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高中物理新课标 把握教学内容新变化

2019-12-20 09:43张孟影袁海泉
中学物理·高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电磁波教学设计

张孟影 袁海泉

摘 要:研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电磁波”相关内容,与旧《课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四个主要特点:教学内容双循环、内容要求丰富具体、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教学提示及学业要求精炼明确.由此得出相应的教学启示,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电磁波”教学内容的新变化,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电磁波;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1-003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张孟影(1996-),女,山东郯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物理);

袁海泉(1962-),男,江苏如皋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特别关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教育心理学.

1 “电磁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电磁波”内容以电磁学为基础,着重讲述宏观电磁现象——电磁波的传播,以电磁理论为切入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在学习时多数会感到困惑与不解,此时单靠教师简单的陈述和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并且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1];虽然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但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应用,却是非常具体,且大部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在高中“电磁波”教学阶段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将会错失深刻理解科学本质的大好机会,在将来步入大学理科或工科专业时可能难以过渡到更加抽象的电磁学课程中.因此,认真研读新课标,把握“电磁波”教学内容新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逐步形成抽象思维以及更好地过渡到大学课堂中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新旧课标对“电磁波”教学要求的比较和分析

新课标对“电磁波”的知识内容有了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分别从模块分布、内容要求、教学资源、教學提示及学业要求等方面对新旧课标中的“电磁波”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2.1 内容分布模块化,内容安排双循环,更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

新课标保留了内容分布模块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电磁波”教学的两次循环(见表1),由此形成的“电磁波”教学内容双循环特征[2],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第一个循环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了解到“电磁波”相关内容,不再局限于高考理科学生,加强了学生电磁理论的基础,使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更加全面、完整;第二个循环的内容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学习.

2.2 核心内容一致化,保留了主要知识和概念,要求更加丰富具体

新课标继承了旧课标对“电磁波”的内容要求,保留了原来的核心知识及概念,涵盖了“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的完整内容,即:电磁波、电磁场的物质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的产生、发射、传播、接收及应用、电磁波谱及应用等,体现了新旧课标核心内容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新课标对“电磁波”的内容要求、行为动词的达成途径、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对学生认知层次的要求更加丰富和具体.新旧课标对“电磁波”内容要求的脉络梳理对比如图1所示.

首先,在内容要求上增添了对“场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要求,要求学生体会“物理学对统一性的追求”;其次,在行为动词的达成途径上更加具体,提出要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振荡、“通过实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影响等,更加注重实验、具体实例对学生学习“电磁波”相关知识的作用;最后,在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上,从旧课标的内容主线中抽取了一条“电磁波的初步内容”支线,吸附了主线上琐碎而基础的内容,如电磁波、电磁波的应用、光是一种电磁波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波,也使下一模块的“电磁波”教学线索更加清晰.

2.3 教学资源索引化,与时俱进,更加顺应科技发展、素养需求

教学资源是指课标中二级主题内容要求下对应的例子和之后的活动建议,如3.3.5 通过实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例3 知道手机和卫星通信等都是电磁波的应用.

活动建议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和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这两部分内容均蕴含了对内容要求的具体体现,包含了许多可以直接使用的教学资料和手段,故统称为教学资源.由表2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拓展了“电磁波”教学资源.对比内容要求下面的举例,新课标更加强调让学生“体会赫兹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即体会理论预言、实验支撑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深刻认识“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的科学本质;对比活动建议,新课标列举了现代科技中如蓝牙、WiFi等更多、更新、与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身边与“电磁波”有关的科技原理,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认识,促进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落实.

2.4 教学提示具体化,学业要求精炼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标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具体化,置于内容要求之后,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领悟新课标精神,并以此为据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其中有关“电磁波”的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见表3.

从教学提示来看,新课标强调在“电磁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电磁波产生原理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物理学对现代生活和科技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学业要求来看,学生在“电磁波”学习过程中,应达到能利用场的性质解释电磁波的现象,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等要求,并且“电磁波”的两个循环中都体现了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第二个循环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更加详细具体.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电磁波教学设计
神秘的电磁波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嵌入生活化情境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液体压强浅析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