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9-12-20 09:26苏君焦俊芳
智慧健康 2019年34期
关键词:黄芪胃炎脾胃

苏君,焦俊芳

(广平县人民医院,河北 广平 057650)

0 引言

本文通过对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以及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对比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 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2 次/d;甲硝唑片0.5 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0.2 g/次,3 次/d。以上药物均连续服用2 周对患者进行治疗[1-2]。

给予观察组患者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进行治疗。黄芪建中汤:采用白芍16 g、炙甘草5 g、黄芪10 g、大枣10 g、山药15 g、桂枝10 g、生姜10 g、日1 剂,水煎400 mL,分为2 次,早晚饭后2 h 温服。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吴茱萸12 g、丁香25 g、五味子25 g、补骨脂25 g、制附子12 g、花椒25 g、桂枝25 g、肉桂25 g、肉豆蔻25 g,取以上药材将其研磨为粉末状,再加入生姜汁中调制为糊状,随即将其分为60 份,分别将糊剂贴服于患者的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以及中脘穴等穴位上,每日敷药1 次,持续进行为期2 周的敷药治疗[3-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中医症状评分差异进行比较。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分。痊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以及各种相关异常表现均已消失;显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以及各种相关异常表现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以及各种相关异常表现有所缓解;无效:患者各种症状均为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5-6]。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小,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结果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相比较,#P<0.05。

3 讨论

在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西医通常认为该病是由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根据杨君平[7]的研究指出,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而自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并认识到其致病机制后,根除HP 治疗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临床越来越常见根除HP 失败病例,或虽然HP 已得根除,然临床相关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亟待改进治疗方案以克服上述不足,其中联合应用中药是常见的选择。我们认为,西医采用的抗生素等药物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暂时性的作用,却不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根治[8]。

为了能够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本文通过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得知,采用中医的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治疗患者的疾病[9-10]。

综上所述,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着更好的疗效,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黄芪胃炎脾胃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