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底蕴与时代旗帜

2019-12-26 09:37孙康托朱鼎欣辛美娜史玲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孙康托,朱鼎欣,辛美娜,史玲燕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付出一切的精神,鉴定革命、坚信正义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以及中国革命必然成功的必胜精神。红色文化又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 久经沉淀使其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红色文化既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继承了革命精神, 现在又将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更加有利于理解和贯彻习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 重要讲话对于现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还是红色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发展好、利用弘扬好红色文化。

1 红色文化的历史逻辑: 红色文化的底蕴和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面对西方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威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结晶,便是红色文化。这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蕴含着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 壮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展现着一个民族对幸福的向往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概。红色文化有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也是激励着后继者追求理想和信仰的源泉, 他会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代代相传,与时俱进。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只能因为如此,由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间、条件、性质、国情以及所需要完成任务的不同, 红色文化在它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上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情形;但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精髓和它所承载的精神以及内涵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中国巴黎外交的失败掀起了以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发展到工人到全社会,中国的有志之士组织参加革命运动,为中华民族现身,无私奉献,忧国忧民,紧紧追随者时代潮流,展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30日晚,因为遭到法国巡捕的搜查,会议被迫停止。8月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也正是这南湖的红船之上点燃了那星星之火,并形成了燎原之势,从此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砥砺前行,依水行舟、忠诚为民。1931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法西斯便开始了侵华战争, 中国涌现出了如赵一曼等无数的中华英豪,展现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震惊着世界,也告诉着全世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也孕育出的长征精神也必然是红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点。长征也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迎难而上的革命英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行动准则,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担战争钢铁般的压力。高呼着“不立功,不下战场”的口号,谱写着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也将在革命中的精神带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已经是先进文化的象征,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孔繁森心系祖国的发展,茫茫的雪原到处都是他的足迹,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边疆, 在那高原之上谱写着一代人援疆的精神灵魂。习总书记这样写道他“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兰考县的好书记,带领着兰考人民抗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忍痛工作,将自己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祖国。他展现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着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直到现今红色文化依然与时俱进的在发展, 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理想、信仰、道德追求、奋斗目标、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红色文化的当代释义:红色文化承载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理想信念的火种, 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要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传统发扬好, 让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褪色。”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承载文化自信, 是因为红色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在硝烟弥漫、血染江山的战争中磨砺中,在百万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革命中形成的,是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基本方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精神食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继续接力,长期进行,弘扬优秀的红色文化,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走好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长征路。因此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强盛和民族强大的基础。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走好“文化自信”的长征路。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怀念的英灵们,他们身上有着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幸福而牺牲的壮士们,长征途中手握党费冻死的红军们, 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翻雪山过草地的斩关夺隘的猛士们,他们身上展现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阳刚正气,展现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品德, 为民族甚至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精神,让世界上所有人为之震惊,使得各国各地的人们频频地向他们致敬。走遍他们流血牺牲的地方,感受他们的气息,让他们精神促进自己成长,警醒自己一生。

红色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精神, 但其中也包含了理想和信仰。“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据统计,红军长征的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 没有粮食,吃树皮,吃腰带;踏着雪山和草地,过着枪林和弹雨,经历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张闻天不就发自肺腑地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公里都走不了。”正是因为红军战士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 坚信中国革命的成功。凭借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才能使他们在艰苦的斗争中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团结一心,并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一直又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记录。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是啊,红色文化中说体现的不只是那些中华民族正确的价值观,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在奋勇努力时,所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精神世界。展现他们在困难之中如何的取胜。这也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一样:“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程, 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结底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坚定执着, 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正是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了一代的辉煌。红色文化中所散发出来的理想和信念, 也应该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对中华文化充满理想,充满信心,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文化能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远远流淌。让红色文化承载起文化自信,让我们从中华文化,从红色文化中去吸取养分,去激励指导我们成长。让红色文化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好的精神食粮, 成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竭动力, 成为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成为我们面对外来入侵时的精神武器,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远保持旺盛的激情和无限的力量。

红色文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孕育而生,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在不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 但是始终蕴含着积极进取、 乐观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主流价值观,以一种振奋人心的风格品质,引领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和道德体系建设, 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事业; 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增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 周年大会上这样说道:“长征永远在路上,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没有出路。”是啊,当我们生活在这国泰民安的中华大地上时, 我们要时刻铭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抛洒热血的先烈们,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根基, 中华与时俱进,内涵不改,精神永驻的红色文化便是灵魂。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