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策略阐释

2019-12-26 08:53潘文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少数民族新疆

潘文丽

(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为了给现代化社会输送满足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力度十分重要,其是提高学生民族精神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为此,相关部门需给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充分发挥出,为我国现代化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铺垫。该文主要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

1.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间的关系认识不明

宗教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吸收马克思主义知识有较大影响。当问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宗教信仰是否矛盾时,有的学生认为是互相矛盾的,其二者的世界观是不同的,有部分学生认为不矛盾,两者能够同时存在,还有少数学生未表明观点。从此能够看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需加强宗教观和唯物论教育[1]。

1.2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同问题

可以说,情感教学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方法,还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有效方法。当问到学生同教师关系怎样时,诸多学生表示很少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通常情况下只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找教师,同教师的关系也就维持;另外只有小部分学生表示常常同教师沟通与交流,且同教师有良好的关系,其他学生表示自身根本不同教师沟通与交通,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同教师沟通较难,如此下去就不愿意主动的同教师交流。此种结果非常不乐观,凸显出了师生间的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诸多学生表明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爱心[2]。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欠缺针对性

一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未给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度重视,欠缺针对性,并未将新疆地区的特点展示出,为此逐渐丧失掉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表示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同当下社会发展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表示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少数学生并未发表意见。

1.4 考核手段不当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已经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效用与价值,但在实际学习中却未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出现此种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思政理论课教学考核手段不当,同此类课程修与性质不符。正因如此造成学生在课上听讲与记忆,与临考前的复习巩固便能够轻松过关。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只把这些当作学习任务而并非是从丰富自己的世界观角度入手来学习。可以说,这是当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思政理论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不能简单当作知识课,在教学目标与大纲上此类课程的宗旨与性质皆能得到一定反映,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将其当作普通课程来教授。考核也是如此,以试卷考试为主。单一的考试模式导致学生认为及格即可,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少有人考虑学习的具体效果。因为考试成绩决定了一切,进而导致学生一味追求思政课考试成绩,思政课教学的真正目标却无人关注。

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十分重要,其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基础,也是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为此,相关部门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以下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策略。

2.1 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综合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前制定好课堂教学内容,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其内心情感,给予学生的情感需求高度重视,尊重学生们的风俗与习惯。其次,加大教师团队培养与管理力度。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培训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2.2 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首先,给予学生分层教育高度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不同导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需防止一刀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列宁提出,在基本问题方面务必要坚守原则,但对居民习惯的传统风俗要迎合与宽容。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有效引导,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大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将抵触情绪消除掉。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同他人交流与沟通,加强汉语水平。最后,教师需全面掌握大学生内在需求与愿望,另外重视学生的思想困惑,促使学生健康稳定发展[3]。

2.3 拓展教育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增强对新疆文化、宗教以及历史讲解。给予学生宗教信仰足够的尊重,全面发扬宗教内尊老爱幼等观念,但在政治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员表示不能妥协,要求学生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一些外来势力的侵扰。其次,在全面应用全国统一教材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材,以便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与掌握。最后,添加榜样教育内容。特别是选择新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人物当作榜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4]。

2.4 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首先,转变过于教育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人员从讲解者的角色转变为沟通者的角色,实现情感和认知互相融合。其次,大力拓展与丰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家乡基层工厂、社区以及农村进行调研和走访,把自身所学内容通过宣传教授给地区相对滞后、知识流通慢的偏远山区,保证边缘少数民族学生也能接受前沿思想,让其感受到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实效性。另外,还需加强对边远山区的支教事业,让更多优秀的人才下到地区教学,让该地区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教育,为提高其核心素养做铺垫[5]。

2.5 推动考试改革进程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怎样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手段,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理论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有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同汉族学生相同。主要分三种,其中包含开卷、闭卷以及论文。重点依旧是闭卷,论文与开卷依旧为辅。弊端考试的缺陷上述已经有阐述,而论文与开卷考试的不足也非常显著,如学生日常课堂学习毫无压力,不注重日常学习,考试翻阅资料找答案即可,整体效果不如闭卷考试。若想切实优化考试问题,需加强理念创新,集思广益,不断开发新的考试形式[6]。新的考试形式同思政理论课的整体要求相同,一定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延续传统考试方式的优势,优化其不足。思政理论课考试的具体目的在于对学生是否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等进行检验。

2.6 加强学生心理素养培养

需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需求以及行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其中包含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有效处理学生关心的好比荣誉、恋爱以及就业间的矛盾等,积极消除学生的失望感与空虚感,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到自信、自尊,做生活的强者[7]。

2.7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实践证明,所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其学风与校风皆有良好表现。为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需组建大学生艺术社,成立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构建围棋俱乐部、纸牌俱乐部等,成立啦啦队、辩论队等组织,办好学校宣传栏和阅报栏。需高度重视的是定期公布一些重大新闻,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另外又要将校内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出,提高学生危机意识与压力,引起师生注意,让所有师生一同努力,给学校提出有效建议的学生或是教师给予一定奖励[6]。

3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切实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需从多方面入手,如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等,来优化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到新高度。

猜你喜欢
理论课少数民族新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疆多怪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