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9-12-24 01:00徐建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骨干髋关节常规

徐建梅

( 天津市天津医院康复病房 , 天津 300211 )

股骨干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主要由交通事故等直接暴力或者是高处坠落等间接暴力所引起,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及威胁[1]。股骨干骨折患者受伤后可能在出现肢体肿胀的同时出现疼痛、压痛等不适感,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受损或者是畸形,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给其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2]。在为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并取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效果,而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优质、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因此,就应该分析有效的护理方案[3]。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06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关实验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06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5.9±3.4)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的有22例,重物撞击的有9例,高处坠落的有15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9-70岁,平均年龄为(46.3±3.3)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的有21例,重物撞击的有11例,高处坠落的有16例,其他5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干骨折的诊断标准[4],排除有既往下肢外伤、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无法配合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

2 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其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生命体征观察、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将疾病、手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耐心、细致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及情绪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同时,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充分供应,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护理方法与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相同,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术后疼痛。同时,也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以及性质教会其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5],可以让患者尽量保持放松,进行想象并分散注意力,必要的时候应该按照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期间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出现。(2)功能锻炼。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其病情、年龄等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术后1-2天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足趾以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每天进行3-4次,每次的时间控制15-20分钟之间;术后3-7天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踝关节背伸活动,同时也应该进行膝关节被动功能练习,每天2次,每次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术后2-3周应该指导和协助患者完成膝关节主动活动训练,每天1-2次,每次时间在30分钟以内;术后4-5周可以将床上活动逐渐过渡为床下活动,练习站立和扶拐杖行走,每天1-2次,每次的时间在30-40分钟之间,功能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心急,并应该注意在骨折未骨性愈合前不能进行负重活动。(3)并发症预防与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创口,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保证伤口的干燥与清洁,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做好皮肤的清洁,适当活动患者末端关节,并做好长期受压部位的按摩,从而减少褥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3 观察指标:本次实验研究中2组患者观察指标分别为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10分之间,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术后疼痛越严重。(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7]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以及功能等4项内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3)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8]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5 结果

5.1 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比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有患者53例,其中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分别为1.9%(1/53)、1.9%(1/53)、0.0%(0/53);对照组有患者53例,其中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分别为9.4%(5/53)、11.3%(6/53)、5.7%(3/53),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x2=16.629,P=0.014)。

讨 论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在为其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成功的实施手术仅仅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第一步,想要其更好康复还需要优质、全面的术后护理[9]。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以及髋关节功能、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出现,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更快康复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10]。

康复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法,其主要就是针对患者术后恢复所实施的一项护理服务,具有着优质性和针对性,而常规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其不具有针对性,但是可以为患者提供常规的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生活护理以及照顾[11]。在为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的运用不仅仅疏导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对有关于疾病、治疗以及恢复等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病情观察以及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做好了患者的疼痛护理,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给予了患者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所以说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为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为患者更好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基础以及保证[12]。通过实验分析得知,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运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为股骨干骨折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促进骨折的更快愈合,降低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干髋关节常规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常规之外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