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调试分析

2019-12-26 08:53申新洪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研究生辅导员

申新,洪峰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目前,在高校扩招、专职辅导员人员配备紧缺的情况下,聘用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中提到,辅导员的角色主要是 “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但是,由于研究生自身还处于专业发展的学习阶段,因此在高校中有着学生和辅导员的双重角色。

1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角色是人社会规定性的体现,多重、变动的角色构成了人的权利和义务存在及其变化的基础”,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行为的变化。人的行为具有两重性特征,即“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有意识行为”主要是指主动的、可调节控制的,以“目的”为基点产生的行为;“无意识行为”主要是指未经过预料的、不自觉的,以“本能”为基点产生的行为。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有着学生与辅导员的双重角色,不同的角色定位规定了不同的角色期望,产生不同的角色行为。当把其两重身份与角色行为进行交叉时,就会呈现出关于其角色与行为变化的象限图 (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第一区域主要是指学生角色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学习生活,需要有意识地产生学生角色行为,具有“自主”性特征;第二区域主要是指学生角色的成熟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角色期待”已然内化于心,“角色行为”外化于行,具有“直觉”性特征;第三区域主要是指由学生角色向辅导员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角色和辅导员角色的期待、认同、处事方法、行为相互交叉碰撞,具有“养成”性特征;第四区域主要是指辅导员角色的成熟阶段,研究生已经完全认同辅导员身份,了解辅导员角色的期待和处事方法,具有“习惯”性特征。

2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的冲突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一个动态性、发展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与辅导员角色之间的重叠与转换,往往发生在象限图的第三至第四区域。作为高校的在读研究生,不仅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以朋辈的沟通方式了解学生之所想、所为,还能够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真正做到“言传”与“身教”并行。但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的双重性也带来一些冲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角色认知不深入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是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领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需要明确教师的职业守则,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锻炼敏锐的政治意识,知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些认知方面的素养往往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认真的思考逐渐沉淀养成。但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进一步厘清身份角色的教育相对缺乏,因此导致其对双重角色的认知、辅导员角色的认知不够透彻。

2.2 角色扮演不得力

角色扮演指的是“基于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根据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与要求采取相应的行动”[3]。由于对角色认知的缺乏,大部分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工作的“养成”阶段都会出现角色扮演方面的困惑,如与教师相处时,是以虚心求教的学生身份还是平等沟通的教师身份;与学生接触时,是以朋辈的视角还是管理者的视角;为学校、学院处理事务时,是以学院培养者的立场还是参与者的立场。双重角色的交织与重叠往往致使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扮演存在模糊、混沌的区域,不能有效地进行转换,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阻力,也降低了处理学生事务的效率。

2.3 角色建设不完善

每一种角色都有着相应的角色期待,角色认知的深入、角色扮演的得力都能帮助自己、他人树立角色威信,进行角色建设。一方面对研究生自身而言,由于辅导员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要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学业。同时,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选拔、聘用等方面并没有设定专业的限制,部分理工类专业与辅导员工作相关度较小,且就业出口路径较窄,从而让其的角色认同感降低,从内部产生角色建设的缺失;另一方面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学生身份已经固化,思想政治引导、事务处理等方面经验的不足会进一步削弱其角色建设的牢固性与权威性。

3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的整合与调试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是集内部与外部矛盾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化解冲突是实现其角色定位的根本途径,这既影响到高校学工队伍的建设质量,又直接关乎研究生的个人发展。

3.1 高校层面:完善制度,明晰权责

3.1.1 设置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选拔聘任“门槛”

完善选拔与聘用机制,不仅需要在规范和流程方面下功夫,还要考量研究生专业与辅导员工作需求的契合度。若研究生所学专业与辅导员职业契合程度高,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科类专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研究生实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专业发展,如物理学、数学等理科类专业。

3.1.2 区别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培养“道路”

从理论培养方面,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的过渡阶段,高校应加强横向培训,专门完善对这一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组织沟通等能力的提升,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4];在实践培养方面,学工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轮岗助理职位,在本科四年级阶段给已经确认将要从事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外,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相较而言,从资历、背景、经验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设立差别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会优化工作效果。

3.1.3 打通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就业“出口”

部分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三年学习阶段花费大量精力用在学生工作方面,自身专业并没有修读精深,就业途径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若高校能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实现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与专业辅导员就业方面的贯通,则有利于研究生的发展。

3.2 学生层面:整合调试,提升素养

3.2.1 利用双重角色的“利刃”

学生与教师双重角色对于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如何取长补短,如何利用好每一重身份的优势、规避身份的弱势值得思考。比如:如何发挥好年轻人紧跟时代潮流、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如何搭建好朋辈之间沟通零隔阂的桥梁。

3.2.2 唤醒角色过渡的“调试器”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从“养成”阶段到“习惯”阶段,一直处于角色矛盾与适应交织的状态。研究生更应该利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明确角色认知,并将认知付诸实践,以内部动力完成角色的适应、转换和建设,从而减轻矛盾带来的弊端。比如,把握好科研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出现工作与学习“一边倒”的情况;找准与学生、教师之间沟通的方式方法,把握尺度,正视底线和原则。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研究生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