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情景与家校联合对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2019-12-26 08:53梁翠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后进生德育小学生

梁翠娥

(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八小学,广东广州 510470)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信手拈来,只要稍加塑造,就可以编织成一张道德教育网。但同时,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我们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则要坚持一个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妄图以开展一两个活动就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道理,然后就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年纪小,好动、对什么东西都有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什么都想摸,对是非分辨不清,对一些坏行为,模糊知道做了不好,但还是控制不住去做,即使真明白了,也不懂得该怎么做,不经过教师反复的叮嘱,耳听面提,是不能内化为行动的,更谈不上升华为自觉行为。

1 教育情景,德育教育寓教于活动、时间相结合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而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许多的主题和数据材料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巧用、善用,则让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事半功倍。如在《传承中华民族好家风》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事先进行调查:孩子们,有哪个爸爸妈妈不知道你的生日的吗?爸爸妈妈为你庆祝过生日吗?生日送什么礼物给你?当同学们热烈讨论收到什么礼物最高潮时,教师话锋一转,父母为你们庆祝生日,你们多高兴,那请问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最后通过两组数据的结果对比,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父母视我们为最珍贵的礼物,那你又回报了你父母些什么呢?”(1)当父母还没吃早餐就送你上学时,你该做些什么呢?(2)当父母下班很累很晚还要为你做饭时,你该做些什么呢?(3)当父母大冷天在学校外面等接你放学时,你该做些什么呢?(4)当父母生病了,你又该做些什么呢?这时候,当教师徐徐播放孤儿的图片,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通过讨论、观看视频,把父母对自己的爱、无私的付出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们被触动的内疚升腾到最高点,产生要立刻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的时候,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布置实践作业:为父母或者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理论、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人类的孝悌、仁爱、正直、善良、勇敢和担当深深扎根在孩子、班级、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骨髓里、血脉中,这就是德育教育的魅力。

2 家校联合,双管齐下,形成德育教育张力

儿童的德育教育,不能单方面行动,只有学校和家庭,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原则一致,两者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能达到双赢。可见,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对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度起到至关重要的教育,很多教师们都说,在学校,孩子是那么友爱、守纪律、文明诚信,但只要家长的坏行为一示范,我们的努力差不多付之东流。所以,我们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家长道德行为培训,让家长的道德素养提升;而教师也要对任教孩子的家长的职业、受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对孩子的宠溺程度等各种状况有所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争取到家长的配合,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效度的关键。

曾记得又一次开家长会,家长们坐在自己孩子的身边共同聆听专家 “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讲座时,孩子们见到家长的兴奋,家长们见到孩子的万种表现,使整个课堂像一锅沸腾的热粥,更有几个平时捣蛋的孩子更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班的后面上蹿下跳。尽管班主任在不断地提醒大家要注意纪律,不要说话,但收效甚微。终于,讲座好不容易听完了,轮到笔者讲话时,笔者站在讲台上足足一分钟没有出声,渐渐觉得奇怪的家长都望向了讲台,这时候,笔者没有责怪也没有批评地说:“很多家长很不愿意来开家长会,以为家长会就是告状会,但我今天说,家长会不是告状会,是让大家真实地看一眼你的孩子跟你在家里看到的是否一样,在座那么多的家长,也有好几位的老师,我们的孩子尚且如此的活泼好动,那么大家试想,当堂上只有一个老师在管的时候,老师是要想多少的办法和花多少的时间才能把课上好?所以,我们今天听这个讲座非常的必要。”接着,笔者大力列举表扬了几个在开会时候比较认真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赞扬了几个把有靠背椅让给父母坐而自己坐小板凳的学生以及好几个在提醒自己孩子纪律的家长。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表扬往往比批评的效果更佳,只有真正让家长真正地明白到自己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自身的言传身教的正面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才会与学校的教育产生共鸣,才会乐于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特别是笔者刚刚布置的相关实践活动,才会持之有效,否则,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活动。

3 教育要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才能一个不拉下

德育教育最大的难点不是怎样去创设教学情景,也不是如何去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而是想办法寻找班里后进生的突破口,转化他们。由于这些后进生长期以来因为学习或者品行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而且后进生的毛病也相对比较多,多动、纪律相对较差、喜欢打闹和运动,渴望得到别人的注视却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爱表现自己却容易失信于人,不稳定性更大,长期被各任课教师重点看顾,故而稍有风吹草动,他们的叛逆性和反抗心理就更强,所以老师的爱之深,恨之切,也往往造成更恶性的循环。故而,我们要转化后进生,就更要有十二分的爱心和耐心,同样的要求,一般的儿童讲一两次就可以,但面对后进生,我们短短的40min或许要分一半时间去提醒、纠正、监管他们。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进行后进生德育教育的时候,要针对每个后进生的特点,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每个后进生的切入点,在把握尺度的同时投其所好,与他们做“好朋友”“好哥们”,一步步把他们拉回来,不再让他们成为好学生眼中的差生,不再让他们成为家长眼中的坏榜样,我们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用进步带动发展,用成功换取蜕变,如:我们三年级有一个全校“闻名”的李炜同学,家庭环境复杂,且父母已经出国,属于留守儿童,他曾因为被绑架过而对周围的环境有异常的敏感,也经常能揣摩教师的心理和理解教师对他的要求,但他总喜欢去黏着教师,有事没事就在教师的眼皮下晃动,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只有先挖掘到他的闪光点,如性格开朗、喜欢帮教师干活获取别人的好感得到表扬等,然后利用这些优点在课堂、课余多提问,多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每完成一个给他一点小奖品,树立他的信心、消耗他多余的精力,作业也相应降低难度,提问他的问题相对较低,甚至“帮助”他拿到纪律好而见面作业的次数的奖励,改卷的时候相对放一下“水”,让他学习有所提高,用智育的发展带动德育的发展,第一学期考试还拿了60多分,效果很是明显,第二个学期德育发展有明显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重要,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克服重重的困难,冲出层层的困惑,用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引导孩子避开红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猜你喜欢
后进生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