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患者CysC、ANGPTL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7 03:43杜海燕包秋红皇甫卫忠程文俊贾海玉
疑难病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亚组性反应心室

杜海燕,包秋红,皇甫卫忠,程文俊,贾海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1]。近年来,临床对AMI的治疗取得显著进步,其心血管不良事件、早期病死率、再住院率等均有明显下降[2],但仍有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并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目前研究认为,AMI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3]。因此,如何减缓或逆转心室重构已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有关,同时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结构与血管生成素相似,参与糖脂代谢、血管生成及炎性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5],而血管生成、炎性反应均与心室重构有关,因此推测ANGPTL4可能与AMI后心室重构有关。现分析AMI后心室重构患者CysC、ANGPTL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旨在为临床AM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AMI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AMI患者依据症状出现后48 h内和随访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LVEDV)变化率[(LVEDV2-LVEDV1)/LVEDV1]≥10%定义为左室重构[6],症状出现后48 h内LVEDV为LVEDV1,随访6个月时的LVEDV为LVEDV2。并选取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MI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临床基线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AMI诊断标准[7];②年龄18~80岁;③均接受出院后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③各种慢性或活动性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其他可以引起左室重构的疾病,如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⑤参与本次研究前1周内应用过炎性反应抑制剂药物。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统计性别、年龄、身高、 体质量(计算BMI)、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代谢异常病史等资料。(2)常规进行空腹静脉血生化、血常规、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

1.3.2 CysC、 ANGPTL4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测:AMI患者于症状出现后48 h内,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日,抽取空腹肘静脉血6 ml,室温下放置1 h,离心得血清分装于EP管内,分A、B管,于-80℃冰箱内保存待检。取A管血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ANGPTL4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取B管血清采用日立7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

1.3.3 心脏超声检查: 采用日本东芝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 。

2 结 果

2.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AMI组9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死亡1例,实际入组患者90例,其中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代谢异常病史比例及TC、TG、FPG、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LVEDV大于健康对照组,ANGPTL4水平、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亚组临床资料比较 A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分为心室重构亚组35例,非心室重构亚组55例。心室重构亚组CysC、LVEDV水平高于/大于非心室重构亚组,ANGPTL4、LVEF低于非心室重构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ysC、ANGPTL4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ysC与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ANGPTL4与LVEDV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CysC、ANGPTL4与其他各临床资料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1 2组临床基线资料、CysC、ANGPTL4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梗死部位为前壁/广泛前壁/下壁/正后壁

表2 2亚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梗死部位为前壁/广泛前壁/下壁/正后壁

表3 CysC、ANGPTL4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2.4 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心室重构为因变量(赋值:心室重构=1,否=0),将单因素分析中2组比较有差异的CysC、ANGPTL4、LVEDV、LVEF为自变量,采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CysC和较低水平的ANGPTL4是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OR>1),见表4。

3 讨 论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机械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及遗传因素均与心室重构发生有关[8-10]。也有研究表明,炎性反应与AMI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11]。AMI后心室重构还可导致心功能恶化,促使病情进展,引发心力衰竭,影响患者预后[12]。临床研究发现,逆转心室重构在阻止AMI病情进展及改善心力衰竭预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3]。Zhang等[14]研究也显示,CysC是一种抗蛋白酶,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推测可作为心室重构的早期标志。ANGPTL4在促进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心血管疾病进展有关[15]。因此探讨CysC、ANGPTL4与心室重构的关系对评估AMI患者疾病进展有重要作用。

本结果显示,AMI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代谢异常病史比例及TC、TG、FPG、CysC、LVED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ANGPTL4、LVE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析其原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引起组织及心肌缺氧,高血压及高血糖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促进炎性反应及内皮增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因素均可能诱发AMI。李昭等[16]研究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与AMI发生有关,与本次研究相符,但该研究还显示LDL-C与AMI发生有关,而本次研究显示AMI患者与TC、TG、FPG有关,而与LDL-C无关,分析可能是样本量差异所致。在A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严重受损,因此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而CysC、ANGPTL4是临床判断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所以可能与AMI发生发展有关[17-18]。

本结果还显示,心室重构组CysC、LVEDV高于非心室重构亚组,ANGPTL4、LVEF低于非心室重构亚组,LVEDV、LVEF是评估左心室功能的重要指标,LVEF降低、LVEDV升高表明AMI后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提示AMI后心室重构可能与心功能恶化相关,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19]。AMI后心室重构是引起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左心功能不全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AMI后心室重构患者心功能状态对评估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本结果显示,CysC与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CysC是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CysC与心室重构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左室重构是AMI后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基本病理机制之一。侯娟娟等[20]研究也认为,AMI后CysC水平变化与术后心功能相关,可为AMI治疗患者心功能评估提供依据。现代研究普遍认为,ECM重塑及心肌重构是心室重构的细胞学与分子学机制,这一病理机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密切相关。CysC是组织蛋白酶抑制剂重要成员之一,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影响ECM形成及降解间的平衡,进而可影响血管壁重构,还可调节心肌纤维化进程[21],这些均为影响心肌重构的重要机制。另外,CysC还可促进细胞增生,参与炎性反应过程,造成心室重构[22]。孙琳等[23]研究也表明,CysC与AMI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预测疾病预后提供一定指导。Pérez-Calvo等[24]研究也认为CysC可作为健康老年人、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因素,并推测CysC可能是心室重构的早期标志物,可作为局部抗蛋白酶参与心室重构病理发展机制,而Zivlas等[25]研究则表明CysC水平与心力衰竭左心室扩大有关,但目前临床对于CysC是否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进展尚无统一标准[26-27],本次研究也仅为初步研究,还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表4 AMI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结果显示,ANGPTL4与LVEDV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ANGPTL4是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表明ANGPTL4降低与心室重构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心功能的恶化有一定关联。ANGPTL4影响心室重构、心功能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ANGPTL4表达上调具有促血管生成的作用,AMI后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从而促进微血管再生,降低心肌坏死程度。因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ANGPTL4常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指标之一[28],Muendlein等[29]研究也显示ANGPTL4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病率有关。(2)AMI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炎性反应,过度的炎性反应也与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密切相关。ANGPTL4可以明显减少巨噬泡沫细胞形成并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左室重构及心功能[30]。Seropian等[31]研究认为,AMI后心室重构的过程中导致心脏的分子、结构、空间和功能发生变化,心肌缺血和坏死后会引发强烈的炎性反应,影响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是由组织损伤引发,可介导伤口愈合和疤痕形成,并影响心室重构,而ANGPTL4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炎性反应间接影响AMI后心室重构,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综上,CysC、ANGPTL4与AMI后心室重构患者心功能变化有关, 高水平的CysC和低水平的ANGPTL4是AMI后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亚组性反应心室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Lorenz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快速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壮族PCOS患者及其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LHCGR的表达研究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