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12-26 08:53申屠珍贝宣毅周厚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寝室室友心理健康

申屠珍,贝宣毅,周厚余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社会高等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寝室作为学校中学生活动的群体,不仅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区域,更是实行生活教育的优势空间。我国高校数量庞大,大学生均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和不同教育成长环境,现在大多数高校采取随机方式分配寝室,每个寝室的人互不了解,生活习惯不一,在适应磨合阶段会产生许多问题,甚至衍生严重的后果。寝室文化是在几个智力水平相当,但性格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思想体系,寝室文化显著特征是寝室内部各元素协调和融合。高校优秀寝室文化的构建,是一种健康价值目标体系的形成[1]。寝室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够改变寝室氛围、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宿舍里每个人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对于心理与生理正处于成熟期的大学生来说。

1 大学生寝室存在的问题

1.1 寝室成员出现矛盾概率逐年上升

生活摩擦造成各类矛盾层出不穷,极端案例(如高校寝室投毒案、凶杀案等)发生数量逐年增加,甚至有众多网友跟风表示“谢室友不杀之恩”。从表面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忽视寝室人际关系的态度,从深层挖掘,这种表象折射出的是大学生对环境的盲目信任,心智不稳定,没有危机意识的表现,而种种现象也都表明了高等院校寝室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匮乏。

1.2 人际交往呈现“冷漠化”

现代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为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利与弊,从表面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虚拟世界的联系,实际导致了现实中无话可说的现状,人们慢慢习惯把虚拟世界当作自己的保护膜,不愿意在现实中表现真实的自己。现在在各类别学校当中非常明显存在此类问题,而大学寝室尤为明显在大学生寝室中,每个人沉浸在手机世界中,宁愿和远在异地的人聊天也不愿意和室友交流,因此也常有人说“人和人之间隔了一面叫手机的墙”,在这一点上,男女寝室又有所不同: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容易和室友交流,诉说心事,更加注意维持寝室和谐,寝室氛围却常常没有男生寝室和谐。因为女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相较男生会偏向感性思维,更容易陷入苦恼[2]。但是,男生寝室的问题在于会直接将寝室作为“第二网吧”没有投入过多的情感。人际交往中的冷淡阻断了寝室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建立最基础的寝室人际关系。

1.3 寝室问题处理“情绪化”

新世纪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时,往往缺乏较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与人交往中经常出现“情绪化”,出现问题时选择沉默、无视,或者“以怨报怨”等消极方式。在大学生中还会存在特殊例子,比如家境贫困,学习困难等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欺压,内心自卑,长期的积压情绪,更容易在某个时机爆发。这些细枝末节都在破坏优秀寝室文化的培养。

2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寝室文化建设的方式

该文中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与寝室文化相辅相成,旨在建设以“共创文明小家,构建‘称心、一心、交心’”为主题的寝室文化[1]。

2.1 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第一阶段:“称心”

“称心”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其要点又可分为两点:第一,寝室环境舒适。建设让大学生感到舒适的环境关键不仅在学生本身,对寝室管理者也做出了适当的要求,如寝室基础设施是否完整,整体设计是否符合大学生生活的要求等,学校作为寝室管理者也要适当“放权”,将寝室的权利还给学生,而学生本身要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将为数不多的个人区域打造成让自己满意的场所;第二,寝室生活基本和谐。室友相处包括方方面面,保持寝室和谐中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室友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我们不能强行要求所有寝室的人际关系都是良好的,但人际关系又是建设寝室文化的一大重点,因此,我们在第一阶段的要求是保持基本的人际关系,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寝室室友之间在一定的空间内正常的生活学习,互不干涉,基本没有争吵或者亲密交流的一种状态。

2.2 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第二阶段:“一心”

“一心”相较于“称心”是更进一步的阶段,“一心”的目的在于创造良好寝室氛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致力于将零散的寝室人员打造成一个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小团体。从“一心”观点出发,本文将从两方面阐述实行措施:第一方面,寝室内部严谨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寝室的规章制度,包括寝室内部成员协商拟定的日常准则还有高校作为寝室管理者做出的统一规定。严谨的寝室制度可以制约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律能力,在琐碎小事中慢慢转化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建立“我是寝室一分子”的集体精神,也为生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标准化依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寝室规范,影响了其他室友,只有严格按照寝室规定才能和平相处[3]。比如,寝室卫生打扫问题,有合理安排表的寝室人际关系和卫生状况普遍比没有安排表的寝室要好,该举措应该在男生寝室更加严格实行,有些男生寝室的卫生状况十分糟糕,始作俑者常常不会考虑他人感受,卫生问题日益恶化,其他问题纷至沓来,对寝室内部文化建设影响恶劣。

除此以外,在生活作息、经济利益上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晚间熄灯时间寝室必须保持安静,在水电费上实行“一寝一交”,设立寝室公用金用于寝室的一切公共支出,实行“底线惩罚”明确浪费水电者的惩罚制度等。第二方面是由学校组织的寝室的有关活动,寝室中的各种矛盾究其原因是室友之间交流不足,小问题日益积压成为大问题,既然室友之间不愿意主动进行过多交流,作为寝室管理者的学校就要扮演 “建筑者”角色,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多交流。寝室作为学生的休息场所,每个学生对其都有自主权,除了学校明令禁止条例之外,学生能尽情地改变自己的寝室,由此诞生了“寝室设计大赛”“最美寝室评比”“卫生寝室评选”一系列活动,寝室活动中以课外学分为额外奖励,鼓励所有寝室积极参与,在奖励物的吸引下让每一个寝室人员投入比赛,在活动的各种要求下寝室人员各司其位,配合协调,达到培养团结一致的理念。以比赛的形式建立的关系还没有达到真正精神交流的阶段,稳固的寝室精神文化需要来自心灵深处的撞击,随即开展的 “你听我的故事”“我想象中的寝室”“糗事大集合”等各种形式的谈心会恰恰给了寝室许多机会互相了解,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中,年龄相近的大学生总会在某个内容上产生共鸣或争议,在连续的思想碰撞中,将室友之间的感情升华到精神高度,才能保持健康、长久、利于发展的寝室精神文化氛围。

2.3 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第三阶段:“交心”

对于大学生来说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前两个阶段解读的更多的是寝室个体,寝室个体所处的大环境却包括了寝室楼、寝室区域、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所以,当我们在研究寝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也应当将与寝室有关的大环境考虑在内。第三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寝室与寝室之间的“交心”、寝室与学校管理人员的“交心”。寝室与寝室之间的交流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邻近寝室的日常交流、学业合作,以及男女寝室之间的联谊会,还有类似“寝室楼层装饰节”“国庆朗诵日”“寝室名字合集”等集合一层楼或者一栋楼寝室的联合型活动,借此增加寝室间交流,减轻陌生感。

寝室是一个个单独的小群体,寝室楼是小群体的大集合,关注寝室文化,要建立寝室个体的特色文化,也要创设寝室楼整体的环境,宿管阿姨要经常性走访寝室,在检查卫生安全之余,还可以关心和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学校方面也应该增加宿舍管理员的数量,实行“一层一管制度”,将关怀渗透到寝室和学生的方方面面,在宿舍单独建立心理活动中心、学习室、阅读室等基本设施,让学生感受到寝室楼“小家”的温暖。寝室楼文化要靠寝室和管理人员一起建设,创造一个美丽、舒适、合心意、团结一致的大环境氛围来作用于每一个小寝室,是高校寝室文化的一个重要工作。虽然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可避免,总的来说,寝室活动对于学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在建设寝室精神文化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都能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4]。

3 结语

大学生虽然在法律效应上已经成年,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学业限制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各类地区的人,心理上也尚未成熟,步入大学后,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开始接触不同阶层的人和事物,也开始承担承认的责任。因此,在日益增加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下,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和精神上的放松,而寝室作为学校唯一的个人区域,寝室氛围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地,更应该注重寝室文化建设,借助优秀生活文化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寝室文化的和谐包容直接关系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关系着高校培养工作的合理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才[5]。

猜你喜欢
寝室室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猪一样的室友
寝室闹鬼记
酝酿一下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