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促进农村幼儿发展

2019-12-16 08:10黄丽清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区域活动渗透

黄丽清

[摘要]环保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深入到幼儿园的各领域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有着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化的材料等特点,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环保、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譬如重视创设绿色的生活环境,开展系列健康、环保的活动,使物体与空间更加有益于幼儿的健康,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以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化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游戏环境和个别学习的情景,促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获得发展。尤其是对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区域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逐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一、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一)在区域划分中渗透环保教育

各区域间的间隔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空间环境、现有的玩具橱柜来安排、设计各种区域,用环保教育元素进行区域划分。区域隔断可用玩具橱柜、钢琴、书架隔开,还可发动家长力量,帮忙收集藤条、落叶、松果等自然物或者网绳、包装盒、包装袋、瓶瓶罐罐等废旧材料,将其装饰后作为区域空间的隔断,还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作为区域间隔,体现不同区域的环境特色。同时,区域材料的摆放要考虑到幼儿的拿取方便,便于幼儿自由操作。

(二)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渗透环保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教师要尊重幼儿,将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智慧,运用农村资源,用环保教育元素创设区域的整体环境。一方面,利用一些自然物废旧材料把墙面装扮成与主题有关的情景;另一方面,创设宽松和谐的区域活动心理环境,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把幼儿的作品添加到墙面环境中,作成垂吊的装饰。幼儿看着用自己的作品装饰的活动环境,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创作的兴趣。区域环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能更好地促使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环保提供有效帮助。

(三)在区域材料投放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依托的是游戏材料。材料是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并得到发展。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除了收集一些自然物(苍耳、松果、藤条、铁树籽、麻绳、麻袋、鹅卵石等)供幼儿操作,广告纸、吸管、一次性餐具、方便面盒、易拉罐、饮料瓶等也都是幼儿游戏、教师制作辅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可以在班级发起“用途多多的百宝箱”倡议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在区域中独立划分一个废物回收站,变废为宝,作为各个区域的材料补给,循环再利用;将环保半成品材料投放到每个区域,作为教(玩)具或幼儿学习操作的材料。

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的内容,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如利用树叶、松果、苍耳进行拼贴,或者利用石头制作石子画;再利用废旧物品如纱窗、蛋壳作画,激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创意画。

在美术角收集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美丽的天空》《大海的歌唱》等供幼儿欣赏,让幼儿不仅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美的情趣,而且激发环保意识,潜移默化地进行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为幼儿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不仅丰富了美术区域材料,也满足了美术活动形式多样性的需要。幼儿对自己收集的材料格外珍惜,更加乐于探索,他们用绘画、剪贴、泥塑、工艺等多种美术活动形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发展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例如,学习《可爱的毛毛虫》,可用水粉画毛毛虫,橡皮泥捏毛毛虫,硬纸板剪成小圆片拼贴毛毛虫,小绒球组合毛毛虫等,一种美术形式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产生不同效果,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专业化与生活化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美术区域活动的材料,也教育幼儿要变废为宝,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知道不能随意丢弃垃圾,培养环保意识。

在建构区中收集各种纸盒、酸奶杯、牙膏盒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游戏中,幼儿会用牛奶瓶、各种纸盒子搭建造型各异的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栏杆,干树枝装饰成园林、盆景……

在“娃娃家”投放幼儿小时候的旧衣物,作为玩具娃娃的衣服,让幼儿在帮助娃娃穿脱衣服、鞋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本领;将废旧纸箱制作成冰箱、微波炉、电视机;收集易拉罐、饮料瓶等制作成厨房里的用具——小锅、小铲、小碗等,丰富“娃娃家”的材料。

在音樂表演区域中本着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原则,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投放大量低碳环保材料(旧挂历、旧盒子、饮料罐、小竹筒)等,再将其加工改造制作成幼儿喜欢的小乐器、头饰、服饰,如饮料瓶装上小石子或豆豆制作成沙球,瓶盖串成摇铃,纸袋、包装袋制成的表演服装。

在图书角提供环保类型的绘本图书,墙面张贴环保知识图片等引导幼儿去看、去讲,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手工坊”中变废为宝,让幼儿用毛线编成小尾巴,用易拉罐做成“赶球过门”的球门,用报纸做成纸球,用硬纸板做成飞盘,用旺仔牛奶罐做成“木桩”、高跷等。

同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及心理具有差异性,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喜好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为兴趣和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及时调整、补充材料,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在区域游戏设计中渗透环保教育

遵循幼儿“玩中学”的学习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绿色环保的教育元素。如在操作区中,投放环保棋、环保迷宫图;在语言区中,让幼儿根据提供的环保图片谈一谈、说一说。这种亲近自然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环保知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和噪音的标准等知识,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发挥充分的功效。”幼儿园环保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密切协作,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入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幼儿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将亲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环保行为。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元素。

(一)幼儿的参与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环保教育的对象,如果单单只靠教师创设废物利用的环境,幼儿不参与其中,那么再好的环境创设也达不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对环境产生亲切感,熟悉区域中的材料,感受废物利用在区域中的体现,逐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号召幼儿与教师一起收集废旧物品,进行废物的分类,然后一起进行废物制作并投放到区域中,这样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更有兴趣参与,环保教育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如与幼儿一起将牛奶空盒进行裁剪、装饰,做成一个可放蜡笔的盒子放在美工区里,让幼儿知道原来废旧的物品用处也很大。在自然角里,将空饮料瓶子从中间剪开并进行装饰,做成一个漂亮的小花盆。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以及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制作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家长的支持配合

家长是最重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鼓励家长一起收集材料,与幼儿合作完成相关区域的材料。这样不仅增加家园的合作交流,而且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兒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在实践创新、身体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娜.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J].教学研究,2016,(20).

[2]张娣.如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J].幼儿园地,2017,(20).

[3]肖蕊.区域活动与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业,2017,(1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区域活动渗透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