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挥

2019-12-26 08:53谢大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教学模式

谢大锐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明光镇顺龙松山完小,云南保山 679103)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将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每一名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学校存在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比较具体、生动形象、易理解,这使得许多小学生觉得它枯燥无味,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学习效果不佳。

1.1 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畏惧感

对于一些数学学起来相对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会觉得数学学习起来难度更大,遇到的问题会更多。学习上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这样的畏难心理加剧了他们消极情感的增多,在课堂上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那样与教师有良好的教学互动,甚至不愿意教师提问他们,害怕出错。课上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难以全心地有效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慢慢会导致恶性循环,使他们的数学学习陷入更差的境地。

1.2 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讲,他们听,课堂学习起来比较被动。学生做不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处在一个兴趣低下的状态中。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作指导,又缺少了学生的充分参与,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陷入了更加枯燥乏味的境地,影响了教学目标任务的有效完成。

1.3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对数学学习消极对待,学习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积极性投入程度不高,这都制约了他们的思维深度。也导致他们对数学的概念定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不能拓展其解题的思路,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2.1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兴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展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模式陈旧、根本无法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也无法在教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是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创新上,不能忽视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等内容,更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上,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认真分析所任教年级的学情、综合参考和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与自身的优势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为了切实保证教学模式创新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师应俯下身子、积极听取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已反馈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及时调整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教师最好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将引人入胜、吸引人注意力的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分成多个小组,然后以每一个小组内任意的一名同学作为起点,当这名同学说出“2”这个数字时,按照顺时针方向在小组内要求所有成员说出2的倍数,凡是输出倍数不重复、并且最多的小组获得最后的胜利。当学生熟悉这一规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纪律的完成3和5的倍数游戏,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要积极进行表扬,对于游戏过程中表现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鼓励,最后就是对2、3、5的倍数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纳。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方式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2 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以考试、各种测试作为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缺乏完善性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很多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成绩第一的理念,同时也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方式多样、形式各异的教学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达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目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再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习能力,这样不仅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多样性的教学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的高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教学评价模式。

2.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身上随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兴趣就会不断地发生转移,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准确探寻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和强化学习兴趣,必将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有的学生萌发了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及时的诱导和激发,很容易导致他们的这些兴趣发生自动转移。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愿意动手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绘声绘色的学具,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教学任务,会让学生倍感兴趣,并且能够全面激发和驱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当学生有了对角的初步认识后,就是可以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断增加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对于遇到困难就发愁的学生我们可以激励他,在得到教师的提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积极开展拓展教学的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小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延伸,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语文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的发挥。把课外兴趣活动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积极构建立体化的数学教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完比例的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取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测量,学生会选取较高的物体测量其高度,像楼房、旗杆、大树、电线杆等。但这些物体都是学生不能直接进行测量的,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比例内容知识运用到这次生活实践之中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之中,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增加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奥数专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奥数内容的学习探讨,这对于提升那些对数学有爱好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对数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才能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专注听讲,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才能使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财富。同时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求知欲,会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优化课程安排。这就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逐步地改进和增强,这些都对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猜你喜欢
调动积极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调动学生情感 提高课堂效率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