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摭谈

2019-12-26 08:53吕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

吕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北京 100071)

《课程标准》中提道:高中语文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能力在教学中难以得到真正落实。“语用”能力的培养脱离于语言实践,所谓“语用”多是考试背景下的语用;“审美”能力界定不清,常常是将阅读能力等同于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指向不明,更缺少具体的培养途径。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课程理念一般都是在总结中外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提炼而成的,有的还带有一点超前性,把理念演绎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教师在教学总希望有可依照的模式,而很多模式又难于令教师们在照猫画虎中使自己的教学得到改变;第三,高考导向的作用力不够,在没有质的的变化下,甚至有些导向与《课程标准》要求不完全相符;面对课改中的种种问题,也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新课程理念普及推广范围不断增加并开始逐渐深入到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受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同时也在客观上要求着授课教师必须有能力迎接更加复杂而多变的课堂教学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怎样更好地肩负起教师的职责是当前我们必须着重考虑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并提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 构筑开放性、自主性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话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构成多重对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对话场”。作为“场”,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多重对话,而且对话的双方相互影响。可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权威性地位,全盘掌控课堂教学,无论哪一教学环节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主要方式开展进行,长久以往,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思想僵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培养,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在其指导下,教师需要从课堂掌控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被很大程度减少,教学过程的实施难度有了降低,然而,事实与此截然相反。这种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层级的要求。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需要能够对教学内容有准确深刻的把握,要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延展性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对每个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发展状况有明确认识,具备优秀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课堂上因为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所以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至于“多重”更是只有认识,少有体现。学生在“对话”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既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那么,要有适合对话的“话题”,要有展开话题的保证(保证对话的资源、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同的认识等)同时开放和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构筑给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要求着学生必须发展转变。学生要能够适应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地位变化,要能够摆脱传统教育造成的思想束缚,树立自主思考的意识,勇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出质疑。在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正式开始前,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传统书籍、杂志等资源,最大限度地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并记录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通过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寻找答案。

在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构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试讲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构建起无疑—质疑—无疑的良性化学习循环。教师还要利用好课堂资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以自己的教学机制灵活应变,其中,让学生自找原因,自做解释,自得答案,相互启发,都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重视探究式教学手段的应用

《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鼓励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而很多课堂上学生活动重形式少实效:“小组讨论”几乎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且在多数情况下是“为讨论而讨论”,缺少实际价值。对学习活动缺少设计。教师单纯地讲同时学生单纯学的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在当前时代环境下已经不再适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上来。为此,教师应灵活采取诸如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受篇幅限制,该文选取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进行重点分析。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做中心、教师做主导、各种丰富学习方式为途径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学生以兴趣为指引,实现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知识体验,才能将书本中的内容同自身实践经验结合到一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实践过程中内化理解知识并实现知识重构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产生怀疑,通过质疑进行反思、开展深一步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自然得到了保障和提升。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落实可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创设疑问。惊奇与质疑是思维活动开展的起点。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其产生内在探究动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设置疑问、诱发悬念,快速、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主题中去,以思维激发、情感牵动的方式燃起学生问题解决和推断验证的急切渴求。在开启探究性学习起点之后,教师要关注探究过程的凸显,避免简单的提问、回答式机械教学,而采取巧妙措施构建在学生以及内容之间构建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当中,通过冲击、碰撞的方式使学生获取所需信息,开展认知更新,获得思维训练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中选取某一点进行思维发散。传统语文教学没有重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使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体会解读文本、发表意见。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课堂引导作用,使学生结合其独特的经历、知识储备,站在不同层次、不同立场上对教学内容做出全方位思考,丰富学生理解,使其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可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虚拟化的探究学习。以某假设为前提,转换立场,从第三视角的冰冷俯视转变第一视角的切实参与,为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虚拟情境中体验情感、获得经历、寻求答案。总而言之,教师能够通过上述三种主要方式将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知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严谨过程,使其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开放心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有心理学研究数据显示,情绪直接影响着个体智力与机体的活动状况。良好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保持思维清醒,在轻松、愉悦的情绪支持下,个体无论是在思维能力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展现出了相对更高的水平。由此可见,构建有着和谐民主、平等交流氛围的语文教学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热情,降低知识的接受难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教师需要从两方面做起。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地位,要持有平等、包容的教学心态,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绝对管理者转变为平等引导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建立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语文课堂具有包容性,实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够轻松营造愉悦和缓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推动学生实现语言的丰富和想象力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在文学浸染中发现并获取自由,最大程度的释放想象力,使思维潜能得到创造性开发。

其次,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其个人魅力。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实施课堂教师,用自身广博丰厚的文化底蕴、知识积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热情,同时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技巧、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将教学内容生动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文学的魅力,以更深入和直观的方式同文学作品、作者开展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创造更加强烈的情感动机。

4 结语

教学实践知意而行难,真正优秀的教师是用不间断的学习与自我发展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受教学生的影响也是长远且深刻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以及专家、学者们更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必然会面对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一线授课教师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创新探索、勇敢实践,切实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中新课程理念,体现现代的教育思想,也是改进高中教学所需要的。经过一轮的课改实践,广大教师不但认可,而且积极实践。当然囿于各种因素,对于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存在。广大教师要坚定信念,坚持实践,借课改的东风,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走出一条专业化成长的新路,走出一条三尺讲坛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探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