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2019-12-30 15:35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法意义语言

蒙 思 颖

(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16)

一、引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差异,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英语的听、说、写、译能力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相互成长的关系。为了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致力于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任务型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程序等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带来诸多启发。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以有意义的任务为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本文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建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英文缩写为TBLT,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来逐渐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国外研究者Wright(1987)则将任务描述为一些教学问题,需要学习者或者教师根据输入资料进行操作[1]。Nunan(1991)认为任务是一项以完成有意义的任务为核心的活动,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任务的处理——转换、输出、理解,其关注点主要是在意义而非外在形式[2]。Richard(1992)认为任务是需要语言加工或理解的一项活动或行为,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根据指令进行操作[3];Skehan(1998)强调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意义性、交际性、体验性、真实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其评价任务的重要性[4]。Ellis(2003)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是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语言任务;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强调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有利于语言任务的完成[5]。总体来说,任务型教学法是以有意义的任务为目标导向,完成任务为目的,将学习重心从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上来,每一教学环节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通俗一点讲,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特定的语言情境教学活动下,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为理论指导,设计出有意义的、可操作性的任务,创设仿真或接近于真实的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参与、合作、体验、互动、交流等方法,将语言真实化,使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下自然习得语言[6]。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首先在设计任务时,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学习背景、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设计有意义的任务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可理解输入、输出,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以实现意义的建构,提高语言能力[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等,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使学生不断探索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情感特点,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学习活动的情景,创设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情景,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性、真实性、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对情景认知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在活动与情景中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真实的情境时,应注意选择贴近于真实生活的学习材料,给学生真实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能体验到真实生活的语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3.强调任务的体验性

任务的体验性是指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让学生参与完成各种任务是学生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积极利用目的语参与交际互动以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切入点,将语法知识与英语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教师应组织小组活动,给学生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并都能得到训练与重视。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体会语言的交际意义,明白语言的交际用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化语言知识。

三、建构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Willis(1996)曾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划分为三个过程,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8]。任务前过程主要目的是导入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真实的语料[9];任务环过程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完成有意义的任务;后任务过程又称为语言聚焦过程,重点是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难点进行总结并反馈意见。本文以Willis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构建“三阶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的Unit 4 Passage 1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Misunderstandings为例,具体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如何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课前阅读任务阶段

在课前,教师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非常重要。在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新的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本阶段即是任务准备阶段,其任务是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广泛了解相关学习内容和资源,完成课前阅读任务,扩大知识面,为课堂阅读阶段做准备。这一过程,教师应注意结合教材设计课前阅读任务,任务要具有多样化、开放性、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和意义建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查阅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最后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汇总各小组查阅的结果。

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课前阅读任务:1.请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一些国家的文化背景资料,重点强调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主要从中西方国家的穿着服饰、工作和休闲、社交等方面来搜集资料。因学生先对相关主题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问题,以备课上小组讨论,如What does the title Culture Stereotyp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mean?Can you give examples on cultur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Eastern countries?如果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的难点或者产生的疑问,要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讨论。2.请学生观看移动终端平台上教师提供的主题视频。一是不同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误解情况的视频;二是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其观念和价值观是不同的视频,误解常常是不可避免的。这节的任务目标是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个大致了解,提出阅读问题,引出主题,为课堂阅读奠定基础。

(二)课堂阅读任务阶段

任务型教学模式重视真实地道的语言情境,学生需要使用目标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10]。根据此理念,阅读教学情境应尽可能接近于真实的环境,把阅读任务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因而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对接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顺利完成任务,并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素材,强化学习效果,我们让学生观看真实的交际视频,接下来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导致文化误解的原因,最后分析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阅读技能。这一阶段有几个阅读任务:1.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中心思想。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What is central to Vietnamese values?In Ghana, how do children get their names?Is it the same as in your country?学生skimming 文章寻找答案,并掌握文章大意,熟悉课文题材。2.词汇释义练习。词汇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首先,教师应讲解核心词汇的基本意义、引申义及其搭配,接下来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英英释义,教师先示范词汇讲解,然后找几名学生给全班同学用英语解释英语意义,即英释英,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习惯。例如,unavoidable用英语解释unavoidable is the negative form of avoidable. That can not be avoided. The prefix un- is very useful in forming a negative word, such as unimportant, unaffected.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课文中重点的中文词组,让学生用英文解释意义,如逐渐上升、满足……的需要、被甩到后面、质量监控等词组。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以及“学中做”,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活动来练习词汇,如单词墙、看图写单词、单词接龙、拼单词对抗赛等游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牢固掌握核心词汇的用法。3.深度阅读。首先是对文章进行语篇分析,使学生了解语篇结构。其次是讲解阅读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句、信号词、连接词、能指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等方法分析文章逻辑结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略读、跳读、扫读,侧重题目、标题、首段和末段、首句与末句的联系等阅读方法[11]。讲解叙事性或描述性文章与议论性文章的阅读策略差异,边学边练,即学即用,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4.拓展讨论。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监督者,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任务,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某一段落或某一观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对讨论结果进行介绍,在讨论中,学生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分享,最后教师补充介绍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另外,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中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这节的讨论任务可以设置为: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ereotypes about your group of people/ethnicity/Chinese?What ways do you think are effective to avoid being stereotyped by others?本单元是议论性文章,重点要理解作者立场、观点、推论,要理解议论文的体裁、风格,要注意区分事实与观点。

(三)课后阅读任务阶段

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步骤,任务实施后阶段就是课后阅读任务阶段,要对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和复习,还要对课堂学习进行延伸和补充。教师要针对课堂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归纳,反馈意见和建议给学生。结合本课,这节的任务可以设计为:一是结合本课的文化误解谈谈假如你在国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If you study or live abroad, what would be your major problems between the local people and you?二是请学生用本课学到的阅读策略去完成教师准备的课后拓展阅读任务——阅读文章“Change, or Get Left Behind”,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问题“What made the writer feel irritated when she talked with Vietnamese?Do you think what we learnt in college is enough for our future work?”通过这些任务,练习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利用重点词汇进行造句。教师要总结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要求学生造句,并用书面作业的方式提交任务。

总体来看,从课前阅读任务阶段到课堂阅读任务的实施直至任务的最终完成,各环节衔接流畅、层层深入、目的突出,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意义的任务为目标导向,完成任务为目的,将学习重心从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转变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来。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优势:该模式通过设计仿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体验到真实的语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明确了教学的目的,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本文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构建了“三阶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即课前阅读任务、课堂阅读任务、课后阅读任务。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设计接近于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情境和有意义的目标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每一环节以任务为导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该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法意义语言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语言是刀
生之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我有我语言
诗里有你