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2019-12-20 09:26蔡乾
智慧健康 2019年34期
关键词:声门咪达唑仑利多卡因

蔡乾

(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0 引言

临床中对呼吸系统疾病实施诊断治疗时,所采用的常用方法为支气管镜检查,但是对小儿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时,受恐惧心理的影响,导致患儿难以配合检查[1]。因此,为实现支气管镜检查,往往需要采取有效的镇静方法以提升患儿的舒适度,从而实现减少患儿痛苦,并达到患儿能够接受配合实施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2]。在本文中从我院选取60 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由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6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2/3 组,各组分别为20 例。女性与男性在1 组患儿中的病例数分别为11 例和9 例,年龄下限值为2 岁,上限值为14 岁,年龄平均值为(6.01±2.57)岁,体质量介于10 kg 到54 kg、平均体质量为(25±2.5)kg;女性与男性在2 组患儿中的病例数分别为12 例与8 例,年龄下限值为3 岁,上限值为14 岁,年龄平均值为(6.5±2.62)岁,体质量介于14 kg 到51 kg、平均体质量为(26±2.6)kg;女性患儿与男性患儿在3 组患儿中的病例数分别10 例与10 例,年龄下限值为3岁,上限值为15 岁,年龄平均值为(6.7±2.58)岁,体质量介于14 kg 到55 kg、平均体质量为(26.8±2.4)kg。对比分析3 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可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

1.2 方法

全部患儿实施检查前均常规禁饮禁食4 小时,均实施常规检查,比如心血管、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肺部CT。3 组患儿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前均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并在进镜前采用浓度为1 %的盐水麻黄碱滴鼻腔2 到3 次,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采用面罩吸氧[3]。1 组在支气管镜检查前5 分钟应用咪达唑仑(0.15 mg/kg)+生理盐水(5 mL),用法为静脉推注,2 组在支气管镜检查前5 分钟应用地西泮(0.2 mg/kg),用法均为静脉推注,3 组在支气管镜检查前5 分钟应用生理盐水(5 mL),用法均为静脉推注[4]。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比较三组患儿各个时间点(用药前、进声门时、进声门后)的收缩压、心率、遗忘程度以及镇静程度。

遗忘程度。遗忘程度的评价指标可分为完全遗忘、部分遗忘、无遗忘三个方面[5]。

镇静程度。依据Ramsay 改良分级法实施镇静分级,级别主要可分为0~4 级,其中0 级表示清醒;1级表示困倦,而反应良好;2 级表示入睡但易唤醒;3 级表示唤醒困难但存在睫毛反射;4 级表示入睡且不存在睫毛反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予以表示,组间差异以P 表示,当P<0.05 时,提示本文两组之间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收缩压、心率

3 组进声门时、进声门后的收缩压、心率水平高于用药前(P<0.05),1、2 组收缩压、心率,进声门时与进声门后与用药前无显著差异(P>0.05),1、2 组与3 组比较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

表1 对比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

注:*表示与3 组同期对比,P<0.05;#表示与3 组相同相比,P<0.05。

2.2 镇静程度

1、2 组与3 组比较分析,镇静程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所示。

表2 镇静程度比较分析(n,%)

2.3 遗忘程度

1、2 组与3 组比较分析,遗忘程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所示。

表3 遗忘程度比较分析(n,%)

3 讨论

临床儿科中,呼吸道疾病属于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存在较多种类,由于小儿呼吸道疾病不存在特异性临床症状,所以极易导致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6]。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辅助检查措施,同时属于一种能够有效诊断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技术,但运用支气管镜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对患儿气道产生机械性刺激,继而导致气道出现反射性收缩与痉挛,最终导致患儿在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波动[7]。与此同时,相较于成年人,小儿气道较狭窄,同时小儿易产生恐惧心理,难以有效配合完成检查,所以在小儿中实施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往往具有风险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因此有效解决儿童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麻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8]。

成人呼吸内科中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时,多单独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利多卡因的优势主要可体现为毒性小、穿透性强、无不过敏性、无需皮试,但缺点同样较为显著,小儿依从性差、小儿恐惧心理严重,难以有效配合检查[9]。为提升患儿的配合度,采取镇静措施具有重大意义,具有改善舒适度和提升合作度的作用。就咪达唑仑而言,该药物具有典型苯二氮卓类药理活性,其作用可提现为抗焦虑、镇静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以静脉注射方式应用后,可在较短时间内顺行记忆缺失,避免术中发生知晓的情况[10]。与此同时,咪达唑仑的半衰期较短,不仅在人体中产生积聚,可产生显著短暂性顺行性遗忘。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后,可进一步提升镇静效果和遗忘程度,临床价值也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联合的应用咪达唑仑、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声门咪达唑仑利多卡因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尴尬的打嗝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