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6 08:53陈杰柱李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培育

陈杰柱,李雪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浙江义乌 322000)

习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好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该项目成员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育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摸准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连接点,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的方法,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该研究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2016—2018年间多次组织展会、义教、“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2018年10—11月期间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6份。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共有688人,占样本总量80.4%,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168人,占19.6%。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前期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的材料,调研结论如下。

1.1 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呈现,需要找准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和利益的交汇点,结合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能价值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体验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内涵。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学生们更愿意以哪种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有72.5%的学生选择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2 志愿服务是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愿体验、自我教育”过程中,更能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笔者在深入展会志愿服务现场调研时,有学生谈道:“以前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都觉得很空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现在我们结合志愿服务,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互帮互助,真诚友善,在赞扬和激励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学们的体验更加深刻,也就容易记住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比未参加过的学生比例高出12.6%。在问到参加志愿服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认知的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时,72.6%的学生认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具体体现;有70.4%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能够提升学生对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知;有81.7%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责任意识、诚信友爱的道德品质。其原因也在于志愿服务能够让学生更加近距离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等的认知和理解。

1.3 志愿服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更有亲和力

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更加时尚,紧跟时代,也更加“接地气”,如在“五水共治”志愿服务宣传时,学生们采取了主题文艺演出、文化创意展出等形式,生动形象,吸引力强,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2 该校通过志愿服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自1999年独立办学以来,志愿者工作就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以志愿“六进”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型展会服务和“校园啄木鸟”行动为主要载体,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

2.1 志愿管理,注重建立健全服务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规范该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管理,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志愿者之校”建设,学校2017年出台了《义乌工商学院学雷锋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为该校志愿者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2 志愿文化,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大局

志愿者工作被写入学校党委下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以党带团,以师带生,以老带新”的志愿者文化培育机制,以及“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

2.3 志愿培育,全力推动“实践”搭台“专业”唱戏

学校通过对全年承担的大型展会、赛事等服务项目的系统性梳理,目前已实现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与志愿服务的紧密衔接。例如,文博会与创意设计、旅博会与人文旅游、进口展会与外语外贸、电博会与电商专业等相互结合,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2.4 志愿考核,倾力实现“实践”向“学分”兑换

为将学生志愿服务表现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学校制定了志愿服务表现与专业实践成绩的转化办法,并将志愿成绩与德育实践课程学分考核挂钩,积极推动志愿成绩与专业实践成绩及德育学分间的有效转化,仅2017年,全年共完成近1 500余名学生的志愿成绩考核和德育学分转化。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2.5 志愿培训,致力打造“课程+师资”双保障

目前已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志愿者培训课程系列,包括礼仪培训、英语口语培训、急救知识培训、办公软件培训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较强责任心和公益心的志愿者培训导师团队。

2.6 志愿行动,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志愿 “六进”服务为主要内容,每年开展各类专项志愿服务60余批次。仅大型展会(赛事)服务项目,累计每年上岗2 000多人次,服务时数6万多小时,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培育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