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特点与经验借鉴

2019-12-23 07:26李恒华
新一代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双元制启示

李恒华

摘 要:“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德国20世纪腾飞的一个重要法宝,围绕这套完善、先进的职教体系开展的研究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中高职衔接的视角介绍其衔接模式及带来的经验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服务。

关键词:“双元制”;中高职衔接;启示

德国以职业教育立国,其世界领先的高端技术和经济发展因为有着职业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体系以“双元制”作为主导方向,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其突出特点在于职业学校和企业是培养学生的双主体,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两种身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两种内容,具有理论授课和实训授课的两类教师,设计理论和实训的两种教材等。本文从其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中的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衔接、考核与升学就业衔接等方面进行介绍,寻找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借力发展。

一、德国“双元制”中高职衔接模式

(一)培养目标衔接

德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按照《职业培训条例》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两个文件的要求,其制定、审批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由行业协会和有代表性的企业提出相关专业培养要求,由职教相关部门组织学校和企业人员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再由职教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拟定专业培养方案,最后由联邦教育和文化部审定批准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是全国统一的,目前约有350个“双元制”的职业院校专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且遵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技术工艺发展进步要求和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要求原则。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衔接

德国“双元制”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是在基于市场需求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分类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传统职业和新兴职业的兴衰有针对性的对职业群进行厘定。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开发相应层次的课程,主要分为实训课与理论课两大类,二者在学校和企业间交叉教授,注重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是双元制中的“主元”,其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可高达3:7,目的是让学生由充足的实践学时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理论教材由各州的专业委员会制定,实训教材由联邦职教所组织专家编制,两种课程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面,普遍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以按需施教为原则,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化解为数个项目,逐一教学,根据企业技术的革新即时调整修补教学内容,很好的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精神。

(三)考核与升学就业衔接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实行培训与考核分离的制度,规范考核方式以及保障考核结果的通用性。考试实行行业协会负责制,强调统一性与规范性,不受培訓机构的影响,毕业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且学历在欧美及其他国家得到认可。在升学与就业方面,多元化、双向性、螺旋式的上升是双元制的特色,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教育体系,也为更多中等教育的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多种方式。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有报考相同大学的学历资格,德国政府为每位中职毕业生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和多渠道升学机会。

二、德国“双元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经验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本与效益

在“双元制”模式中受教育者有双重身份:在校学生、企业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在企业中接受技能培训。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针对3000个参与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企业“职业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调查。在职业教育成本方面,企业平均向每个学生每年支出的费用为15288欧元,其中,支付给学生的工作津贴为9490欧元,约占总支出的61%;支付担任企业实训教师的工资为3292欧元,约占22%;设备及耗材的费用为691欧元,约占5%;支付其他费用,共1814欧元,约占12%。在企业职业教育的收益方面,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为企业增加生产劳动力,大约每个学生平均产出为11692欧元,因此从毛成本中扣除这一部分,实际平均净成本仅为3596欧元;

综上所述,虽然企业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增加了成本,但其收益也是明显可观的:其一,不仅节省了企业在劳动市场上获取后备力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节省了相关的广告费、入门培训费;其二,熟识了认同企业的职业从业人员,提高了生产率并减少了废品率;其三,增加了企业知名度,获得客户及供应商的青睐及赞赏。上述所呈现的优点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开发企业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为完善承担着培养德国绝大部分职业后备力量中小学企业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提高中小型企业的职业教育质量,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委托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了28个典型试验项目,旨在为中小企业开发需求导向的、在实践中可操作的教学管理方案。这一方案的内容包括:企业如何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学校以及跨企业职业教育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创新性的发展策略;职业行动能力的确定和开发方法;职业提高学习模块的开发;实训教师培训方案的制定等等。

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制度相比于我国更显完善些,笔者觉得可以借鉴的地方是“双元制”中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虽然收益效果慢,但像上述第一点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状态。我国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范围很广,在中高职衔接当中,国家还没有具体的企业合作制度出台,也很少企业会跟随着中职和高职衔接一直合作下去,因此,这方面的内容还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双元制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