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结合快速康复模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9-12-24 01:00冯炜炜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刀片股骨高龄

冯炜炜

(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 , 江苏 苏州 215100 )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是外科常见的骨折疾病类型之一[1-2],在高龄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常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进行治疗,但若得不到良好的护理,易产生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断裂、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5],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预后。我院选择8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结合快速康复模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判定标准;(2)行X 射线、CT 扫描等相关检查确诊者;(3)符合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治疗适应证者;(4)对本次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骨折疾病者;(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异常者;(3)合并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4)有遗传家族性精神类疾病者;(5)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将86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3名,其中对照组中,男25名,女18名,患者年龄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0.71)岁。观察组中,男28名,女15名,患者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为(68.46±0.6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行全麻麻醉,患侧置于牵引床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外展约90°,外展约45°放置于牵引架,并对患肢进行牵引固定复位,C臂机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于患者股骨大转子顶点上方约3cm 处行一切口,大小约为3-4cm之间,将阔筋膜张肌切开,并钝性分离触及股骨大转子,稍偏内侧转入螺纹导针,在C臂机下确认螺纹导针位于髓腔内后,进行扩髓操作,后转入PFNA-Ⅱ主钉,然后安装引导架。之后,于患者大腿近端外侧皮肤处行大小约为1.5cm的切口,沿水平方向钻入螺旋刀片引导针,在C臂机下,X线正位片提示螺旋刀片引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位置处,X线侧位片提示螺旋刀片引导针位于股骨颈正 中位置处,TAD在20-25mm之间。之后,对螺旋刀片长度进行测量。针对股骨外侧皮质急性扩开,将螺旋刀片击入股骨颈内合适深度处,并经由C臂机下确认后拧紧螺旋刀片。后置入远端锁定螺钉和主钉尾帽,术后常规清洗、缝合伤口,并进行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结合快速康复模式治疗,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1)术前。临床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尽快制定治疗方案,积极治疗患者内科合并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告知患者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的手术安排时间、治疗优势、围术期注意事项以及手术预期效果,主动对患者表示关怀,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多向患者讲解治疗相同病例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2)术中。临床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中麻醉、手术操作等各项配合工作,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进行处理。(3)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控制疼痛治疗,采取双下肢血栓泵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法,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形成,术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为准。定期复查。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性。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断裂、股骨干骨折、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

4 统计学方法: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关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5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髋内翻0例、内固定松动/断裂0例、股骨干骨折1例、压疮1例、坠积性肺炎0例、深静脉血栓0例,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6.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性对比(n,%)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常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进行治疗,以促进髋部功能恢复,该术型相比传统的术型,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手术体位摆放方便,患肢不受健侧肢体的阻挡,便于内收、内旋、复位、穿入导针以及扩髓等手术操作;另一方面,不需要反复调整前倾角对股骨颈定位导针进行穿刺,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再者;健侧下肢屈髋屈膝约90°,外展约45°,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和透视空间,便于手术操作,提高透视效率和质量[6-8]。

但是,由于手术是一种有创操作,术后患者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变得致密,弹性降低[3-6],围术期间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若疏于对患者的护理和服务,则易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不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近年来,快速康复模式在近年来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应用,通过利用先进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和护理技术手段,优化临床护理措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积极调整内科疾病,消除负面情绪,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使患者尽早进食和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促进病情快速治愈。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牵引架复位PFNA-Ⅱ内固定结合快速康复模式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仅为6.9%,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刀片股骨高龄
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骑乘式割草机刀片制动时间检测方法探析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剪羊毛机的使用技术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