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肾活血方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24 01:00苗国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西医骨密度

苗国辉

(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 , 辽宁 锦州 121000 )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而导致某一个部位的骨组织量减少,从而引发骨骼疼痛、骨折等症状[1]。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多发于骨折后,其发生骨质疏松的部位不仅仅局限于创伤位置,也包括其邻近的部位,临床多易使患者感觉呼吸困难、疼痛、活动能力下降,给患者带去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康复效果。临床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方式有中西医2种,西医主要通过服用维D钙片促进骨钙素分泌形成胶原,或是通过注射骨肽注射液来促进骨合成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具备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表明,患者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2]。随着中医治疗在临床上运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疾病经由中医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且治疗后不易引发并发症。本文通过对86例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医补肾活血方对他们临床疗效的影响,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分配”的原则,从我院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86例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骨与关节损伤》[3]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X线检查确诊为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2)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创伤骨折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患有骨肿瘤、甲亢、甲减、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4)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对照组男:女=22:21;年龄:52-78(64.3±2.6)岁;病程:3-42(16.9±2.9)个月。观察组男:女=25:18;年龄:50-75(64.1±2.5)岁;病程:3-45(17.1±3.0)个月。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2 方法:(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照西医传统治疗给予患者每天口服2片维D钙咀嚼片(国药准字:J20100033,生产公司:美国安土制药中心有限公司),同时每天注射1次骨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5896,生产单位: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次注射10mg,连续治疗2个月。(2)观察组采用中医补肾活血方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拟的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具体药方为:10g赤茯苓+10g肉苁蓉+10g菟丝子+10g当归+10g枸杞+10g土鳖虫+10g骨碎补+10g淫羊藿+10g红花+10g桑寄生+15g黄芪+15g杜仲+15g三七+15g何首乌+15g熟地黄+25g丹参。将所有药材与清水共同熬煮至留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对比。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分为无效、有效、显效3个方面,具体为: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所恶化;有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骨疼痛感得到缓解,骨密度有所增加,但还未达到标准密度值;显效指患者骨质疏松症完全消失,疼痛感消失,骨密度值达到标准水平。(2)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主要通过骨质疏松仪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测量。

5 结果

5.1 2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比对照组的81.40%要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5.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值为(0.918±0.065)g/cm2,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值为(0.922±0.014)g/cm2,2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值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值为(0.995±0.068)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42±0.013)g/cm2,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比较

讨 论

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在临床看来其发病机制主要有3方面:(1)患者经受创伤性骨折后,使得骨骼代谢水平升高,骨偶联合失衡,从而引发骨质破坏量比生成量要多;(2)患者常在创伤性骨折后接受手术治疗,这会导致部分骨质丢失,从而间接引发骨质疏松症;(3)术后患者多卧床休息,无法进行大量的功能锻炼,肌肉运动无法得到很好地刺激,从而导致骨细胞无法完整发挥功能[4]。当前临床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仍以抑制骨破坏、促进骨合成为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有较大概率会引起疾病复发。

在中医看来,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萎”、“骨癖”的范畴,由于创伤骨折后患处瘀阻的气血使得新血难以化生,从而引发经络不通,最终影响到行动能力。因此,一味进行骨质合成并不能治本,需先对患处进行活血化瘀,待其经络皆通时再辅以补肾,则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由文中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骨密度值都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观察组很好得融合了中西医2种治疗方法。西医补充维D钙片和注射骨肽注射液可以激活碱性磷酸酶,促进骨钙素分泌来加快骨合成,在此基础上,中医运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其药方中包含的肉苁蓉、杜仲、菟丝子、枸杞、何首乌、桑寄生等药材均具备良好的补肾功效,而当归、丹参、黄芪、红花、三七等药材又具备舒经活络、祛瘀行气的功效,将这些药材融合起来使用可使患者达到活血益气、补肾的效果,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康复[5]。

总而言之,对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西医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方可标本兼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西医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