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上前牙龈下牙折行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12-20 09:26邓晓旭
智慧健康 2019年34期
关键词:患牙牙髓牙体

邓晓旭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0 引言

牙折是主要因外力直接撞击、咀嚼硬物所导致的牙齿外伤,而恒前牙由于其功能与位置的关系,极容易发生牙折[1]。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口,伴有叩击及咀嚼疼痛,对其日常进食影响极大[2]。临床上对于恒前牙牙折患者多是给予修复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折部位较深,采用该方法往往不能直接进行修复[3-4]。对此,本研究提出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并以我院接收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为例开展了相应实验,以期明确其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现有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资料

以我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15~38 岁,平均(25.76±3.18)岁;中切牙折断者36 例,侧切牙折断者14 例。实验组50 例,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16~40 岁,平均(26.13±3.89)岁;中切牙折断者33 例,侧切牙折断者17 例,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行影像学检测符合牙折的诊断标准;②牙根发育完善;③牙周组织及根尖周健康;④患牙牙根长度满足修复牵引所需的根冠比;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牙折部分非恒上前牙者;②合并有其他牙齿外伤;③患牙为短根牙、弯曲牙等畸形牙;④一般资料残缺。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修复治疗,具体方法是将牙体断端及周围牙周加以清除,给予基本的消毒后填补残缺并止血,随后将烤瓷牙种植于暴露的牙槽骨。实验组患者行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受限治疗患者牙根管,2 周后行影像学检测确认无炎症反应后进行牵引正畸治疗。将0.8 mm 不锈钢钢丝制成的牵引钩套于患牙两侧牙周及健康的牙根邻牙上,以此作为支撑并在其上利用0.45 mm 钢丝制作唇弓,于唇弓与牵引桩间实施牵引,牵引力控制在20~30 g,保持其牵引方向与患牙牙长轴趋于一致。医师叮嘱患者每2 周回院复诊,复诊时观察其加力装置是否正常,根据其恢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正畸效果符合修复治疗要求后,即根据患者年龄进行相应修复治疗,其中年龄<18 岁者根据其牙周情况进行邻牙连冠修复或保留修复,年龄>18岁者则进施以牙冠延长术进行修复。

1.3 研究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牙体外观修复完好,经检测无松动或叩痛,影像学显示根尖周组织无异常,牙切缘整齐;②有效:患者牙体外观修复完好,经检测无松动或叩痛,影像学显示牙切缘比同名牙切缘短1 mm;③无效:患者牙根尖出现明显炎症反应,经检测存在松动或叩痛显现,牙切缘与同名牙切缘短2 mm 以上;④治疗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患者数×100 %。同时观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牙髓充血等并发症,记录其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单位以()表示,t 检验,计数单位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 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2 %,可见,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并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是因机械外力作用引发的牙齿折断,由于该类牙齿功能与位置的关系,该病发生率极高,其一方面会影响患者面容美观,另一方面也会对其日常生活、饮食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对此类患牙进行修复是非常重要的[5-6]。常规修复是通过拔除患牙及断面周围牙周,随后利用义齿进行填补修复,但应当注意的是,该治疗方法极容易损伤患牙周围牙组织,同时其对于断面较深的牙齿修复效果较差,对患者带来的疼痛应激也更大[7-8]。

因此,本研究提出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其是首先对患者的畸形牙齿进行矫正,从而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治疗,其相比传统疗法,保留了患者原本的牙周组织及断牙的结构,可以保证患牙断面的正常相邻。安立娟[9]的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5 %,而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0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这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该方法对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切实有效。舒菲[10]的研究则进一步观察了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安全性,其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 %,而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 %。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提示该方法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使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纠正常规治疗引发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患牙牙髓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