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019-12-28 15:20侯长勇
棉纺织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隔距胶圈胶辊

侯长勇

(山东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山东聊城,252000)

纺纱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细纱工序是纺纱的关键工序,不仅影响后道工序的加工生产,也会影响面料的使用性能。细纱工序的纺纱质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公司是拥有20万纱锭的细号纱生产企业,细纱工序设备多、纺纱品种多,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纺纱质量的影响较大。成纱条干CV、CVb、细节、粗节、棉结、毛羽、强力等质量指标是衡量纺纱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我们要综合考虑,从根本上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纺纱质量。

1 设备运行状态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细纱机是提高纺纱质量和产量的主要设备,性能好坏、运行状态对纺纱质量影响较大。设备运行状况是纺纱的基础,要强化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做好周期性的平车、揩车,设备人员要做好自己日常的包机和检查工作,保持细纱机运行状态良好,对细纱机的牵伸、加捻、卷绕过程重点进行关注,车头传动部分、齿轮啮合要良好,各种键、轴、轴承配合到位。对细纱机进行周期性的状态检查、揩车维修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并对变形的机件及专件器材按周期更换或维修,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以保证细纱机的正常运行,稳定纺纱质量。由于FA1530型细纱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人员要多了解一些机电方面的知识,自动落纱部分要保持状态良好,加强日常的维修。结合平车、揩车清除罗拉沟槽内所嵌的杂质和罗拉表面棉蜡、油渍等,确保前罗拉中弯和偏心不大于0.03 mm,避免造成成纱规律性条干不匀。要按照平车、揩车制定的内容加强对细纱机的保养,直接包机到人,运转值车工在巡回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设备包机人,由包机人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细纱机运行状态良好。

2 专件牵伸器材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细纱工序是控制条干CV、CVb、细节、粗节、棉结、毛羽、强力等纺纱指标的重点。而专件器材是影响这些纺纱指标的核心,专件器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纺纱质量。它不仅是细纱机正常运行的基础牵伸部件,还是影响纺纱指标的关键部件,因此专件牵伸器材要优化选择使用。

2.1 胶辊胶圈

胶辊胶圈是牵伸的“小心脏”,在纺纱过程中与罗拉组成罗拉钳口,共同对须条握持牵伸,稳定摩擦力界。胶辊胶圈的质量、使用性能、选配的合理性及使用状态与成纱条干、强力、断头率、胶辊缠花关系很大,对成纱指标影响也较大。不同型号胶辊胶圈的性能和特点也不相同,要根据纺纱品种、纤维性能和纺纱质量的要求来选用合适硬度、弹性的胶辊胶圈,既要稳定纺纱质量,又要保证专件器材的使用周期,同一品种、同一批纱线,胶辊胶圈的直径硬度要统一,要使用同一个型号、同一个生产厂家,按工艺要求调整摇架压力并保持大小一致,胶辊胶圈要有优良的弹性和适当的硬度,以保证同一个纺纱品种质量无差异。胶辊胶圈的使用可分品种、分区域进行管控,其内径、外径、厚度要符合纺纱品种的要求。回磨后胶辊的圆整度要不大于0.03 mm,粗糙度要根据纺纱品种来合理掌握,不同胶辊表面的粗糙度在一定的摇架加压情况下对纤维的握持力不同,这种差异有可能影响到牵伸效率。同一品种胶辊的上机直径不能差异太大,确保锭差稳定,要根据纺纱质量的要求情况,合理制定胶辊胶圈的使用周期、调换周期、淘汰周期,胶辊胶圈不能同时进行更换,避免条干恶化,影响质量。在生产中要控制好须条的握持力,新旧胶圈搭配上机,要使用内花纹胶圈使内层的摩擦因数增加,内花纹凹凸网状结构与罗拉沟槽的咬合使接触面积增加,稳定纺纱质量。要控制好胶辊胶圈的保养周期,保证纺纱质量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对纺差别化纤维、化纤等原料品种使用的胶辊表面进行紫外光照处理或涂料微处理,以达到胶辊表面光滑爽燥,可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并能阻碍表面吸附纤维,减少缠花和断头。

在纺超细号纺纱品种时,我公司使用的J-463A型、WRC-365型倚丽特集聚纺胶辊,需先在其他纯棉品种上机10天~15天,再调换到超细号品种上。由于胶辊已磨合数天,胶辊表面较滑爽,能进一步降低断头率,提高产质量。采用高弹性、低硬度、免处理胶辊有利于提高前钳口的握持力,使前钳口的握持力更加稳定。胶辊的硬度、回弹性技术指标及胶辊表面状态对纺纱牵伸很关键,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恶化成纱质量指标或造成机台生产不顺利。在使用新型胶辊胶圈上机时,要进行小面积的试验、试纺,确定上机稳定、质量指标无差异后,再进行上机推广使用,以免引起纱线质量指标的波动,造成纺纱质量下降,用户进行投诉。

2.2 上下销

上下销也是细纱机牵伸机构中一个重要的部件。上销具有对钳口压力起弹性自调作用的特点,与中铁辊、上胶圈、压力棒隔距块共同组成弹性钳口,支撑上胶圈处于一定的工作位置。在细纱双区牵伸系统中,前牵伸区是主牵伸区,有一对中罗拉和上下胶圈钳口形成中部摩擦力界对牵伸区的移动纤维进行控制,由于受上销位置及摇架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销前缘至前罗拉钳口的浮游区,摩擦力强度相对较弱,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减弱,从而扩大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范围和纤维运动的不稳定性[1]。上销支撑上胶圈与下胶圈销形成握持纤维进行牵伸,上下胶圈在运转中产生一定的附加摩擦力界阻止纤维提前变速,对稳定短纤维并控制它与罗拉钳口组成的牵伸,能有效地控制浮游纤维,减少牵伸的意外波动,进一步改善条干的均匀度,提高纺纱质量。

我公司部分机型使用了一些新型下销,该下销改变了曲面部分与平面部分的比例(将曲面部分合理延长,平面直线部分缩短),增强了中部摩擦力界,加强了上下胶圈之间对纤维的控制能力,改变了胶圈的张力,使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分布更加合理,纤维的变速点稳定,能有效改善纺纱指标。上下销的使用需要合理的工艺配置和适当的摇架压力,确保发挥新型上下销的作用。

2.3 压力棒隔距块

压力棒隔距块是一根直径光滑的压力棒,把原浮游区分配成两个浮游区。当须条从压力棒下通过时,因须条受到压力使摩擦力界得以加强,使纤维变速点前移,部分弯钩纤维得到更好的牵伸。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在前区又形成了曲线牵伸形式,须条在压力棒下形成一段包围弧,从而加强了前区对纤维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分布集中,稳定靠近钳口,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提升纺纱水平[2]。压力棒隔距块的使用型号具体要根据纺纱品种和纺纱质量的要求,纺纱过程中防止须条从压力棒上面通过,压力棒处容易积花,造成纱疵,要及时做好清洁;要调整好工艺隔距,防止须条牵伸不开和压力棒摩擦前胶辊。

3 纺纱工艺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工艺设计是细纱工序生产的主要依据。同品种、同机型工艺设计应统一。根据原料对季节变化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有计划地进行试验,达到要求后逐步推广。同时必须加强对纺纱工艺生产参数的设计,加强工艺创新和工艺对比试验,从中找到最佳的生产工艺。根据纺纱品种选择合理的罗拉隔距和牵伸倍数,前中罗拉隔距关系到前区握持力与牵伸力平衡,关系到前区浮游纤维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条干CV。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棉纤维长度选择前中罗拉隔距,纤维长度长宜选用较大的罗拉隔距,反之选择小的罗拉隔距;随着前胶辊加压的增加,纱线条干CV又有减少的趋势,后区牵伸工艺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小的后区牵伸工艺。对浮游区的调整要做到大小一致,压力棒位置居中。压力棒位置靠后会出现浮游区过大,不能有效地控制纤维;压力棒位置靠前,不能发挥压力棒的作用。在生产中,胶辊的前冲约2 mm~3 mm,前冲量不宜过大,容易形成反包围弧,造成质量下降,断头增加。要确保上机工艺的合理性,一方面可以提高纺纱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断头,减轻值车工劳动强度。

4 加捻卷绕器材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钢领与钢丝圈是纺纱过程中关键的加捻卷绕器材,是一对摩擦副,钢领是钢丝圈运行的轨道,钢丝圈由纱线带动沿着轨道高速运转,共同完成加捻卷绕,对稳定控制气圈张力、减少断头和毛羽、提高纺纱产质量非常重要。钢领和钢丝圈要合理搭配,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性能。

4.1 钢领

采用Gcr15轴承钢制定、高精度及研磨抛光处理的钢领,其具有耐磨和抗疲劳性能,圆整度不大于0.01 mm,使用寿命长。一般根据纺纱品种和工艺的要求选用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钢领,其中高精度轴承钢钢领耐磨性较好,使用寿命长,在纺纱过程中断头少,纺纱质量稳定而被多数纺纱企业所采用。

4.2 钢丝圈

钢丝圈是细纱加捻卷绕的主要器材。钢丝圈在高速运行时因离心力的作用,其内脚紧压在钢领圆环的内侧面上,要求其张力小,突变张力小且稳定。钢丝圈通道要滑爽,散热性能要好[3],与钢领的摩擦发热量要小。上机后观察气圈形态及其稳定性,关注接头手感张力和落纱断头分布情况,若钢领钢丝圈配合合理,手感张力均匀,气圈形态分布合理,断头较少。钢丝圈轻重搭配原则:在断头不增加的情况下,选号数较大的钢丝圈,能有效减少钢丝圈烧毁或飞圈,以气圈不碰纱管头为宜,能有效减少断头和毛羽。合理设定钢丝圈清洁器隔距,隔距过小,钢丝圈会阻隔气圈形成气流,影响钢丝圈的正常运行,造成气圈张力不稳,容易断头;隔距过大,容易造成钢丝圈挂花。要根据纺纱品种的要求来设定钢丝圈清洁器隔距,一般隔距为1.5 mm~2.0 mm,气圈张力较稳定,有利于减少断头,减少挂花,提高产量,稳定纺纱质量。

4.3 锭子

锭子是细纱机上主要的加捻卷绕部件,它在纺纱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是影响纱线捻度不匀的重要因素。保证锭子运行平稳,减少锭速差异和纱线捻度不匀主要取决于锭速差异的大小,锭速不匀是造成纱线捻度不匀的主要原因。锭子的振动对细纱断头和捻度不匀都有很大的影响,应减少锭子在运行中的振动,保证锭子良好的润滑状态。纱管要与锭子配合良好,在保养检查时剔除不合格纱管,值车工在接头拔纱时应使用纱锭器,避免造成对纱管的磨损,进而使纱管运行不稳定。及时清理锭杆中的回丝积花,保证锭子运行稳定,张力盘下面重锤的刻度应调整一致,以减少锭带张力的变化[4]。有试验表明,锭带的伸长率应小于1%,锭带松弛,锭带张力会变小,出现弱捻纱的几率增大。强捻和弱捻都会造成纱线强力的变化,捻度均匀度差会影响到整经、织造等后工序。我公司的FA1520型细纱机使用铝套管锭子,为实现纱管和锭子的紧密配合,保护锭子和纱管,要求值车工接头拔纱必须使用纱锭器,以减少锭子和纱管的损伤,防止纱管摇头、跳动,影响设备运行状态。

5 运转操作管理

运转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纺纱质量。要保证值车工能将全项操作、机台清洁、防疵捉疵有计划的安排在每一巡回工作中去,并能熟悉本工序的设备机械性能,以降低纱疵率;对新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现代纺纱企业细号纱在不断增加,运转操作管理也应不断创新。由于值车工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也不同,可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与值车工的操作水平相匹配。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选择操作能手进行值车,对操作水平差的要进行操作水平培训,提升操作水平,使一级操作选手率达到95%以上。制定目标细化考核,不同品种安排不同的清洁进度表,做到机台清洁分段、按顺序做,使纺纱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6 车间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的变化对细纱工序纺纱质量影响较大,也是影响毛羽的重要因素。调节好细纱空调设备,控制好细纱车间环境温湿度,不仅关系到纺纱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到细纱效率[5]。

温度对纤维表面棉蜡的软硬、纤维的吸放湿特性产生影响。温度过高纤维表面棉蜡溶化,纤维易于吸湿,使纤维表面发黏,容易黏缠胶辊胶圈;温度过低纤维表面棉蜡脆硬,纤维不易吸湿,纤维间抱合力差,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断裂,增加短绒。另外,空气中的水气与温度低的胶辊表面易凝结成一层水薄膜,造成短绒黏附胶辊、胶圈、罗拉。

相对湿度会影响纤维表面摩擦力、导电性能等指标。车间相对湿度过大,易增加纤维与摩擦机件(胶辊、罗拉等工艺部件)的黏合力,形成黏缠;相对湿度过低,纤维与工艺部件易产生摩擦和静电,飞花、短绒增多,纱条松散。

由于温湿度影响到纤维的物理性能,合理调节车间温湿度可改善纺纱的生产状况。要加强空调的技术管理,并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调节。生产中根据纺纱品种、纤维性能的要求合理调整,温度一般为28 ℃~34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回潮率控制在6.5%~7.0%。具体可根据纺纱品种不同、季节不同进行调整。

7 结语

提高纺纱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影响的因素也较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纺纱品种,认真分析影响纺纱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保证细纱机运行状态的稳定、纺专器材的合理定位、上机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高运转操作管理效率、控制好车间温湿度等,最大限度稳定纺纱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使纺纱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隔距胶圈胶辊
FA224 系列梳棉机纺机采棉的工艺改进
解决C70 型梳棉机道夫落网的技术措施
LXC-866MD型胶辊纺纱实践
免加油并条胶辊在FA315型并条机上的应用
再谈精梳机梳理隔距校正的技术要点
胶圈网格圈跑偏原因及解决措施
耐特种纺纱油剂纺粗号纱用胶圈的研制与应用
胶圈控制机构探究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集聚纺纱应用WRC-965型胶辊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