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演奏的口内技巧探讨

2019-12-26 08:53罗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吐音颤音字音

罗乐

(贵州省毕节市文化馆,贵州毕节 551700)

笙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受到了社给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笙的乐器、演奏技巧、曲目创作风格也在不断地改变,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发展的速度也十分快。在笙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下,笙的演奏技巧变得越来越丰富,而笙演奏理论体系也在逐渐的构建。在笙演奏技巧当中,口内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有吐音、颤音、呼舌、碎吐、花舌,该文对这些口内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吐音

1.1 单吐

单吐又被称作是单舌吐音,技巧方法较为简单,易掌握。在吹奏吐音的时候,舌动作与说话中舌动作比较相似。单舌吐音由分为三种,分别是软单舌、中单舌以及硬单舌。

1.1.1 软单舌的吹奏方法以及在演奏中的运用

以下是软单舌的吹奏方法:舌肌肉全部放松,舌尖与上颚相抵,利用气息冲击,自然伸开舌尖,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冷”字音。在吹奏软单舌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首先,对舌尖的位置要有严格的掌控,舌尖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在上牙床以上,并不是在上牙床上,并不是在上牙与上牙床之间;其次,与气流要有有效的配合,气流的出入要通常,不能阻死或者隔断气流。

软单舌的吹奏效果时曲调各音之间更加流畅、干净,在连续进行同音的时候声音更加清晰。例如,在《红花遍地开》的曲目中,第一段的吹奏就使用了软单舌,而第一段比较抒情,与此可见,软单舌具有柔和的吹奏效果,在抒情、歌颂等乐段中比较适用[1]。

1.1.2 中单舌的吹奏方法以及在演奏中的运用

在吐音演奏中,中单舌是最基本的。以下是其吹奏方法:舌尖的位置放在上牙与上牙床之间,利用气息冲击,突然伸开舌尖,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打”字音。

通常在中速乐段中比较适用中单舌,并且在该类型的乐段中所吹奏出现的音乐效果为威武雄壮的、歌唱性的、亲切的。例如,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曲目中,第一段前部分的吹奏对中单舌进行了大量的使用,将雷锋的榜样精神以及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充分地表现出来。

1.1.3 硬单舌的吹奏方法以及在演奏中的运用

在吐音演奏中,硬单舌具有特殊的效果,与其他的吐音相比,具有一定的结实性,并且短顿而有弹性。以下是其吹奏方法:舌尖的位置要在上牙与下牙中间,并用力相顶,提起横膈膜,用足气,突然伸开舌尖,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邓”字音。

通常在快速的乐段以及热情奔放的乐段中比较适用硬单舌,硬单舌吐音还运用在需要特别强调的音效中。例如,在《天山的节目》曲目中,使用硬单舌对初始的四个音进行吹奏,将天山节目的浓烈气氛以及天山人的喜悦充分地表现出来。

1.2 双吐

双吐又被称作是双舌吐音,是在但舌吐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如果但舌吐音无法满足演奏速度的要求,那么就使用双舌吐音完成演奏。双舌吐音由分为三种,分别是软双舌、中双舌以及硬双舌。

1.2.1 软双舌的吹奏方法

在软单舌的基础上发展出软双舌,软单舌在吹奏的时候仅仅是舌尖需要完成相应的动作,软双舌在吹奏的时候是舌尖与舌腰需要完成一定的动作。以下是其吹奏方法:舌向上自然卷起,舌尖与上颚相抵,利用气息冲击,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冷”字音。在舌尖放下的同时发出“跟”字(舌腰位置)音[2]。连续读这两个字,会发出“冷跟冷跟……”这就是软双舌的吹奏音效。

1.2.2 中双舌的吹奏方法

在中单舌的基础上发展出中双舌,其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通常在快速乐曲和多音符拍子的吹奏中使用中单舌和中双舌的吹奏方法,中双舌吹奏出来的音乐效果十分结实、清楚且饱满。以下是其吹奏方法:舌尖的位置放在上牙与上牙床之间,用力相顶,利用气息冲击,舌尖突然离开,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打”字音。在舌尖离开的同时发出“嘎”字音。连续读这两个字,会发出“打嘎打嘎……”这就是中双舌的吹奏音效。

1.2.3 硬双舌的吹奏方法

在硬单舌的基础上发展出硬双舌。以下是其吹奏方法:舌尖的位置要在上牙与下牙中间,并用力相顶,利用气息冲击,舌尖突然离开,然后与声音相结合发出“邓”字音。在舌尖离开的同时,舌腰贴拢上颚,并利用舌与气流的弹性,发出“更”字音。连续读这两个字,会发出“邓更邓更……”这就是硬双舌的吹奏音效。

1.3 三吐

单舌吐音与双舌吐音一同构成三舌吐音,与单舌吐音、双舌吐音一样,也分为三种,分别是软三舌、中三舌以及硬三舌。三舌吐音主要适用在具有激奋、欢快等情绪的乐曲演奏中,特别是长时间且连续的使用舌吐音吹奏,具有更佳的效果。

2 颤音

在笙的演奏的过程中,颤音十分重要,颤音的演奏方式多种多样,民间笙演奏主要用的是气颤音、腹颤音、舌颤音以及喉颤音等方式,而不同方式所演奏出来的音效也是不同的。在笙演奏的时候,为了使音乐色彩和音乐线条更加强烈更具有歌唱性,颤音演奏不可或缺。在呼与吸的长音中控制小腹,通过腹肌的扩张与收缩运动,对腹部力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气流浮动有规律地进行,在浮动的过程中气息不发生间断,进而使强弱气浪、波动十分均匀的产生,这就是颤音的运用方法。颤音在气流的作用下使笙簧片发生音响,主要有拉弦乐器揉弦的波浪音、类似声乐的颤音。

拉弦乐器揉弦激发虽然和笙演奏颤音所产生的音响相似,但是在震动原理上还有所不同。拉弦乐器所产生的颤音主要是围绕主音上下对称进行轻轻地按揉进而发出音波,然后利用手指的上下不同揉动,使发出的音波在震动频率上存在细小的高低音变化,这些变化差异在手指的控制范围当中在听觉上不会影响音准。笙的腹颤音在分类的时候根据音乐声学中的发音体进行,属于配合发音法。和一些西洋管乐相似,在使用腹颤音的时候不会产生高音变化。笙演奏的腹颤频率只能是对腹部通过气流大小合理运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在声音强弱上形成鲜明的变化对比,演奏出来的音符在高音上没有变化。因此,在演奏笙的过程中,腹颤音运用需要稍微豪放夸张一点,不然颤音不会产生明显的音效,进而无法将音乐内容有效的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和拉弦乐器具有较大的差别。

3 呼舌

在笙演奏中,呼舌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演奏技巧,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音乐形象,其音色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形象塑造效果、特定音乐场合设定效果等,一般来说十分丰富,如行云流水一般,通常在细腻情感的表达、诗情画意境界的体现、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描绘、鸟儿翱翔等演奏效果中使用。

在笙各种口内演奏技巧中,呼舌是唯一不需要腹部发生运动而是通过鼻子正常呼吸与口腔内部运动有效结合的一个演奏技巧。呼舌演奏技巧就是利用呼吸的均匀性,使笙发出较为连贯且柔和的碎音状的声音,然后演奏出美好的旋律,呼舌的演奏效果和弹拨乐器的轮指演奏效果以及拉弦乐器的抖弓演奏效果相似。呼舌在发音的时候主要是依靠口内的唇、舌、腮、喉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通过连续运用舌根部与喉,将舌与喉快速伸缩运动所产生的吸气传送到笙当中,从而发出碎音。大音响的舌音发音,主要是根据舌与下颚的不断运动,使口内运动最大限度地进行,来回动作产生最大的气流,鼓动簧舌最大限度地发生音量[3]。想要发出更大的音量,可以使喉带动下颚一同发力,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音乐表现力也十分的强。在演奏的过程中,想要较好的完成呼舌,必须要保证口腔呈放松的状态,呼吸一直保持正常,从而形成一种十分自然的状态。双唇之间的运动动作不可以过大,使用漱口动作,完成气流来回地收缩与扩张,从而在口腔当中最大程度上产生气流压力,并且不受呼吸的影响。

4 碎吐

在双吐的基础上完成碎吐。碎吐当中的“碎”字的意思可以理解成零碎,快速且均匀地将一个完整的长音由“吐”“苦”两个音节断开,从而改变长音音色,产生另一种音效,就像雪花漫天飘过,在地上洒落。碎吐技巧的重点就是口内不要有较大的动作,舌尖要微微收回,在口内舌的速度要快并且密集不间断。基本上在慢板中使用碎吐,有时候也会产生强奏碎吐,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持续均匀地吹吸气息并且要具有连贯密集的颗粒性以及音色的饱满度。

当碎吐口内技巧与气息之间发生碰撞的时候,因为气息连贯性的特点,相邻同音基本上在作品中表现不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奏者通过自身的演奏经验,在对音乐效果不产生影响且与乐曲意境相契合的时候,可以将打音点缀轻轻地在相邻同音处加入,进而对缺陷进行弥补。这样不仅对相邻同音难以体现演奏效果的难题有较好解决,还使段落的主次层次更加有序,乐句更加分明。

5 花舌

在民间对花舌有一种俗称就是“打嘟噜”,主要是在长气流的作用下,使舌平均且有频率的快速上下抖动,进而产生碎音,因此,要放松舌头上的肌肉,使舌头与上颚相抵。花舌具有十分丰富的音响效果,对吹吸均匀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笙的口内演奏技巧中最具有难度。花舌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如果作品比较激昂,那么爆花舌经常出现,对音乐气氛具有更好地烘托,花舌有时候在慢板中会连续出现,将曲风的委婉细腻表现出来[4]。演奏者在笙演奏的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不同需要,对乐曲风格、节奏、情绪以及速度有充分的掌握,从而演奏出更加贴切更加动人的作品。

6 结语

在当前所有的笙作品演奏过程中,基本上都需要使得口内技巧。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笙演奏者,必须要对口内技巧的运用有充分、准确且熟练度的掌握,进而将乐曲的内容以及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更加自如、更加精彩地表现出来,将优秀的乐曲更好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推动笙的发展、继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吐音颤音字音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长笛演奏与教学中的颤音研究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沈括识音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