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手功能康复疗效观察及价值研究

2019-12-24 01:00黄晓群通讯作者刘丽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肌张力电针上肢

黄晓群(通讯作者) 刘丽平

(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 集团 ) 康复科 , 广东 深圳 518133 )

脑卒中软瘫期也称Brunnstrom I期,临床以肢体肌张力减弱甚至消失,肌肉无自主收缩功能,且无联合反应为特征[1-5]。而肌张力为实现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故重视上肢肌张力的增强,对肢体随意运动予以诱发,是提高整体预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6-7]。本次研究于2014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脑卒中软瘫期患者82例,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在手功能康复方面取得了理想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82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选为分析资料,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通过CT检查或是MRI检查确诊。用数字表抽取法分组,一组41例,观察组男:女是29:12,中位年龄(55.2±9.4)岁,中位病程(56.2±63.1)天;18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右侧病变22例,左侧病变16例,双侧病变3例。对照组男:女是27:14,中位年龄(55.5±9.6)岁,中位病程(56.4±65.3)天;19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右侧病变24例,左侧病变14例,双侧病变3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纳入标准:(1)脑卒中均为首发,病程2周-12个月,有手功能障碍存在;(2)经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侧上肢为I-V级;(3)病还必须稳定,可对康复训练和电针治疗耐受;(4)对本次实验目的、内容均知晓、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其它脑疾病;(2)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3)意识障碍者。

2 方法

2.1 观察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具体包括:(1)电针疗法。以外关、手三里为主要选取穴位,协助病例取仰卧位,应用75%酒精对局部作严格消毒处理。采取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型号:28号,规格:1-1.5寸)于外关、手三里穴以直刺手法刺入,确保G6805电针治疗仪运行正常,正极与手三里针柄连接,负极于外关针柄连接,频率设置为2Hz,选择断续波,刺激时间为25-30分钟。每周安排5天治疗,以6周为1疗程。具体刺激频率和操作时间除需符合软瘫期患者特点外,还需对患者耐受情况慎重考虑,若患者有不适感出现,自觉电流过强,电针治疗需即刻停止,充分放松,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选取低频率继续开展后续治疗。(2)康复训练。应用Brunnstrom技术所具有的多元化兴奋性促进手法,针对上肢关节做规范的被动活动运动,开展健肢随意运动方面的抗阻训练,加强针对患肢的触压、温度觉系统的刺激,促使感觉输入增强,并可起到对偏瘫侧肢体肌肉、韧带轻柔牵拉的作用;经感觉刺激训练、紧张性颈反射训练、联合反应训练等,使患肢肌张力予以诱发。每天安排1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以6周为1个治疗疗程。对照组针对所选病例单用康复训练方案,具体训练方法、疗程同上。

3 观察指标:(1)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开展评定,分数高,上肢运动功能更优;(2)采取BI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开展评估,分数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优;(3)采取Brunnstrom分期法对患者手功能康复开展评定,痊愈:恢复VI期;显效:恢复IV-V期;有效:恢复II-III期;无效:为I期。

5 结果

5.1 2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相比对,P>0.05,不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比对照组更优,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见表1。

表1 2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对比分)

注:*P<0.05。

5.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相比对,P>0.05,不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比对照组更优,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见表2。

表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对比分)

注:*P<0.05。

5.3 2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是85.4%,对照组患者手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是63.4%,观察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提升,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见表3。

表3 2组总有效率对比(n,%)

注:*P<0.05。

讨 论

脑卒中后软瘫期极具特殊性,与病变促使于脑皮质下分布的中枢系统突然丧失源自高级中枢的控制,而尚未有效建立自主控制能力相关,具体持续时间受卒中程度、脑代偿能力、年龄等多因素影响[8-9]。依据Brunnstrom偏瘫阶段恢复理论,患者病发脑卒中后,出现偏瘫的肢体肌张力呈渐进性增高、恢复显示,有共同运动、联合反应产生,继而有分离运动、速度运动、精细运动生成,直至正常运动功能恢复,此过程通常为3个月[10-11]。恢复过程可在上述任一阶段停滞,但不会出现跨越现象,软瘫期上肢功能为Brunnstrom I-II期,尽快促肌张力恢复为治疗目标[12-13]。本次研究2组均应用Brunnstrom技术行康复训练,通过引发脑皮质分布的运动细胞兴奋,进而对肌张力加以诱导,加快脱离软瘫期进程,尽快达分离运动、共同运动阶段。

而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本次观察组联合电针方案应用,针灸可引发肌梭兴奋,将冲动向中枢传入,进而使所刺激的肌肉兴奋,诱导收缩产生[14-15]。另外,对受损脑区也具程度不等的激活作用,可加快功能的重建与恢复进程,并提高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的密切联系,显著增强手功能改善成效[16-17]。有研究对不同波型电针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改善状况展开探讨,结果显示,在断续波、疏密波、连续波中,断续波作用最为理想,对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具诱发成效[18-19]。本次观察组针对脑卒中软瘫期病例,应用断续波电针展开治疗,结果示,手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中风早期,肢体多以软瘫为主,针刺为中国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本次观察组以外关、手三里为主要刺激穴位,可促气血化生,濡养肌肉筋脉,扶助正气,加快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且电针是依据神经生理学原理,经有效的电刺激,使电信号输入和外周感觉增强,将促通信息向大脑反馈,进而促大脑皮层神经功能重塑得以实现,对加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意义显著[20]。将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应用,具较高的协同成效。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肢功能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手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应用电针及康复训练方案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手功能康复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张力电针上肢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