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患者康复情况分析

2019-12-24 01:43宛佳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椎体

宛佳勇

(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科 ,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一般而言,骨质疏松症的出现会明显提高骨折风险度,引发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1]。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数量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剧烈,生活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丧失,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2-3]。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2种,保守治疗措施包括长期卧床、功能锻炼、局部矫形等,但功能锻炼会加剧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再加上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以及褥疮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4]。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20例,纳入标准:(1)经骨密度测量以及X线检查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折;(2)出现较严重的腰背部疼痛现象;(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基础性疾病;(2)恶性肿瘤;(3)配合度低下;(4)其他原因引发的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52±3.15)岁,共60例,男性45例,女性15例;搬运重物致伤、跌打伤、自主弯腰受伤、不明原因致伤的患者分别有20例、16例、15例、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8.96±3.29)岁,共60例,男性48例,女性12例;搬运重物致伤、跌打伤、自主弯腰受伤、不明原因致伤的患者分别有21例、15例、16例、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2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2 方法: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查体结果作为依据,初步确定椎体病变程度以及椎弓根位置;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采用影像学进行辅助,再次定位椎体病变程度以及椎弓根位置;结束手法复位之后,行椎弓根穿刺,取侧位时,尽可能确保穿刺针和上终板之间保持平行,取正位时,尽可能确保针尖处于椎弓根投影稍外上位置,穿刺针穿刺到椎体前1/3的位置;调拌骨水泥为牙膏状或者面团期,在连续透视状况下,缓慢的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对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当发现其到达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入,保持4分钟左右静置,等到骨水泥稍微固化之后,拔出注射器,对其行15分钟观察,若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不适现象出现,则完成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完成手术后嘱咐患者保持2小时平卧状态,并在24小时之后戴腰围,可适当下床活动。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保持卧床休息、止痛、佩戴支具等,同时采用促骨形成药物、骨矿化药物、骨吸收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加强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行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用来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在0—10分之间,7分以上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3分及以下表示轻度疼痛[5]。生活质量:采用WHOQ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化版)评价,评价内容共5项,分别为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总体感觉、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6]。

4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椎体功能未改善,依旧有疼痛感存在,则为差;治疗后,椎体疼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功能有所改善,则为可;治疗后,椎体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基本上不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则为良;治疗后,椎体疼痛消失,椎体功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则为优[7-8]。

6 结果

6.1 2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3%,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n,%)

6.2 2组VAS评分与椎体间隙高度对比:2组治疗前VAS评分与椎体间隙高度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椎体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VAS评分与椎体间隙高度对比

6.3 2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总体感觉、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讨 论

老年人属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生群体,骨质疏松发生之后,因为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极易引发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也明显提高。现阶段治疗该疾病的方式包括保守与手术2种,但保守治疗存在诸多局限性,故手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3%,x2=7.2115,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椎体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t=12.6326、9.9989、6.3262、7.8898,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总体感觉、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椎体功能情况,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临床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椎体成形术缓解疼痛的具体机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注入的骨水泥会导致局部血管栓塞,损伤神经末梢痛觉,减少了椎体内神经刺激。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手术成功,椎体成形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在透视下进行准确穿刺,对骨水泥注射剂量与时机进行合理把握,且注入后稍作观察,术后指导患者保持1小时以上的卧床休息。

综上所述,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