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9-12-17 08:00高苏
考试周刊 2019年88期
关键词:有效探究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朗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探究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水平,因材施教,制订不同的朗读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学生书读的遍数多了,慢慢地也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以及道理了。学生拿到一篇课文,要想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所包含的中心思想,首先做的事情就对课文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更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只有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在潜移默化当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够将自己习得的词汇、句子等运用到写作的过程当中去,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阅读注意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朗读则是通过声音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于朗读教学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自然而然地会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有较好的表现。与之相反,如果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那么,他们不愿意主动地进行朗读,甚至会对朗读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容易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或者分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朗读教学当中去,确保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尽量都能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 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果让学生在一节课上一直保持高度的集中是不太容易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乐、图片等形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视频,感受荷花形态之美,姿态之奇。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想象成池塘中的荷花,然后再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可以让学生逐步地感受朗读当中的技巧,在朗读当中体会到快乐。

有的学生因为胆子比较小,不太愿意主动表现自己,不会主动去争取朗读的机会。此时,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式的朗读”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活动游戏开始之前讲明游戏的规则,教师面向黑板背向学生站立,并进行报数,随机停止。学生按照座位次序进行“传花”,当教师停止报数时,“花”在谁的手中,谁就进行朗读。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朗读所给自己带来的趣味性。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进行朗读,更有利于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二) 注重朗读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异,但是朗读教学是每个年级都不容忽视的训练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词汇量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借助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受语言之美。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借助儿歌朗读,打节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要高一点,词汇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他们的朗读仍然是不容忽视,需要训练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默读的形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要高一点,词汇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他们的朗读仍然是需要训练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默读的形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三) 注重朗读技巧培养

如果让小学生自主地去总结朗读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进行朗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不仅要从朗读中最基础的语速、语调进行指导。还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给予学生不同的朗读指导。特别要让学生注重细节的把握,比如,关注到句子当中的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所蕴含的情感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同样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句子和情境当中所富有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存在习惯性的语速较快,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懂得如何停顿,并控制好自己的语速。有的学生吐字不够清晰,教师要树立起学生朗读的信心,又让他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当中培养语感,朗读时做到字字清晰。

四、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希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评价语言要是丰富的,形式要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每天按照学生的学号,依次让他们上台讲一个自己最熟悉的故事,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无论学生表现的如何,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的闪光点,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点评。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走上讲台已经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针对性,切记不能千篇一律。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在朗读上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能,从而增强学生进行朗读的信心与决心。

教师还可以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赛读,并对朗读比较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要注重班级朗读氛围的营造,整个班级形成人人都能参与朗读,人人都愿意朗读的氛围。还可以设立出不同的奖项,结合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

总而言之,对学生朗读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或者见成效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与技巧上的指导,并且能够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语感的训练以及朗读技巧的培养,需要教师真正落实在教学当中的每一节课上。

參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108-112.

[2]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4):134.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15(9):90.

作者简介:

高苏,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奚阁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探究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向“美丽课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