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2019-12-26 09:37唐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政治思想

唐杰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没有民族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繁荣发展,就无现代化可言。”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更加的多元和丰富,怎样发展文化,发展什么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发展中怎样发挥其功效, 是文化建设中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从内走向外, 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化,主要偏向于政治方面,根本是立德树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彻底,将事物的根本牢牢抓住,明确事物发展的矛盾趋向[1]。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 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文化传承的创新与发展也紧密结合,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寻求多视角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九大对新的历史方位已经明确, 同时也做出了科学的判断,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其意义和内涵有深刻的认知,以坚定的发展自信、广阔的政治胸襟强化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广大师生统一思想、解除疑惑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发展还是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较强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系统性工程,是实现政治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前提保证,具有渗透和融入的特点。就理论和实践角度而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在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 文化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体现, 不仅是构成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还是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深沉的主要力量[2]。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发展, 要在保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创新,还要紧密结合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吸收精华,在教育中滋养心灵,传承德育。

2 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一致性

2.1 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文化的发展总会有其价值取向, 文化的价值取向也是灵魂的体现。文化的发展不只是单一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对引导人们追求进步、科学、公平公正具有深远的意义[3]。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与进步、反对落后和愚昧。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导向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在社会主义引导下,社会的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还是要有的,坚持什么、抵制什么,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是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内涵。

2.2 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文化取向是先进文化核心价值和灵魂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发展能够体现出对古今中外头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驱使, 其内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处于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碰撞, 怎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推动,其关键还是在于人,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培养人是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4]。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文化取向应该是先进文化核心价值,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引领社会实现发展, 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强化和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保证社会的安定祥和,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是文化发展的价值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目的同人民利益是没有冲突的,而是一致的,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稳定功能同其文化传承作用形成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人。一直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于政治化,学习者也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会产生抗拒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优秀道德文化教育、提升社会文明、解决人民思想问题的文化教育活动, 其文化内涵直接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情况,这不仅是人民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所需求的。

3 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评价

3.1 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社会评价机制的推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其中, 批判环节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批判是思考是研究是鉴别,更是去粗取精,去伪求真[5]。文化表达的只有是文化生产力解放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前提。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中,依然存在鉴别什么样的文化是优秀的、是值得传承和发展的、创新什么样的文化等问题,而值得传承的文化是经得起社会的评判和推敲的。通过社会的评判以及社会的鉴别,文化的发展才能够获取更快的进步。

3.2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价值取向的鉴别功能

对于文化发展中必然存在的多样文化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有对文化形态鉴别的功能, 这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决定的。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无论是“正面”文化还是“负面”文化,其中都暗示着价值取向问题, 并不意味着只要是文化就可以传承和发扬, 这是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识形态问题,同时也是文化的社会责任问题[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化产品具有多方面多角度的属性特质,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一般产品的属性,就将其意识形态的特有属性给予忽略, 也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就将一般产品给予抛弃,而是要将二者融合起来。无论什么类型的文化,都要突出文化人的功能[7]。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用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能否代表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来作为标准对文化形态进行鉴别。

3.3 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先进文化、 提高社会和政治文明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其作用要想实现更好的发挥还要建立全方位、网络化的环境和体系,创新教育文化传播的方式,拉近与社会群众的关系和距离。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只出现在校园当中, 也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社区、网络等渠道,培养更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以开放的视角、科学的方式、研究批判的精神、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真正地做到位人民百姓答疑解惑[8]。将思想政治教育上升为求真教育、文明教育, 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更快的提升。

4 结语

当前是以经济为主导、价值取向相对混乱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培养素质过硬、理念够坚定、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将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出来, 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这是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保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就能够不断地提升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我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内部力量和支撑。

猜你喜欢
价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