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关节镜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12-24 01:00黄步燕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循证膝关节康复

王 卉 黄步燕 王 丽

( 广东省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骨外科 , 广东 顺德 528303 )

膝关节镜手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功能[1],已经被广泛认可。虽然此类手术为微创手术,但仍然属于有创手术,并且由于膝关节解剖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使膝关节镜术后护理尤为重要[2-4]。因此,关节镜术后护理一直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现今新兴的术后护理模式为循证护理,并且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此模式通过临床问题的提出,进行文献查找指导临床,并通过临床反馈增加文献内容,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如此循环。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可帮助恢复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但医疗领域一致追求更优的康复护理方法,增加术后康复率,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本文则通过对比分析膝关节镜术后循证护理的方法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的疗效,验证循证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并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于2018年5月-2018年9月于本院行关节镜手术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0.9岁。骨性关节炎13例,半月板损伤8例,滑膜炎5例,韧带损伤4例。随机选取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本实验中,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此二者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锻炼的护理模式,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待稳定后,进行早期肌功能康复训练及功能训练。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观察以及相应的护理指导。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大量科研结论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以及术后患者的护理期忘,获取相关的临床数据,整合分析后,优化临床护理决策的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循证护理方法如下:(1)循证分析及循证支持。本过程主要包括提出临床膝关节术后康复问题,如何提高膝关节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如何减轻术后疼痛及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文献查找,对比分析,获取最优化的膝关节镜术后循证护理方法。(2)循证护理方法。①对症护理:膝关节关节镜术后常见问题主要为术后疼痛,进行性疾病进展。则此对症护理主要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缓病情的快速进展,促进其后期康复。有研究表明,术前镇痛可大大减轻术后疼痛,围术期给予患者常规止痛药西乐葆止痛治疗。术后若患者疼痛加剧,疼痛大于视觉评分标准中的4分,给予曲安奈德或利多卡因进行止痛治疗。②康复治疗:膝关节关节镜术后最重要的是早期术后康复治疗,从而较好的行使关节功能。相关文献报道,相关术后康复教育以及适当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患者术后康复的成功率。术后1天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相关知识的教育。同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3天,行腿部肌力锻炼,患者采用仰卧位,下肢直腿抬高45°,持续约5-15秒;术后1周,下肢屈膝屈髋,腿根内收至臀部再缓慢伸直;俯卧位,屈膝关节尽量使脚跟触及臀部后慢慢伸直膝关节 ,每次进行5-10组,每次30分钟,每天2次。康复前期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以使患者了解并且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动作,从而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术后2周,患者可进行负重运动。待康复后期嘱患者选择缓慢、温和并且有治疗效果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拳、游泳等,并佩戴护膝等防护工具,定期复查。③精神心理治疗:关节疾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常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或急于行使关节功能,故可产生消极抵抗心理,配合度低,不遵医嘱进行高强度后期训练。故临床工作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心理特点,及时沟通疏导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获取更好的护理疗效。

3 评价标准:本实验中选取Lysholm评分标准为患者康复情况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总分分为4个等级: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可,<60分为差,其中优良率为优良二者之和。选取疼痛的VAS视觉评分标准为本实验术后疼痛情况的评分标准,术后无疼痛评为0 分;术后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者标记为1分;中度疼痛但可以忍受并且不影响日常生活者为3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需药物治疗者为5分。最后记录并且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分别为(61.4±7.9)分和(60.9±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经治疗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7.1)分和(83.7±7.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P<0.05。

5.2 2组膝关节关节镜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3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3+0.1)分和(2.2+0.4)分,观察组术后疼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 论

膝关节镜手术因为具有创伤小、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及康复疗程短的特点,成为现今膝关节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5-7]。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受患者自身情况、术中手术操作方式方法及术后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影响[8]。术后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疼痛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及后期康复指导,故术后康复护理直接影响患者膝关节术后恢复情况,所以其在膝关节镜术后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9-11]。

循证护理为现今新兴的医疗护理模式。此模式通过临床提出问题,查找相关文献,根据查找的文献应用于临床问题中,再通过临床观察,获取临床数据,总结分析。以此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12-14]。大量相关文献报道,此护理模式在多领域内显著减轻了患者术后不适感,加快了术后康复,缩短了康复疗程,提高了疾病康复率并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此护理模式有大量的理论依据,并且有大量临床实验支持,故此护理模式被广泛认可[15-17],也将成为未来护理模式的主体。本实验对膝关节镜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术后护理,对比分析此2种护理模式术后康复率、术后疼痛及术后满意度。从而获取二者差异。循证护理模式通过查找大量文献,指导膝关节关节镜术后护理。相关文献报道,术前围术期止痛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患者疼痛[15];术后早期康复是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不可或缺及至关重要的一步[16];并且术后及时的心理疏导可大大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且获取较高的患者满意度[17]。本实验则采用围术期内止痛治疗,进行术后早期康复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心理。以此作为循证护理模式的切入点,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显示,此护理模式较传统的护理模式可获取更好的康复效果,并且大大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获得的较高的患者满意度,2种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已有的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18-20]。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术后康复疗效及减轻了术后疼痛,增加了患者满意度,验证了已有文献报道,并且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循证膝关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