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疼痛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12-24 01:00张玉珍游秀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张玉珍 游秀梅

( 河源市东源县人民医院 , 广东 东源 517500 )

现阶段,临床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晚期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1]。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技术越来越高,髋关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现阶段,术后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术后疼痛除了对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造成影响,同时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致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由于上述因素致使住院时间延长,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影响[2]。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划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接收的80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各40例,对照组中,有23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41岁-68岁,均值(53.41±3.42)岁;患病时间1年-4年,平均患病时间(1.63±0.52)年;观察组中,有25例男患,15例女患;年龄43岁-66岁,均值(52.39±3.37)岁;患病时间1年-3年,平均患病时间(1.57±0.48)年;在基线资料上,包括患病时间、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存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者;(2)由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者;(2)存在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4)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

2 方法:(1)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以患者病情发展状况为依据事实基本止痛,并对患者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进行指导。(2)观察组。①于患者进入病区2小时后,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叮嘱患者多关注自身疼痛,并要求医护人员将疼痛评分准确记录下来;②有效评估疼痛发生位置、持续时间、因素、性质等;③为患者讲解疼痛诱发因素、关于疼痛知识等,并引导患者将自身疼痛感受表述出来,为其介绍止痛药物作用效果、不良反应等,使患者意识到止痛药物的危害;④对于疼痛评分在2分以下者,通过倾听音乐、看书、做游戏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疼痛缓解方式:通过选取舒适体位方式或者冰敷方法减轻疼痛,每天评估1次疼痛程度,在疼痛评分为0时,评定停止;⑤疼痛评分为3-4分者,根据医嘱予以西乐葆、氨酚氢考酮等止痛药物,每天评估2次患者疼痛,在疼痛评分低于2分后,调整每天评分次数,每天1次,直至评分为0分后停止;⑥对于疼痛评分超过4分者,肌肉注射止痛药物30分钟,每天服用1次止痛药物,并评估疼痛评分,在疼痛评分低于2分时,每天评估1次疼痛,直至0分停止评分。⑦术后回至病房后,马上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6小时评定疼痛程度,以疼痛评分为依据开展相应的护理方案。

3 观察指标:准确记录每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VAS)、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判定依据为视觉模拟评分(VAS)[3],整体取值0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重。满意度判定[4]:分值总计100分,(1)取值范围80-100分,即非常满意;(2)取值范围60-79分,即满意;(3)分值在60分以下,即不满意。(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在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96小时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

5.2 2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分)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治疗,该方法有助于患者疼痛减轻,提高活动功能。近些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髋关节置换术除了影响着人工关节质量、手术效果,同时也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存在紧密联系。因为髋关节手术方法具有较大创伤,术后疼痛明显,有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后,无法承受疼痛程度,进而降低了康复训练依从性,对术后康复训练效果、质量造成影响,最后延缓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5]。除此之外,术后疼痛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床褥及肺腑感染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于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而言,疼痛护理尤为重要。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开展训练,促进康复训练效果的提高,加快功能恢复速度,同时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则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了疼痛护理。术前,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有助于患者进一步了解手术内容、治疗方法等,从而使患者负面情绪该改善,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每位患者情绪变化的关注,以便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并实施后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疾病抵抗自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患者实际病痛为依据调整康复训练状况,并与临床医师调整止痛方法,从而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6]。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96小时 VA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髋关节置换术开展过程中,通过疼痛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确保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护理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疼痛护理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生活能力越来越高,其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融入至正常生活中;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是95.00%,对照组是77.5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内容分析,疼痛护理开展前,护理人员通过于患者接触、沟通,有助于患者更加满意护理工作,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总而言之,髋关节置换术开展期间,通过疼痛护理干预,在疼痛减轻的同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并采纳。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