墙利用墙面画将班级学生分为六大组,组名也与读书有关:读书组、爱书组、品书组、书香组、书苑组、书山组,在桌上摆放组牌,背景是蓝天白鸽书页,口号也与读书有关。每一个组牌上都贴有小组所有成员的照片,粘贴照片的卡纸被剪成书页形状。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不强调阅读量,只要学生乐意体验阅读的快乐就可以。在阅读课上,学生们阅读,我也不会去批改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而是拿起一本书和他们一起静静地阅读。班级的图书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选择的,低年级的学生选择一些拼音读物和绘本,内容上也是多种多样,有童话故事、科学探险,也有和生活贴近的儿童小说等。

二、争取充分的读书时间

每天早晨学生来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晨读。学生在领读员的带领下,用书声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晨读内容以经典诵读为主,如《三字经》《论语》《大学》《老子》等。下午的第一节课之前的十分钟时间,我精选出由名家诵读的优秀现代诗歌,将它存放到电脑里,学生在这十分钟里,跟着名家诵读优秀诗篇。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精美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我还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出声朗读,朗读评价是三星制,即正确为一星,正确流利为二星,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三星。阅读的形式有:个人读、同桌互读、推荐读、小组内接读、展示读、组与组比赛读等。我班学生多次在校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诗歌诵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倡导学生每个假期必读一本班级推荐书,自由选读两本书,每个假期每名学生阅读量在三本以上。

三、打造温馨的亲子共读

古人云: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亦是如此。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买书读书的习惯行为,以家庭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热爱读书的境界。学生在学校、班级都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也要为孩子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在指导、监督和鼓励学生读书的同时,也不忘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配合,将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在家长会上,我将会议主题定为“诱惑孩子迷恋书籍”,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就是好办法。家长们在一起群策群力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带孩子多去书店,让孩子定期挑选喜爱的书,把买书列进日常开销,让家中最舒服的角落成为孩子读书的小天地。

我还利用班级微信群,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如我班的“金喇叭百日亲子诵读”“快乐暑假读书行”等活动中,家长将孩子读书的照片、视频及时上传到班级群,浓浓的读书氛围使家长和孩子有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家长与学生共同读书的积极性。良好的环境影响,家长的配合督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四、给予高效的读书指导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辨证认知,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身财富与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读书环境,创设最佳的阅读氛围,更离不开有效的读书指导。

1.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

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能力去确定阅读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外阅读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每个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开放的读书环境,不要有太多刻板的限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教师尊重学生读书的选择,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自然阅读兴趣与热情也就萌生了。每学期开始,我帮学生制定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制定成表格,由家长签字。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和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2.正确使用阅读方式

阅读分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书籍采取不同的方法,需要精读的书籍要心到、眼到、口到,咀嚼消化,理解欣赏。小学生课外阅读要以略读为主,快速阅读,边读边想,先要培养学生看序文、提要和目录的习惯,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其次,要掌握全文章节标题和段落结构的方法,还要学会纵观大意的阅读方法。对于浏览之书,宜扫读,跳读,以便尽快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3.运用符号、文字做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指导学生学会在语文书上“动笔墨”,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符号做标记,如画横线、波浪线、双横线等;动词画三角号,名词化圆圈,形容词画五星等。中高年级学生用文字作批注,学生由给教材做批注,渐渐学会给课外书做批注。我班每人都有一个随笔本,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词句、片断、格言、谚语等分类摘录下来,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段还可以进行仿写。教师也会给出几个词语,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或几段话,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

4.与学生一起坚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为了避免学生做做停停,做事没有持久性,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中,更需要学校、家庭共同督促学生,创设读书文化氛围。师生读、亲子读、好友一起读、户外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形式必不可少。

5.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开展读书心得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贵在坚持。我愿意与学生一起坚持,不断努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小说散文选集[M].北京:中国国际人文出版社,1956.

[2]童春莲.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语文天地,2010,(0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