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仿若初相见

2019-12-18 17:29倪天安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所教理解课文童心

倪天安

(四川省西昌市西乡乡高校教育园区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西昌 615013)

做语文教师,不知不觉已近三十年,对于课堂上要给学生讲到的一篇篇课文再也不是初相见,可又仿若初相见。这种对课文仿若初相见的状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那么这种仿若初相见的态度、方法与境界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让童心引导童心

学生是怀着童心来学习的,教师就不能压抑学生的童心,而要保护学生的童心,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因为语文是要塑造学生的心灵的。

那么怎样保护学生的童心呢?那就是让教师的童心引导学生的童心。而童心的特征就是:对什么都好奇,容易产生兴趣,对发现容易产生惊喜。

有时我想,如果一位语文教师没有童心,他已经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了。因为他只能交给学生文,却不能交给学生心。而现在许多的语文教师只想着传授学生考试才用得到的语文的知识,却忘了要传给学生终生都需要的童心。注重了眼前,却遗漏了长远。教师不仅是对学生的当下负责,更要对学生的长远负责。当然当下与长远也不是矛盾的,它们之间是一体的两面。

二、让兴趣引导兴趣

我们常常在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又有不有教书的兴趣呢?兴趣是靠兴趣来引导的,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文章都没有兴趣,他还能让自己的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吗?扪心自问,有多少语文教师是真正地对自己所教的课文是真的有兴趣的?我敢说这个数字少得可怜,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没有兴趣了。

若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在若初见的状态下真正喜欢自己所教的课文,即使那些课文有不足,但也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它们的热爱。这种热爱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自己不是真正地喜爱,那是逃不过学生敏感的心的。教师的心在不在课堂之上,在不在学生中间,学生是感觉得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所教的内容感兴趣,你才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三、让好奇引导好奇

若我们有了童心,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就会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世界。这样的世界就会与别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了,这就是自己独立发现的世界,它更能影响自己,或者说它对自己才更真实。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用教师自己的好奇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学生自己的好奇。教师更不要去干涉学生的好奇,不能因为学生发现了自己没发现的内容,或者是教师不理解的内容而去叱责学生,而是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在保护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好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判断他的发现的正误,而不是禁止学生的发现。

四、让惊喜引导惊喜

生活中本来就是充满惊喜的,若学生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寻找,又怎么会有自己的发现?学生没有自己的发现,又怎么会有自己的惊喜。而教师就要每次自己去重新发现,重新体验到惊喜,并让自己的惊喜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惊喜本就是一种情绪,是情绪就会感染其他人,让其他人与自己一起分享。如果没有教师没有注入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之中,仅仅是理性在教学之中,那就不会感染学生。

有的教师可能以为教学是一件理智的事,却不知道,教学是理智与情感都需要参与到其中的事。

五、在熟悉与陌生之间

仿若初相见,那就是在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相见。对于教师来说,课文确实是很熟悉了,自以为已经完全懂得课文了,可实际上很可能我们是被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知道我们的熟悉也只是一定范围内的熟悉,超出范围后,那就是陌生了。也就是说教师的熟悉仅是教师自以为的熟悉,其实并非自己真的熟悉一切了。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就好像第一次来阅读这篇课文一样,忘掉教参上的内容,忘掉自己多年收集整理的内容,忘掉自己是语文教师的身份,就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阅读它、发现它,就好像自己是第一次见到这篇课文。

只有这样轻装上阵,教师才容易体验到轻松,才会带领学生轻松地理解课文,才不会让学生产生教师理解课文很怪不同于一般人的感觉。

六、在目的与非目的之间

我们平时对语文课文的教学目的强调得够多了,教学目的学习目的更是限制了理解的方向。现在在阅读与教学中暂时忘掉我们的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吧,当然不是完全地忘掉,我们作为多年的熟练的教师,我们是不可能真正忘掉的,只不过它们已经内化到我们的心中、我们的潜意识中了,这时不过让它变为我们的无意识。

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是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读者,不要老是带着很重的目的来读,这样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的,或者说会过度地理解课文,那就不符合作者写作的原意了。虽说读者有理解的自由,可超越作者的理解的自由,并不是最佳的理解课文。

为什么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本人的理解差距很大?那就是与语文教师带着太多的目的了,已经背离阅读初心了。所以信若初相见地阅读课文,那是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

结论

这就是我所体验到的语文教学中的课文仿若初相见的特征:童心、兴趣、好奇、惊喜,在陌生与熟悉之间,在目的与非目的之间等。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体验,你一定会给学生许多意想之外的收获。

猜你喜欢
所教理解课文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在“圆周角”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童心绘天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学科德育的发力点在哪儿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运动学中的“一种模型”、“一种思想”、“一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